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揭秘者,女测谎师挑战lie to me,破悬案还原谎言深层次动机

《Lie to Me》(《识破谎言》)是一部以心理学和微表情分析为背景的美剧,讲述了一位擅长解读微表情的心理学家如何帮助警方破案的故事。以下是一个类似剧情的虚构故事,女测谎师通过微表情分析破解悬案,揭示谎言背后的动机:
标题:《微表情解密者》
剧情简介: 女测谎师艾米丽·杨(Emily Young)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她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微表情的深刻理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艾米丽被卷入了一起离奇的谋杀案,她的专业技能成为了警方破解悬案的关键。
案件详情: 一位名叫杰克的年轻商人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家中,初步调查显示这是一起自杀案。然而,艾米丽的直觉告诉她,事情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她决定运用自己的微表情分析技巧,揭开真相。
破案过程: 1. 艾米丽首先对杰克的尸体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寻找可能被忽视的线索。 2. 接着,她与杰克的家人和朋友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注意观察他们的微表情和身体语言。 3. 在与杰克的商业伙伴汤姆的对话中,艾米丽发现汤姆在提到杰克去世时,眼神闪烁,嘴角微微上扬,这表明他可能在撒谎。 4. 艾米丽对汤姆进行了详细的微表情分析,发现他在谈论杰克的生活和事业时,多次出现紧张和不

相关内容:

文 欣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创作不易,侵权必究

导言

2009年,美剧《lie to me》(中文名《别对我说谎》)开播后爆红,以微表情为切入点的剧情让人大开眼界。

男主通过观察人们,在压力下的表情和动作,识别当事人是否撒谎,以还原事实真相。

2021年6月,《谎言真探》上线,这部以“微表情断案”的网剧,4天播放量突破2亿,精彩程度堪称中国版《lie to me》。

余男饰演的女主角凌然,是一名警察,也是一名专业测谎师。

她有着丰厚的心理学背景和超强的观察力,偶遇时的表情、瞬间的眼神游动、站立的姿态、倒茶的动作、以及点烟的时间点,都能被她精准捕捉,看透对方心理。

谎言,不只在犯罪时存在,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

调查表明,普通人在谈话时,平均每十分钟要说三个谎话。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使用测谎仪去判断真伪,有了微表情,谎言识别就变得方便而有趣。

而《谎言真探》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还不在于测谎,而是讲述谎言背后的动机。

01

她为什么要说谎?

《谎言真探》第1,2集,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周若君是个不幸的女人,在与欠赌债的前夫离婚后,她成了单亲妈妈。

后来,她带着女儿嫁给了美术老师朱小东,也就是她的现任丈夫。

没想到朱小东酗酒成性、长期家暴,还出轨夜总会小姐,周围邻居看在眼里,都很同情她。

一天深夜,周若君因不堪忍受家暴,连砍19刀杀夫后自首,一审被判有期徒刑5年。

朱小东的父母,坚持认为周若君是蓄意杀人,并提起上诉,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凌然(余男饰)和陈虎(邢佳栋饰)负责重审此案,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朱小东的死,并不简单。

  1. 朱小东的酗酒和家暴,并不是一结婚就有,而是从2016年年底开始
  2. 朱小东父母作证,2016年年底开始,周若君拒绝与朱小东过性生活
  3. 2016年底,在周若君的上网记录中,大量出现关于家暴的法律查询
  4. 2016年底,周若君遇到初恋张一唯,周若君手机中,张一唯代号A
  5. 朱小东与情人,于2017年5月相识,介绍他们认识的,正是周若君
  6. 朱小东被杀后,张一唯在周若君家附近出现,被警察当成小偷带走

这一系列事件,共同指向了一个关键点--2016年底

可对于当时发生了什么,周若君和张一唯均三缄其口,宁可被判死刑,也不吐露真相。

就在案件找不到突破口时,凌然利用微表情技术,拿到了关键物证,并发现了真相。

周若君并不是激情杀人,而是预谋已久:她以拒绝同房为由,诱导丈夫酗酒、家暴、出轨,并查询法律条文,留下大量证据,以在谋杀后获得减刑。

可她为什么要杀夫呢?是为了张一唯吗?

下面就来看看,凌然是如何利用微表情技术,让真相一步步浮出水面的。

02

逃离反应:一键锁定嫌疑人

凌然带周若君去审讯室时,遇到私闯工地被抓到的张一唯,那个地区刚好是周若君杀夫的案发地,凌然从张一唯问题的节奏,判断他并不是小偷。

可周若君与张一唯相遇时,两人下意识的眼神和动作,却引起了凌然的注意,她认定这两个人关系不一般,并且在相互保护。

凌然是这么说的:“女的眼神躲闪,脚步放缓;男的眼睛看着墙壁,双脚从并排变成一前一后,典型的逃离反应。”

什么是逃离反应?

我们来解释一下:它是最原始的自我保护方式,来自于潜意识本能。

当我们感受到威胁,又无法战胜对方,边缘系统会做出“逃走”姿态,心理学称之为“逃离反应”。

它包括肢体的下意识行为,如:转身、脚步放慢、手指发冷、以及脚尖方向的变化等等。

当人出现逃离反应,可以判断出,他对眼前事物有着厌恶或恐惧。

本案中,周若君放慢了脚步,张一唯调整了脚的朝向,再加上双方眼神上的回避,这些典型的逃离反应,暗示着两人在故意隐藏他们之间的关系。

那凌然又是如何判断出,二人在相互保护呢?

靠的是另一种微表情:安慰反应。


03

安慰反应,瞬间识破谎言

凌然在提审周若君时,突然问了一句:案发时,张一唯去过现场吗?

