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鹄见过赵盼儿后,回府就把女儿高慧的奶娘暴打了一顿。
高鹄此举实属反常,就连高慧也说:“我爹已经很久没发过这么大的火了,要不是气到了极点,他绝对不会随意对家中的老仆用这么重的刑。”

高鹄暴打奶娘
高鹄公务繁忙,经常不在府里,高慧从小是奶娘一手带大的。
奶娘对高慧很好,从小把她当亲生女儿在养。听说高慧的未婚夫欧阳旭好好的青云路不走,自请离京管道士,奶娘就起了疑心。
她出府打听,才知道欧阳旭躲出东京城,原来和一个叫赵盼儿的女子有关。
三年前,欧阳旭落第流落钱塘,是赵盼儿在湖中救了他,之后更是供他读书深造,上京重考。
三年后,欧阳旭喜登科,却隐瞒自己已有婚约,将赵盼儿秋扇见捐,自己做了高府的东床快婿。
赵盼儿难以接受现实,上东京城讨说法。欧阳旭一不做二不休,买通厢吏,诬告赵盼儿勒索,借机将她赶出东京城。

奶娘从厢吏口中得知,赵盼儿曾亲口承认自己是贱籍从良,心里就起了歹念。
她雇了码头上放贷的八爷,让他派人去赵盼儿的茶坊捣乱。
赵盼儿一眼识破了对方的计谋,保全了茶坊的名声。之后,赵盼儿决定亲自去找高鹄,她对孙三娘、宋引章这么解释道: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与其这样等他们一个虾兵一个蟹将地来找我们麻烦,不如直接对上正主。”
于是,赵盼儿找到高鹄,将奶娘的所作所为告诉了他。高鹄一回府,就派人将奶娘绑了,暴打了一顿。
奶娘构陷赵盼儿并交通官衙,想让她名誉尽毁,在东京城再无立足之地,确实不地道。
但奶娘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家的主子。高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和欧阳旭订婚。而且这桩婚姻是贤妃和皇上共同赐婚,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
但赵盼儿的出现,却让高慧无辜背上了巧取豪夺的名声。奶娘也是护主心切才想赶赵盼儿走。

赵家灭门的真相
奶娘虽然做法不对,但目的是为了维护高鹄的女儿高慧。
高鹄可以责骂奶娘背着主子擅作主张,但对奶娘下狠手,举动实在是反常。
奶娘在高家做了几十年的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高鹄之所以不留情面,当众暴打奶娘,就是想杀一儆百,警告所有人不得再去找赵盼儿麻烦。
高鹄此举,并非出于道义“帮理不帮亲”,而是因为他初见赵盼儿,就认出了她是故人之女。
15年前,赵盼儿9岁,皇城司的人半夜冲进赵家,带走了她的父亲。
一夜之间,官宦小姐赵盼儿因父没为官奴,成了杭州乐营的乐伎。

赵家一夜灭门,与一幅画有关。
赵盼儿的父亲生前喜欢收集名画,其中有一幅是王霭的《夜宴图》。
《夜宴图》上画的是西川路转运使薛阙在沙漠里夜宴的情景,人物有一主二客三人。
主人是薛阙,客人就是当今皇后(电视剧里叫圣人)和她的“前夫”。
画中真实描绘了皇后和“前夫”的亲密关系,是证明皇后欺骗皇上(电视剧里叫官家),早已失贞的铁证。
这件事情,被皇后一党知道后,派出皇城司,连夜抄了赵家。

《夜宴图》下落
皇城司在赵家没有找到《夜宴图》,无凭无据,关于皇后的谣言也逐渐平息。
赵盼儿的父亲生前是清流大臣,他曾和萧钦言定下娃娃亲,约定等孩子们长大后,就为他们举办婚礼。
赵父的突然身亡,让萧钦言看清了朝廷的现状。他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做实事,光是像清流大臣那样一味讲风骨是没用的。
为此,萧钦言一改行事作风,编造祥瑞,拍皇后马屁,走上了一条不被人理解的“国之鹰犬、民之爪牙”的路。
这条路太艰险,一有不测就会万劫不复,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顾淑娘和儿子萧凡,萧钦言假意和歌伎鬼混,决然与顾淑娘和离。
顾淑娘和离后,回到顾家,萧凡也随舅父,改名顾千帆。

七年后,风波平息,杭州太守颁发恩令,特许赵盼儿脱籍归良。
赵盼儿回到家,开了一家茶坊。因为不明就里,她把父亲的字画都陈设在茶舍里,吸引文人雅客,其中就有《夜宴图》。
两浙路转运判官杨知远无意中去赵氏茶坊喝茶,一眼就看中了《夜宴图》,三番五次找赵盼儿借赏。
赵盼儿得罪不起,就找人仿了一幅给杨知远送去。而真的那一幅,因为年月久了,被赵盼儿托欧阳旭带到东京城装裱。欧阳旭的老奴德叔自作主张将画送给了欧阳旭的老师柯相。

写在最后
高鹄暴打自己女儿的奶娘,实是想保护赵盼儿。
他从第一眼就认出了赵盼儿的真实身份。赵父当年和高鹄同为清流大臣,高鹄没想到15年后再见故人之子,却是因为自己的女儿无意中“抢”了赵盼儿的未婚夫。
皇后依然在位,(对清流大臣来说)《夜宴图》下落不明,欧阳旭怀恨在心,高鹄为保护赵盼儿,提出让赵盼儿入高府。
顾千帆及时出现,亮明身份,称赵盼儿为“拙荆”。
有皇城司保护赵盼儿,高鹄自然是放心的。于是,他宽慰地笑着说:“欧阳旭此生定不可回京城了,这份新婚贺仪,你可满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