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一桐在《九宵寒夜暖》这部剧中演的其实挺好,而且台词功底也很过关,不知道为何依然被人黑到鸡蛋里挑刺。

最近的电视剧市场,由于接连上线了几部离谱的电视剧,使得观众实在是难以接受,于是网络上对于这些剧作的吐槽声就此起彼伏,用黑土老师的话来形容就是:那家伙可真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由于《破晓东方》《信仰》《我们的日子》等几部剧,还有王志文、俞飞鸿、于震主演一部什么剧,以及热依扎、萨日娜、韩东君主演的一部剧,其剧情设定大大超出了观众的认知,于是一拨吐槽浪潮席卷而至。


这几部剧的接连翻车,网友们的吐槽情绪也日益高涨,于是李一桐的《九宵寒夜暖》、杨超越的《虫子》还是《重紫》啊,也被殃及池鱼,被网友们捎带脚就吐了个体无完肤。

看了很多豆瓣上的剧评,觉得有些吐槽还是比较合情合理的,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几部剧,大家吐槽的方向基本都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比如傻茂叶菲赵亚静史晓娜之间毁三观的多角恋问题,颜值与气质均不在线的林妙雪当上高官情妇的问题,这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有一些显然就是鸡蛋里挑刺,纯属没事找事,这类吐槽根本不是在挑剧作的毛病,而是为了黑某人而黑,硬尬黑。
比如最近吐槽李一桐的《九宵寒夜暖》,基本就属于为了黑而黑,哪怕是在剧中硬挑骨头也要黑。

其实《九宵寒夜暖》这部剧在第一集中,就已经把本剧中所遵循的夸张、不符合现实的背景设定都告诉观众了,也正是基于这些不合理的设定,本剧的喜剧部分才能成立,要不然后边的剧情就都是胡搞。

在《九宵寒夜暖》中,李一桐扮演的苏玖儿的人设就是身怀奇病的弱不禁风的捕快。
这一点在第一集已经交代的非常清楚了。

苏玖儿呢从小就天生体弱、五感渐失,身体经常奇寒无比,经常的晕厥,多方医治也无效,每天必须由她母亲用一种药汤来洗浴才能续命,这就跟张无忌中了玄冥神掌后需要张三丰的阳气来续命是一个道理。
苏玖儿长大后虽然当上了捕快,但是苏玖儿的这个捕快呢完全就是凭借着义父胡八道的裙带关系当上的,这在剧中也是交代的清清楚楚了。

因为在剧中的胡八道是个烂酒鬼,在单位根本就是被人瞧不起的角色,因此苏玖儿在衙门的办公室里也不被人看得上,干的全是沏茶扫地买烟倒酒的活,虽然苏玖儿名义上是个捕快,其实就是捕快办公室里打杂的。
这两个人设一出,后面剧情中苏玖儿的荒唐搞笑举动就都能解释的通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部喜剧特征极其明显的古装喜剧,仍然遭到了非正常思维的严重吐槽,咱也不知道这些人是用哪儿思考的。

说个最典型的例子,有小伙伴挑刺说苏玖儿既然是个捕快,半夜听见房顶有人为何不出去捉拿贼人,反而还发完牢骚后继续睡觉。
要知道剧中的苏玖儿就是个混日子的,对她来讲每天最重要的事儿就是睡觉休息,哪有闲心捉拿贼人。
难道您真没看懂这只是喜剧效果吗?

什么是喜剧,就是剧中有很多设定是不合理的,是违反常识的,这就是喜剧最基本的表现方式。
比如沈腾的《西红柿首富》《夏洛特烦恼》。
《西红柿首富》里男主的设定是几天之内必须花掉几十亿块钱,这要是按照常理来判定,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啊,手中都有几十亿了,谁还去那么大把大把的消费呀。

还有《夏洛特烦恼》里的夏洛,都能穿越到十几二十年前,凭借着那首“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屯儿”而爆红,这要是按照常理来判定,这简直就是在侮辱观众智商。

但是这是喜剧片,就是以不合理的表现形式来达到效果的,所以观赏者也就得以不合理的逻辑来欣赏,如果以正常严谨的态度来对待,那不就是喝咖啡就大蒜吗,根本不对路子。
写剧评写影评也好,您得先分清类型吧,人家那就是一部古装喜剧,其中的悬疑成分不过是一种搞笑的载体而已,人家最终注重的是搞笑,不是悬疑,可是你非得把喜剧当成悬疑惊悚剧来评论,这不等同于举着烧鸡说这只鸡不会下蛋么,有点可笑。

再有您要明白,不同的剧是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的,像《九宵寒夜暖》这类剧,就是拍给那些没什么忧虑,不喜欢动脑,只喜欢看个热闹的小伙伴们看的,大家看完之后哈哈一笑,也不用有什么心里负担,这有何不好呢?
咱说写影评剧评,会吐槽再吐,不会吐槽就别吐了,免得被人笑话,您说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