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双双
随着口碑慢慢发酵,由宋佳主演,根据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在收官近半个月之后,豆瓣评分持续上涨。10月11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在豆瓣平台看到,有超过10万人为《山花烂漫时》打分,目前该剧已经从开分时的9.0分上涨到9.4分,成为近5年来国产剧的最高分。

一部听剧名就觉得有些文艺的电视剧,为什么能有这么强的后劲?首先当然是主人公“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的事迹足够动人,她将一生奉献给教育,尤其是她在2008年创办的云南华坪女高已经把3000多位大山女孩送进大学,改变命运。但光靠原型人物的高光,就能打造一部好口碑的剧集吗?此前也不是没有对原型人物进行“魔改”而遭遇口碑反噬的先例。
也就是说,除了张桂梅老师的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外,优秀的剧本和真实的细节呈现也是文艺作品能够成为精品的重要因素。
编剧用心,演员贴合角色
“《山花烂漫时》是难得的一部故事情感真实深邃,角色塑造饱满立体的剧集。”市民范钦表示,自己其实很少看这类型的电视剧,因为害怕看到苦大仇深的场面,直到剧集在电视台和网络平台都更新完了,才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打开了这部剧,一看就完全停不下来。

的确,从题材来看,《山花烂漫时》的受众面并不算宽广。正如范钦所说,同类型的讲述大山深处扶贫帮困的文艺作品,很容易落入俗套,或愁苦或煽情,但就是差点灵魂,让人难以共情。
为什么《山花烂漫时》能如淙淙溪流般沁润人心,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首先是编剧对于张桂梅老师的事迹足够尊重。
《山花烂漫时》由袁子弹、丁涵、黄诗洋、李玺威共同编剧。这也是该剧制片人李行特意组建的全女性编剧。在李行看来,张桂梅的故事只有由女性创作者来讲述,才能更好地捕捉其内在的精神脉络与情感温度。
亲赴华坪女高实地考察,与张桂梅及师生们深入交流,深受其精神力量的感染……在4位女性编剧的笔下,《山花烂漫时》摒弃了单一的英雄叙事,转而以“一个人带领一帮人逆天改命”的创业剧视角来呈现张桂梅的教育传奇,赋予故事以明亮、乐观的底色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剧中,除了张桂梅校长,还有与之同行的总是开导她的闺蜜方琼,有谷雨、蔡桂芝两位携手互助学习的女高“双子星”,有“遇事不决找善群”支持女高建设的教育局局长周善群,有每天拿着计算器管女高学生衣食住行的“全能管家”陈四海……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是《山花烂漫时》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
此外,演员的精准表演,也成为剧集的加分项。比如主演宋佳,举手投足之间都是质朴的气息,一口爽朗的东北话,将同为东北老乡的张桂梅校长演绎得很真实、生动;比如饰演女高学生谷雨的兰西雅,演出了山里的女孩身上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比如饰演教育局局长的聂远,将一位保守但又积极做实事的基层干部刻画得入木三分。
强调女性高光,剧情真实而又幽默
一部电视剧要吸引人长久地看下去,并且隔一段时间又打开“二刷”“三刷”,只凭借生动感人还不够。而这一点,《山花烂漫时》做得尤其到位。比如,在塑造张桂梅校长时,没有魔改或扭曲伟大女性张桂梅的人性,而是平衡了张桂梅的平凡而崇高的特质。
剧中细腻描绘了张桂梅校长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智慧,这与她在许多公开采访中展现出来的性格相吻合。比如,与媒婆激烈对峙,智斗教育局局长,招聘老师,用奖金给全校买奶茶,抓住机会让企业负责人捐款等精彩桥段,无一不是机智幽默、充满活力,同时又满是生活气息。这些取材于真实的戏剧化呈现,脱离了简单枯燥的说教,但是却潜移默化地拿捏了人心。

剧中的一个小细节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学生柳细莺谈起自己和隔壁重点学校的袁帅的恋爱时,说袁帅已经给未来的孩子起好了名字,如果是男孩就叫“袁子弹”。《山花烂漫时》总编剧的名字就叫“袁子弹”,不过是女性,而这样的自我调侃不仅增加剧集的幽默感,让观众不自觉发笑的同时,又忍不住为这个巧妙的设定拍手叫好。
“《山花烂漫时》让我相信,一个积极乐观充满智慧的女性,能够做成所有她想做的事情。”市民袁琪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在她看来,如果说过去对张桂梅校长的了解,仅存在于新闻报道,那么电视剧则是让那些文字转化成了画面,让同在奋斗中的她有了更多的力量,女孩子就应该一尘不染地漂亮,哪怕深陷在淤泥里!
江河在我市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任职,参与过一些主旋律剧集的编剧工作,她所在的公司此前有多部主旋律题材的剧集在央视播出。“情节合情合理,没有假大空的煽情桥段,台词如同日常说话一样,质朴动人。”江河表示,观众其实很好“讨好”,就是把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细节,真实的场景,真实的表演,共同构成了这部主旋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