周若君的是:没有。

与此同时,她的反应是这样的:眼睛下垂、嘴唇、眉毛呈现悲伤状,这属于典型的安慰反应。而测谎仪的生理曲线快速波动,也说明她在用谎言保护张一唯。

安慰反应这个词,在剧中还出现过2次。

一次是凌然闯进陈虎宿舍,发现他脸上盖着本书,身体成蜷缩状,随口说:

“典型的安慰反应,要么是年龄大了体力下降,要么就是书看不懂,很绝望”。

说得陈虎哑口无言。

另一次,是凌然和陈虎暗访朱小东所在学校的校长。

校长一边沏茶,一边平静地说:“朱小东是个好老师,但在外面接私活,不得已开除了他”。

凌然观察到,当陈虎说出朱小东出轨夜店女时,校长开始点烟,从这个典型的安慰反应,凌然判断出他在说谎。

什么是安慰反应?

人在遇到压力、批评、或者否定时,会下意识表现轻松状,比如:抚摩颈部、摸自己的脸、玩弄头发、舔嘴唇、蜷缩身体或者调整呼吸;有抽烟习惯的人,会不自觉开始点烟;正在嚼口香糖的人,会下意识多嚼几次。

热播剧《巡回检查组》中有个情节:冯森提审黄四海时,突然发问“你是不是故意杀人”?黄四海控制不住地腿抖,这是个典型的安慰反应,让冯森确定了黄四海有问题。

安慰反应,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比如伤心时,想要大吃一顿;见到美女时,下意识地咽口水;都是在变相安慰自己。

本案中,从校长的安慰反应,凌然找到了整个案件的突破口:朱小东被开除的真正原因,是让学生画裸体画的变态行为。

她推断出:周若君的杀夫动机,是为了保护被性侵的女儿,并由此敲开了张一唯的嘴。

04

冻结反应,一眼发现关键证物

在对张一唯的审讯中,凌然了解到:朱小东把对继女的禽兽行为拍了下来,并以此威胁周若君,这才是周若君杀夫的真正原因;而两人保持沉默,是不想此事张扬出去,毁了孩子一生。

张一唯多次返回现场,目的就是为了寻找照相机。

为找到物证,凌然和陈虎再次来到案发现场,询问买房者:发现什么东西没有?

男主人说没有,可凌然观察到:他眼神躲闪,身体转向卫生间。

她一眼识破了眼镜男的谎言:

“你知不知道你有冻结反应?你在卫生间里发现了东西,舍不得扔,又不敢拿出来,藏在你随身的包里对吧?”

眼镜男一脸尴尬地拿出了相机。

什么是冻结反应?

与逃离反应一样,它同样是人在面对危险又无力抗争时,潜意识里的一种自我保护,也称“木僵反应”。如果某人在问题时,身体突然出现冻结反应,说明他在掩饰谎言。

冻结反应,在生活中很常见。

比如:一辆车突然驶来,有些人会僵在原地,不知道躲闪,像被“吓傻了”,这就是典型的“冻结反应”。

再比如:当听到亲人意外去世的消息,很多人会突然僵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甚至整个葬礼中,都不会表现出痛苦,而是木然地坐着,或者呆呆地站着。

这样的冻结反应,是潜意识在保护自己,避免承受痛苦。


05

未解之迷

整个案件虽然真相大全,但谜底并没有被完全揭开,比如下面2个。

1,蛇代表什么?

凌然在对周若君进行测谎时,请她用一种动物来形容自己。

周若君脱口而出:蛇。

凌然立即判断出:她心里有秘密,瞒着不想说。

这个判断是怎么得出来的?

这要说到,蛇在心理学中的象征意义:恐惧、诱惑和谎言。

凌然只说了谎言的部分,她没说出来的是:这件事令人恐惧,而且有可能与性有关。

而周若君对于蛇,有了更清晰的解释:

“蛇只有在怀孕时不会褪皮,因为有了孩子,没有脚也好,一辈子在地上爬也好,人生就这样吧。”

从周若君的话里,凌然判断出:周若君隐瞒的这件事,必定与孩子有关。

2,张一唯有没有参与杀人?

关于这一点,张一唯有两次完全不同的口供。

第一次他说:事发当晚,周若君给他打电话说丈夫酒后家暴;他来到她家门口,一直敲门打电话,她没有接,门也没有开;看到警车来就撤了。

第二次用测谎仪审问时,他改了口供,说当晚是他抱住朱小东,让周若君捅了19刀。

哪个是真的?

从尸检报告来看,19刀不在一个位置,以一个女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

并且当凌然问张一唯:是否进过案发现场,他“是”时,测谎仪没有变化。

这说明,张一唯参与了谋杀。

可当张一唯说“熨斗是我砸的,我拉着朱小东让他捅的”,测谎仪剧烈波动,证明他在说谎。

并且周若君在与“熨斗和19刀”相关的3个问题时,测谎仪完全正常,说明人是她杀的。

而本剧开头,周若君走在一片狼藉中,满身满手是血,手机一直在响,敲门声此起彼伏,来电显示是A。

这说明,张一唯当晚在现场,但周若君并没有开门。

哪个才是真相,这或许是本剧留给大家的第一个悬念吧。


【我是欣然,为大家分享心理知识,如果某些话题引起您的思考与共鸣,请关注打赏,感谢您的认可与支持】

#心理咨询师说##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发布于 2025-05-06 10:51
收藏
1
上一篇:【提醒】潍坊风筝会今日火热放飞中!前往观赏,请合理选择出行方式! 下一篇:刘亦菲经典六剧回顾,待播新作引期待,你最倾心她的哪一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