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样说,叶剑英在而立之年的抉择与担当

叶剑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在而立之年(大约30岁左右)做出了许多重要的选择,这些选择不仅影响了他的个人命运,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叶剑英在而立之年的一些重要选择:
1. "投身革命":在20世纪20年代,叶剑英选择了投身革命。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民众疾苦,国家危亡。叶剑英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于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事业。
2. "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叶剑英参加了北伐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战争。在北伐战争中,叶剑英表现出色,为国民革命军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 "领导起义":1927年,叶剑英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叶剑英等革命者在起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为后来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
4. "参与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叶剑英参加了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起义中,叶剑英担任了重要职务,为起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5

相关内容:

开栏语

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必修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西城区法院于7月21日举办“百年青春·一心向党”西法青年榜样说主题党日团日活动,10位西法青年榜样通过访谈的形式,分享红色影视作品、红色司法案例、红色历史人物,对党史进行“创新学”“趣味学”,从生动的影视作品、具体的司法案例、伟岸的历史人物中,回顾党的百年辉煌历程、观照当今现实、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先进纯洁。“青年榜样说”栏目将分十次推送访谈内容,与您共同分享青年榜样们在党史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在红色历史人物分享环节,访谈人政治部新闻宣传组田婧将与4位青年榜样一起,致敬红色历史人物。

本期青年榜样——来自综合审判庭的贾坡将向您分享叶剑英在而立之年做出的,改变他一生的重大选择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访谈人:田婧

青年榜样:贾坡


田婧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其中有些选择可能决定你的一生。在面临重要选择时,我们往往会接收到真真假假的资讯,甚至还会面临巨大的诱惑和极度的干扰,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大多数人都难免有选择错误的时候。但今天这位历史人物在一生9次关键的选择中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下面有请来自综合审判庭的贾坡和我们分享这位传奇人物。

主持人好,大家好。樊创和映卓分享了毛泽东的调研和宣传思想,那我就分享一下毛主席的革命战友—叶剑英,在临近而立之年的故事吧。

贾坡

Q

三十而立,接下来贾坡要分享的故事对30岁左右的青年人应该有不小的启发。偷偷问一下,贾坡是不是也快到30啦?

A

被主持人发现了,我今年29岁,很快就到而立之年了。其实我们院这个年龄段的同志也是非常多的。所以,我特别想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下叶剑英在接近30岁时的一个抉择。



Q

是什么样的抉择让你这么想要分享给大家呢?可以请你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人物背景吗?

A

好的。叶剑英出生在革命气息浓厚的广东,他出生后叶家却每况愈下,父母要靠打零工来补贴家用,妹妹才两岁就被迫当童养媳。叶剑英从小就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平等、见证了社会的丑恶。但是受广东浓厚的革命氛围和父母影响,叶剑英从小耳濡目染爱国英雄事迹,产生了改变社会现状、救国济民的理想。

叶剑英毕业后回到广东参加革命运动并参与了创建黄埔军校。大家都知道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叶剑英在为黄埔军校制定课程以及东征的过程中,蒋介石非常信任和器重他。信任到了什么程度呢?当时所有人都不可以佩戴剑和枪进入蒋介石的卧室,但叶剑英却是例外;蒋介石还曾叶剑英担任他嫡系部队的师长。就在这种情况下,叶剑英面临的选择来了。



Q

那么蒋介石如此信任和器重叶剑英,他面临的选择是什么呢?

A

1927年,发生了国民党内部宁汉分裂事件和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这对叶剑英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拥护蒋介石还是反对蒋介石,这个选择就摆在叶剑英面前了。



Q

这是个艰难的选择,在当时的情况下,反对蒋介石就意味着放弃高官厚禄,脱掉皮鞋穿草鞋。

A

叶剑英晚年回忆,他当时也辗转反侧,因为继续留在蒋介石的队伍里其实是很不错的,如果为了个人,跟着蒋介石肯定能当大官发大财。但经过反复思考,他最后决定站在人民一边。他回忆说:“我自己看报纸,关上门,想了几天,什么问题都想到了,我想到自己年轻时立志为国为民做点事。现在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工人、屠杀群众,变成了十足的反革命,是参加革命还是反革命,我想了想,只有革命才是出路,所以我就下定决心,坚决反对蒋介石,并在中国共产党受到严重迫害的历史时期,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与志同道合的同志们一起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事情。”



Q

正如叶剑英诗中所写,“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在这个关键的历史环节,他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你认为他能作出正确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

A

是的,在这个大是大非的历史选择面前,叶剑英看的非常清晰,也做出了非常正确的选择。我认为这与叶剑英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是密切关联的。他一生变换过几次队伍,不变的是“做人民好儿子,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一宗旨。一个伟岸又平凡的军人,最终将自己的一生集结在正确的旗帜下前进。



Q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这个时代赋予的使命。叶剑英元帅当时处于民主主义革命年代,而我们处于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叶剑英的选择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要分享给大家吗?

A

对新时代的法院人来说,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是我们所践行的宗旨了。结合在咱们院信访部门的工作经历而言,群众信访大概有这么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群众对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不了解,产生对法院工作的误解。我曾经遇到一个对法院裁定驳回起诉不满,投诉说法官包庇对方当事人的案件。但当我看过这位当事人的材料后发现,他和对方约定了仲裁条款,法院也正是基于其仲裁条款裁定驳回起诉的。像这种情况,群众不理解,那他当然会觉得不公平,就需要我们多加解释,让他明白他签署的仲裁条款是个什么意义。

第二种就是群众的期待超出了法院的工作职责。我们都知道法院在案件审理中是处于居中裁判地位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举证的责任,但很多群众将人民法院等同为影视剧里面的包青天,认为人民法院就应当主动帮助人民查明事实、主动替人民做主。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向群众释明制度设置的道理,调整群众预期,让群众真正懂得人民法院的职责和权限。



Q

这两种类型,通过释明可以获得群众理解,不过这个释明往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群众信访还有什么类型呢?

A

第三种就是案件确实存在错误,这种是我们最重视的情形。我曾经处理过一个信访材料,是二十年前一个确权纠纷案件,法院依据当地政府的证明文件裁判了土地的归属。但去年该文件被上一级政府撤销了,那个案件中的关键证据就消失了,当事人老先生拄着拐杖也来了法院。我赶紧去接待老先生,告诉他要准备什么材料,把材料清单写在纸上给他带回去,并且立即将案件情况按要求进行上报。当发现那个案件正处于提交再审阶段时,我就相关诉讼要求对老先生进行充分的解释、指导、说明,最终帮助他把问题顺利解决了。



Q

通过工作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烦心事、难心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吧?

A

是的,在与群众的接触中,发现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汇报情况、促进纠正,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群众对法律、对法院、对法官不理解的,进行耐心释明。只有群众真正理解了法律、法院和法官,才能真正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想,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应当践行的道路。


田婧

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找准自己的定位,对于青年同志们是非常重要的,哪怕经历艰难曲折,经受火与血的洗礼和复杂斗争的考验,定将不负初心,不辱使命!感谢贾坡的分享。



—— END ——


| 供图:王雅娜 |

| 编辑:潘歆宇 田婧 |

发布于 2025-05-06 13:12
收藏
1
上一篇:三国志战略版,青春不设限,立业路漫漫,男人至死是少年 下一篇:刘涛新剧再现拐卖悲剧!揭秘两部女性被拐卖影视剧,真实恐怖指数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