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人必看的震撼真实抗日老片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中国电影,由著名导演蔡楚生和郑君里执导,是1947年上映的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家庭和民族苦难的影片。这部电影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民族情感的作品。
以下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一些基本信息:
- "上映时间":1947年 - "导演":蔡楚生、郑君里 - "主演":白杨、陶金、舒绣文、王人美等 - "类型":剧情、历史、战争 - "故事背景":抗日战争时期 - "故事梗概":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张忠良和妻子李秀珍在战争中的分离与重逢,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家庭、民族苦难。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反映了整个民族在战争中的悲欢离合。
这部电影之所以被推荐为中国人必看的真实抗日老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历史价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实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 "艺术价值":影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3. "情感共鸣":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引发观众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观看这部电影,可以让人们更加

相关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全片长3小时,算得上是一部黑白史诗级别的电影。电影的背景是抗战八年,。全片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讲抗日战争前后的社会生活史,战争的残酷,人民的凄惨;下部讲战争的残酷与资本主义利益勾结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

影片从一个家庭的波折变迁以小见大,将多年的抗战生活与社会景观浓缩在三个小时中。自由恋爱的张忠良与素芬结发为夫妻,然抗战爆发后,张忠良不得不离开妻母与刚出生的儿子加入救援队南下。素芬带着一家三口到乡下避难,却目睹公公被日本人活活吊死。素芬一行人辗转回到上海,居住在破板房里。张忠良也流亡到重庆投奔交际花王丽珍。

下部中,张忠良投靠王丽珍后,逐渐堕落,被名利腐蚀。尽管内心痛苦抗争,他还是抵不过寂寞空虚与酒水诱惑,再加上家破人亡的打击,他更加愿意相信战乱已使妻母丧命。于是,社会战乱和资本利益让一个孝顺忠贞的男人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他在重庆与救济养活他的王丽珍结婚,回到上海又和其表姐何文艳偷情。命运弄人,妻子素芬来到何文艳家帮佣。三妻同堂的局面可想而知,时代造就的荒唐事充满了讽刺,也让观众无比同情素芬却又不能够对贪图利益者恨之入骨。末了,素芬选择与一江春水流向远方。

电影还是比较忠实地还原了抗战时期的生活,平民百姓流离失所,艰难困苦。上层社会人士纷纷逃离上海,躲在大后方照样莺歌燕舞。有的人成了汪伪政府的走狗,为了利益不惜出卖同胞。张忠良的命运可以说很丰富了,从一开始为东北抗日联军捐款,到后来落魄求助富贵人家,经历过挣扎,最后还是向命运屈服,成了陈世美。

这部悲剧史诗在中国影史上可谓空前绝后。1947年10月上映,影片便引起轰动,“成千万的人引颈翘望,成千万的人拥进影院”。各大报纸及电影人纷纷赞扬该片,甚至给出“标识了国产电影的前进道路”的高评价。据说影片曾遭到国民党禁止,导演郑君里让主角白杨等人给国民党官员送去鲜花,于是获批上映,其实鲜花里藏了几块金表。这一轶事正如电影中那样讽刺。

小编查了下度娘得知《一江春水向东流》本打算叫做《抗战夫人》,显然,前者是一个诗意出色的名字。影片中常常出现的江水寓意丰富,它不仅带走了时间,也送走了愁容与哀思,最终带走了不幸之人的苦难生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不光是对电影中角色和观众的试问,更是对抗战前后社会景观的哀叹。

发布于 2025-04-30 00:53
收藏
1
上一篇:白杨声声,上官云珠演绎上海话版一江春水向东流开工,郑君里基金名扬四海 下一篇:一江春水向东流73年纪念,主演集体谢幕,永恒经典永存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