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前的西藏,贵族家庭中盛行着一种兄弟共妻的一妻多夫婚姻形式,这种婚姻形式叫做“三口子之家”,发音是“洒松玛”。
在电视剧《西藏秘密》中,由次德吉的妹妹卓嘎和贵族雍丹家的大哥旺堆、弟弟土登格勒组成的家庭就是兄弟同娶一妻的“三口子之家”。
贵族社会对这种一妻多夫的婚姻形式,不仅不引以为怪,反而表现出积极的推崇态度。那是因为这种婚姻形式实际上表明了贵族家庭的利益需求,显得非常有价值。
它不仅能够保证家庭财产不被离析、土地不因为兄弟分家而分散,还能延续贵族家庭固有的家族地位,每一个贵族家庭的成员在议亲时都会自觉的承认家族最大的利益需要,因而会遵从家族对他们的此种婚姻安排。
因为贵族的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贵族家庭与贵族家庭的利益绑定,甚至可以说是交易和契约。当然,并不是说情感的因素在这些家族利益安排中不存在,但是当个人的诉求和家族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作为贵族家庭的子女,必须将个人感情屈从于家族的利益。
姐妹共夫、兄弟共妻这些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存在,恰恰是贵族们巩固和加强家族成员连接的重要手段。
比如就贵族帕拉·土登沃丹就为自己的两个弟弟安排了一桩这样的婚姻,他为两个弟弟娶了贵族贡桑孜家的女儿为妻。这种安排就是让年长的弟弟先娶了桑贡孜小姐,然后再让小弟弟选择合适的时间同嫂子同居,一个“三口子”之家就能诞生了。
但是没想到这种安排却遭到了小弟弟帕拉·多杰旺久的抵制,他没法接受与嫂子同居。这让家中非常担心他想要另娶,这样就会导致兄弟分家,把世袭贵族的土地和财产分出一部分去,如果失去世袭的土地,必然会导致贵族头衔被剥夺。因此,家中对他进行了苦口婆心的规劝,最后的结果是,他决定不再另娶,只是长期住在乡下的庄园里,并且拥有了一个情人,这位情人为他生下的孩子也会被承认为帕拉家族的成员。
即使母亲不是同一个,并且母亲的地位很低,孩子在家庭经济的继承权方面都拥有同等的地位,孩子的地位完全是由父系血统来决定的。
与共妻的婚姻相比,共夫的婚姻在旧西藏贵族社会反而是比较少见的,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女性的情感比较脆弱,两个年纪相仿的女性必然会争风吃醋的原因。
以上这些故事在次仁央宗所著的《西藏贵族世家》一书中都有提及。
欢迎友友们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