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空间漏洞攻防,一场惊心动魄的网络角逐

“第五空间”是一个模拟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的虚拟平台,它通过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让参与者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网络安全技能的练习和比拼。这个平台通常用于提升网络安全人员的实战能力,检验他们的漏洞挖掘、利用和防御技能。
在“第五空间”的漏洞攻防角逐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漏洞挖掘":参与者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如代码审计、动态分析、网络扫描等,寻找目标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2. "漏洞利用":在找到漏洞后,参与者需要尝试利用这些漏洞来获取系统的控制权。这可能包括执行远程代码、获取敏感信息、提升权限等。
3. "防御策略":在攻防对抗中,防御方需要采取措施来阻止攻击者的行动。这包括修补漏洞、设置防火墙、使用入侵检测系统等。
4. "对抗策略":攻防双方可能会采取各种策略来对抗对方,如欺骗、混淆、诱敌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攻防角逐内容:
- "Web应用漏洞":如SQL注入、XSS、CSRF等。 - "操作系统漏洞":如缓冲区溢出、提权漏洞等。 - "网络协议漏洞":如DNS劫持、SSH漏洞等。 - "移动应用漏洞":如逆向工程、权限滥用等。
在“第五空间”的漏洞攻防角逐中,参与者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 "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天津9月19日电(记者宋瑞 张宇琪)屏息凝视,选手们双手平放在电脑键盘上,随着电脑中代码跳动,他们的手指灵活快速地敲击键盘,发出清脆的“噼啪”声。

这是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第五空间”网络安全创新能力大赛的比赛现场,近40支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队伍根据大赛主办方提供的5个题目,依次破解代码中的漏洞,攻破靶标环境,寻找目标物,再对漏洞进行修复,获取得分。

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第五空间”网络安全创新能力大赛的比赛现场。新华社记者宋瑞 摄

如今,网络已成为继海、陆、空、天之后,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五空间”。主办方介绍,举办此次比赛是为了发现和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促进网络安全技术交流,打造健康良好的产业生态圈。

为使比赛流程清晰易懂,中央大屏左侧上空悬浮5个“题目球”,每支战队每破解成功一题,就会向上空的相应球体发射攻击。而屏幕右侧则实时更新比赛时间、团队得分和排名情况。

比赛中,今年5月组成的“天命1”团队三名成员配合默契,在比赛中遥遥领先,以总比分2070分的战绩夺得本次比赛的特等奖。

“天命1”团队两名成员正在进行紧张的比赛。新华社记者宋瑞 摄

来自云南警官学院的学生余文凯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王珏盛负责二进制安全,是此次安全应用攻击破解和漏洞修补环节的主操手,而北京联合大学的团队成员赵今则负责维护网页安全。

“我们团队三人各有分工,大家平时通过线上比赛相互切磋,积累了很多经验。”队长赵今说,从首次参加比赛时的“成功签到”,到如今获得欣喜成绩,这与团队默契配合分不开,但团队自身还需加强网络安全的相关实践,努力提升自身技术本领。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汽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高昌盛是一等奖获得团队“W&M”的队长。他说,刚开始接触网络安全比赛时“两眼摸黑”,需要“泡”在资料中寻找解题方法。经过2年多时间的实战摸索,他破解和修复网络安全漏洞的能力不断提升。

“W&M”团队两名队员正在进行比赛。新华社记者宋瑞 摄

“比赛能够让我了解与其他选手的差距,知道自己的软肋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高昌盛说,这样的实践能让他日后进入工作领域更加得心应手。

南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博士生董奇颖说,通过此次创新能力大赛,团队成员与企业参赛者在网络安全研究上有更好的交流,大家也进一步了解社会实际需求。

网络安全是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数据显示,当前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数量缺口高达70万,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40万。

“第五空间”网络安全创新能力大赛的比赛现场。新华社记者宋瑞 摄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目前每年网络安全学历人才培养数量不足1.5万。”教育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封化民说,截至2018年底,我国241所高校设置有网络安全相关专业244个。

北京永信至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比赛总裁判长潘柱廷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竞赛方式,促进网络安全后备人才提升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选拔网络安全人才。

发布于 2025-05-10 06:32
收藏
1
上一篇:第五空间,揭秘神秘突击利器的尖端科技与战略部署 下一篇:守护“第五空间”,共筑民生福祉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