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粉们热议,为何“卑微”耽改剧受冷落?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卑微”的耽改剧指的是那些改编自网络小说的耽美题材电视剧,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到书粉们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以及书粉们为何不买账的分析:
1. "改编忠实度不足":耽改剧在改编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商业利益或制作难度等原因,对原著进行大幅度的改动,导致原著粉丝感到失望。
2. "选角问题":演员的选择与粉丝心中的形象不符,或者演员的演技与角色定位不匹配,都会影响粉丝的观影体验。
3. "剧情改编":为了符合电视剧的时长和节奏,编剧可能会对原著剧情进行删减、修改或重新编排,导致原著粉丝认为剧情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4. "制作质量":包括画面、音乐、特效等各方面的制作质量,如果与粉丝的期待有较大差距,也会影响粉丝的观影体验。
5. "宣传与营销":有些耽改剧在宣传和营销上过于夸张,导致粉丝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观看。
6. "社会舆论":耽美题材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导致部分粉丝对此类题材产生抵触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尊重原著":在改编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著的忠实度,尊重原著粉丝的情感。
2. "合理选角":选择与角色形象相符的演员,并注重演员

相关内容:

前几天,耽改剧《鬓边不是海棠红》正式开播。


虽然黄晓明向来有油腻的称号,再加上于正的路人缘不佳,但因为该剧有原著作者加持,看剧照服化道也为优质,所以不少粉丝的期待值还是很高的。


不过也有部分“腐女”的观点是—中年人也敢演耽改剧,拒绝不承认爱情的耽改。


怎么说呢?国内的耽改剧为了方便过审,基本上会改成兄弟情深,但为了让所谓的“原著党”满意,剧方也会暗戳戳发糖,如剪辑一些CP导向的花絮视频。


然而,这次《鬓边不是海棠红》并没有打着耽改的幌子宣扬社会主义兄弟情,而是以20世纪30年代的乱世背景为依据,聚焦于两个男人惺惺相惜的知己情。



对此,有人曾说耽改剧太难了,既要安全通过审核,又有满足腐女们的幻想,一旦选角不适合或者主演没有CP感,就难免会落得扑街的下场。


那么究竟是耽改剧的姿态卑微,还是大家对腐女的认知有壁,哪些是纯CP粉,哪些是真的原著党。


所以,今天我们借此来好好聊聊影视创作的“腐女”文化。


一、何为“腐女”?来源与界定


“腐女”一词源自日本,因日语发音为FUJOSHI,故称“腐女子”,后简称“腐女”。它专指对BL小说、动漫等情有独钟的女性,这个词自80年代后开始在国内传开。


腐字不是贬义词,它更像腐女之间的调侃。


她们欣赏的爱情并不等同于同性恋文化,而是同性之爱,他们希望这种情感是超越阶级、性别、文化的灵魂之恋。


早在90年代的西方,美国《老大哥》杂志社编辑戴夫为同性之谊创造出一个新的词汇—bromance,直译为兄弟罗曼史,当时仅指有相同爱好男性间的深刻友谊,随后慢慢衍生为两个男人或多个男人间的惺惺相惜或心意相通。


而腐女文化为何会在日本流传甚广,这与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有莫大的关系,她们中间的大部分人生来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大多从小学习礼仪和家政。正是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女性将目光投向“耽美”,在其中寻找满足与安慰。


一般来说,在耽美题材的小说、动漫中,两位男性势均力敌,不论是能力手段还是人格魅力皆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其他外在的阻挠,更多是两个灵魂对彼此的认同和吸引。


在这一点,笔者还是比较佩服《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编剧也就是原作者,她没有刻意卖腐,而是缓缓推进商细蕊和程凤台两人由相识到相知的故事。


以是腐女们不是纯CP粉,也不是只要有男男CP就粉,不是只要两人外形登对就磕,不是想看所谓的大尺度激情戏,那种微妙的命中注定、心有灵犀才是重点。


二、耽改剧或其他影视作品刻意“卖腐”


随着影视市场的扩大,许多制作方开始将“魔爪”伸向耽美小说或动漫,甚至一些纯玛丽苏言情剧刻意给男主、男二加戏,俗称“卖腐”。


像《从前有座灵剑山》,王陆对海云帆说:“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再到《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司马懿直言:“刘平,为了你我可与天下为敌”。另外部分耽改剧也模仿这一套路,如《重生之名流巨星》以BL为营销卖点,实则剧情已改为Bg,而《陈情令》则是官方多次营销CP向。


