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到电视剧《毛泽东》,当点开剧集只看了一下,我就立马被吸引住了,大家都知道,东方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伟大的领袖,是一代伟人,是一个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人。
但是我们对毛主席小时候的生活却知之甚少,所以这个电视剧给了我们了解毛主席小时候生活的机会,让人十分着迷。
毛泽东幼年时候,还是清朝末期,《辛丑条约》刚签订不久,那个时候风云变幻,各国列强对大清国虎视眈眈,当然,幼小的毛泽东对这些只有懵懂的感受。

只是没想到,在那么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会出现一个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人。

毛泽东三岁时就念了私塾,他的父亲对他说:“在韶山冲,能出得起一两银子送小孩去上私塾的人不多”,可见,毛泽东当时的家境不算差,应该算是中等水平的,他家里也有十多亩地,他父亲毛顺生会做一些卖米的生意。
当毛泽东去读私塾的时候,他母亲就在好好叮嘱他:“在私塾要好好听先生的话,他叫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幼时的毛泽东连连点头。这一幕,让很多人感觉十分熟悉可亲,因为在小时候很多人也受到母亲的殷切叮嘱,母亲就是希望孩儿长大了能有所出息。

你看,再伟大的人,都是受父母培育,都是受父母关爱长大的,都有一个幼小的时候,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所以父母恩难报!
毛泽东的母亲是很疼爱他的,比较和蔼慈祥的,但他的父亲就比较严厉一点,会大声呵斥毛泽东,在毛泽东十五岁时,父亲就想叫他去记账,将来去继承家里的米生意。

但是幼时的毛泽东似乎并不情愿,他更喜欢读书,并不喜欢做那个小小的米生意,他在那个少年时候应该就有了非凡的抱负。以至于他的父亲叫他去米店当学徒时,老板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就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晚上能不能有油灯看书?”这又遭到了父亲的呵斥,叫你来当学徒,你倒尽想着读书了?

可见毛泽东是很爱阅读的,甚至很痴迷,而且领悟力很高,书本让他看到了更多更广的世界,开阔了他的眼界,毛泽东以后能取得那么大的事业成就,跟他酷爱阅读应该有莫大的关系。
曾经看到过毛主席的一张旧照片,在他的卧室里摆满了各种书籍,甚至在床铺上还摆了厚厚的一排,而毛主席就正好在台灯下聚精会神地阅读。
毛主席有着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思想,高深的智慧,应该跟他长期大量的阅读很有关系。
电视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说明了毛泽东的善良,同情弱者,愿意助人。
就是当毛泽东拿着父亲给的钱回家时,在路上,遇到了一个乞讨的小孩,穿得破破烂烂的,脸上一团脏黑,毛泽东见他可怜,就从手里拿出一个铜板给他,看毛泽东这么大方,其他乞丐蜂拥而至,把他围得水泄不通,毛泽东只好每个人都发一个铜板,到最后,大家还哄抢起来了,把他手里的铜板都抢走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毛泽东回到家后,被其父亲问起钱的事情,毛泽东如实,立马就遭到了父亲狠狠的一顿骂:“那可是我一个月卖米的钱啊,你可怜别人,你也可怜可怜你老子吧!”说完还想去揍他,被其母亲拦住了。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来,毛泽东不仅有远大的抱负,还有一颗善良仁爱之心。
随后的日子,在毛泽东表哥运昌的耐心劝说之下,毛泽东得以到长沙念新式学堂,在那里,他接受了更先进的思想,更先进的文化和更先进的理念,思想层面发生很大的改变,毛泽东更加成熟智慧,一代伟人如一轮红朝阳,即将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