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V电视大揭秘,见证视觉冲击,对比之战一触即发!

PPTV电视的这句广告语“让对比来的更猛烈一些吧!”是一种营销策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产品的优势。以下是对这句广告语的几种可能解释:
1. "强调产品特点":通过对比,PPTV电视可能在强调其清晰度、流畅度、画质处理等方面优于其他电视产品。
2. "激发购买欲望":这种对比可能会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因为强烈的对比效果往往会让人印象深刻。
3. "彰显品牌自信":使用“猛烈”一词,表明PPTV电视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性能非常有信心。
4. "吸引目标客户":针对追求高清画质、体验感的消费者,这句广告语可能是在告诉他们,选择PPTV电视是明智之选。
5. "形成品牌记忆点":通过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品牌记忆点。
总之,这句广告语通过对比的手法,巧妙地传达了PPTV电视的产品优势和品牌价值。

相关内容:

不久前,互联网电视还在凭借内容增值服务形成对传统电视的逆袭,而随着开放的PPOS出现,互联网电视也再次回到传统的比拼性价比时代。这对于用户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如何比较不同互联网电视间的性价比,还是必须从硬件售价、内容服务售价、物流服务售价三方面来综合比较。

我们以最近最热门的一款互联网电视为例,PPTV-50P作为搭载PPOS的首款互联网电视产品,以“最超值的50英寸互联网4K电视”的口号,仅用3天时间就实现了2599%的超额众筹,也无疑代表了视听用户的理性抉择。由于PPTV-50P是一款4K分辨率产品(3840*2160),因此我们也选择同样是4K产品的乐视电视X50air、小米电视2做比较。

对于硬件售价,三者的价格分别2939元,2999元和3399元,(我们暂略乐视建议用户添的加199元4K增强包或500元的艺术级硬件增配包)。可以看到几款产品的差距并不大,这主要得益于电视机行业的过饱和竞争,让各品牌在相同尺寸的产品线在成本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即使如此, PPTV-50P依然可以做到硬件价格最低,主要是由于在苏宁的支持下,PPTV电视可以保持一个较大的规模来生产,因此系统分摊成本和规模效益都让PPTV-50P在硬件售价上实现优势。

其次是内容服务售价,作为真正的互联网电视,内容的打包贩售无疑是相对于传统电视最具优势的地方,在这一点上小米电视毫无胜算可言。虽然小米通过注资和合作,整合了众多第三方内容项目,但熟悉互联网电视的用户都知道,在高清、稀有资源上第三方基本都会有额外的收费服务。

乐视和PPTV聚力作为目前国内互联网视频行业代表性企业,在电视端的内容提供上并没有本质性的不同,凭借长期在版权内容的投资,乐视在一些传统影视剧方面表现更好,但PPTV聚力也凭借在体育、直播和娱乐等方面长期深耕,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乐视与电视机售价捆绑2年980元的内容服务费,更多是因为自身在电视产业上根基尚浅,需要用户集资来弥补前期投入的无奈之举。

最后是物流服务售价,在这一点上,规模效益无疑才是最值得相信的真理。目前,都只开放了线上预定的PPTV-50P和小米电视2都可以实现付款后2-3个工作日内的物流到货。乐视电视由于采用委托订单式生产,只能实现每1-2个月的物流到货能力,类似“加价购车”的插队,并不在正常的讨论范围中。必须提及的是,除了线上销售外,还有很多视听用户习惯在线下购买,而PPTV聚力凭借与苏宁的深厚关系,无疑将实现渠道方面的绝对领先。

更让用户介意的恐怕是物流费本身,在各大电商都已实现“69元包邮”甚至“39元包邮”的时代,用户依然要为一款数千元的产品付出100-120元的物流费恐怕让很多人都耿耿于怀。截止目前,PPTV-50P是唯一一款敢于提出免物流费的电视产品,这无疑得益于苏宁强大的物流网络,相信这一举措也会促使其他的互联网电视品牌跟进,从这一点上,支持PPTV电视就是支持视听用户自己。

PPTV-50P作为搭载PPOS的首款互联网电视产品,无疑是行业和市场的追赶者。但后发优势也让PPTV-50P可以在更多方面带给视听用户实惠。例如,PPTV电视是目前唯一超值赠送的4K电视产品,价值120元的苏宁易购券将带给视听用户更具选择性的实惠。同时,在苏宁的支持下,PPTV的高清内容数量也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目前,PPTV-50P已可以提供包括英超、亚冠,中超、CBA等直播、独播资源,以及24小时不间断的海量视频推荐, 超过100,000小时的精彩高清影视内容。在苏宁的支持下,PPTV聚力还将斥巨资推进高清内容的生产和制作,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业内最大规模的4K级内容服务商。这些努力和追赶最终都将促使PPTV电视成为最具性价比的产品,成为视听用户的福音。

发布于 2025-05-07 02:33
收藏
1
上一篇:“PPTV智能4K电视55T深度评测,表现卓越,图文解析一网打尽” 下一篇:PPTV进军手机市场,裸眼3D技术如何锁定目标用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