那这些影视公司为何争相迎合“腐女”文化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第一,腐女文化渐渐被认同。


随着全社会的生活质量和受教育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关注“腐女圈”,并且对她们的爱好表示理解和认同,甚至慢慢自己进化为腐女。


跟日本的情况不一样,国内的腐女形成与女性的新时代地位有关,她们可以外出工作,但同时又要肩负传宗接代的责任,女性渐渐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情不可靠,夫妻二人是被孩子困在围城中。而两人男人则不同,他们无需为血脉传承担忧,少了一些不纯粹因素。


纵然生成的语境不一样,可结果是相同的,腐女们渴望的爱情皆是高度理想化的灵魂之恋。


正是察觉到观众的审美变化,影视公司顺势推出“卖腐”影片。但要注意,耽美题材是腐女意淫的产物,因此耽美小说中主人公要符合女性的审美理念,即要求呈现美少年之恋。这也是为何很多耽改剧失败的原因,颜值不够、美貌不足。


像最近很火的泰剧《假偶天成》改编自小说《只因我们天生一对》,男主Bright外形俊朗清新,他与另一位主角win上演了一幕幕校园互撩戏码,也成就了该剧9.2分的高口碑。


第二,刻意卖腐博取关注


腐女市场虽然巨大、潜力无限,但由于一些政策限制,在目前的市面上,供腐女可观看的影片数量实际不多。


在一些影视剧中,剧方没有刻意渲染,可腐女们却看出了CP感,像《伪装者》中明楼与明诚,亦或是《琅琊榜》中的梅长苏与靖王,甚至在动漫大电影《哪吒》里,腐女们都磕起了哪吒与敖丙的CP。


这是因为这些影视公司没有刻意卖腐,自然而然的欣赏、知己情无疑击中了腐女们的兴趣点。



一旦意识到腐女群体的消费能力后,部分影视公司肯定不愿意错过盈利的机会,于是编剧们改变创作方向,致力于迎合腐女的审美。所以我们会在《神探夏洛克第三季》中看到福尔摩斯与华生日益挑明的感情。在宣传海报中,两人也是深情对望。


连武侠剧《天涯明月刀》也逃不了卖腐的套路,在《古剑奇谭》中,没有多少戏份的大师兄和屠苏也被拉郎配,而且都是官方强行卖腐,当时这两部剧皆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三、为何现在腐女不买账


表面上看,卖腐已然成为影视剧的制胜法宝,有人说“得腐女者得天下”,一部剧要想火,必须要炒男男CP。


然事实并不跟预想的一样,这几年制作方投拍的耽改剧不在少数,从《类似爱情》到《陈情令》,真正成为当季热剧的屈指可数,甚至有腐女表示坚决抵制耽改剧,因为它们既不承认爱情,又要打着爱情的旗号。


上次因肖战事件传出耽改剧或许被封的消息后,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哈哈哈哈哈。


为何现在腐女开始不买账呢?


第一,过于强行卖腐,观众感到厌倦。前面提到耽改剧因为政策原因,不得不改成兄弟情,但是剧方又不愿意舍弃爱情,既想要挽留腐女的目光(ps腐女没有那么容易被骗),又想要博取其他群体的关注,最后沦为四不像。


第二,摒弃原著精髓。通常耽改剧的原著小说拥有大批书粉,他们或是被情节吸引或是被美好的爱情感动,总结就是因原著作者描绘的精彩故事而爱上“腐文化”。


像《魔道祖师》,原著党们推崇的是严谨缜密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论是高冷济世的蓝忘机还是高傲狷狂的魏无羡,腐女们能从纷杂的仙门争斗中,看到两人由纯洁的友谊进化为价值观认同,乃至互许知己爱人。


但很多耽改剧显然没有认知到这一层面,剧情让位于“基情”成常态,以是,“卖腐”成为一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事情。

结语


当商业理念与“腐女文化”背道而驰时,一时的狂欢终会带来反噬,有人为耽改剧叫屈:“腐女们再爱我一次”,但实际上在暗潮涌动的“卖腐”潮流中,腐女才是最大受害者。

发布于 2025-05-05 00:33
收藏
1
上一篇:尽管上瘾下架,两颗灵魂相爱无罪,永恒的爱情故事仍在续写 下一篇:那些年,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兄弟情”——致敬经典电视剧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