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风采
“恰同学少年”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原句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句诗形容青年人正值青春年华,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理想。这句话常用来赞美年轻人,激励他们珍惜时光,奋发有为。
相关内容:
上午从蒙山还没有回来,最好的同学平告诉我有同学从青岛来,希望中午聚一聚,于是我立马打道回府,飞奔两个半小时,赶来与同学见面。
聚会地点设在一个水库边的小院里,风景怡人环境清幽。我到的时候已经12:00多了,其他人都已经都到齐了。从青岛医院过来的同学,我和他是同村,他不但上学时比我高一级,辈分也比我大一辈,论起来,我得喊他叔呢,他是青岛乃至山东都非常著名的骨科大夫,堪称一把刀。聚会的同学,还有一名医生,是我们本地医院的,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心血管方面的大夫。虽然我们已好久没有见面,尤其是在青岛的那位,我们已经30多年没有见面了,但是一聊起来还是那么亲切,一点陌生感也没有。
席间,我们聊起了现在的工作,聊起了同学,家人还有朋友,更多的是聊过去,我们上学时的点点滴滴,聊过过去求学的艰辛,年少的快乐,上学时发生的种种糗事。聊一起唱过的歌,坐过的车,爬过的山,遛过的狗,偷过的西瓜和花椒,聊中午放学还得帮家长干过的农活,聊年少青葱岁月的年少轻狂,懵懂无知,自由随性而洒脱。聊起来我们作为八零后,现在已上有老下有小,成了一个家庭的中流砥柱,也到了一个特别尴尬的年龄,身体也慢慢走下坡路,有人已经提前到站下车了。
聊起某种专管学生纪律的某老师兼主任,令所有学生闻风丧胆,挨过这位老师揍的同学不计其数,一提起来就心有余悸。提起他各种变态的打法,尤其是用板擦打一位调皮又可爱的同学的脸,板擦上有钉子,一下一下打在脸上,腮帮子被打得血肉模乎,令人惨不忍睹。而这位同学后来当了警察又因公殉职,早已离我们而去有十二年有余了。
聊起另一位忽然离去的同学,真不敢相信,年前十一月左右吃饭还遇到过,每次见面我们总会开玩笑,他总给我戴高帽,不是喊我李校长就是喊我李局长,我就喊他曲老板,谁知再次听到他的消息,竟是噩耗,天人相隔,悲从中来。
也不知道天天都忙些什么,我和平上初中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可以说是食同碗睡同寝,慢慢地上班之后联系越来越少,各人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又都有了二胎,各人忙自己的事业,忙自己的家庭,我们都被生活褢挟,都忙得晕头转向不可开交,连聊微信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她聊起最近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职场上的竞争,生活中的烦恼,彼此都无限的感慨和唏嘘,尽管我们的交集已经越来越少,彼此的好多生活,对方参与的也越来越少,却仍感同身受,惺惺相惜。
匆匆太匆匆,回首初相识,仿佛昨天。一路走来,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人生有多少了三十年啊?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今生的一次接肩,那我们,该是多深的缘分哪!同学的友谊最纯粹,毫无功利,是千金难买万金难换的。要珍惜,要珍重,勤联系,常会面,多交流,少遗憾。席间,没有微信的互相加了微信,相约下次的相聚。餐毕,又一起合了影,让短暂的相聚定格成了永恒。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少同少年,风华正茂。同学情谊就是如此美妙,缘份使然,相聚相逢,三十年如一日,未曾改变。那些永不褪色的记忆,藏着我们永难忘却的青春时光,真好,那时,光辉的岁月,那时,年轻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