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剿匪风云录,湖南四类土匪,26万匪患见证历史真实

湘西剿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事件,发生在20世纪中叶。湘西地区,尤其是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土匪活动。以下是对这段历史的简要概述:
1. "土匪种类":湖南的土匪主要分为四种: - "绿林好汉":这类土匪通常以打家劫舍、劫富济贫为生,有一定的道德观念。 - "红胡子":以抢劫、绑架、勒索为生,手段残忍。 - "白脖子":这类土匪通常与国民党军队有联系,参与反共活动。 - "土匪头目":这类土匪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手下有众多手下。
2. "土匪数量":据史料记载,当时湘西地区的土匪数量多达26万人。
3. "剿匪过程":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开始对湘西地区的土匪进行剿灭。 - "1950年":湖南省政府成立剿匪指挥部,对土匪进行大规模围剿。 - "1951年":剿匪行动取得重大胜利,湘西地区的土匪基本被剿灭。
4. "剿匪成果": - 消灭了土匪势力,维护了社会治安。 - 促进了湘西地区的经济发展。 - 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
湘西剿匪是中国

相关内容:

1949年8月4日下午,国民党湖南军政首领程潜、陈明仁发表宣布正式脱离国民党政府的起义通电,表示加入人民民主政权,共同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二天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46军138师,兵分三路进入长沙城,湖南由此宣告和平解放。但这并不意味着湖南解放事业的成功,因为全省还有土匪武装共约26万人(含地方武装在内,这个数据出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除去收编的8万人,实际歼灭18万人),其中成百人、上千人集股行动的就有170多股,这些土匪武装,遍布湖南各地,尤其是湘西地区,以及常德、邵阳、郴州、零陵、湘潭等地的边沿地区,基本上被土匪所盘踞。

解放初期,湖南的土匪武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情况十分复杂,就其性质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政治土匪。这是出于对抗新生人民政权政治目的组成的土匪。在国民党直接、间接控制和指挥之下。其中包括一部分国民党的溃散军队,一部分地方专员、县长、保甲长所掌握的反动地方武装、自卫团、自卫队,白崇禧集团撤退前编组的暂编“军”、“师”、“反共游击队”和有计划安置的特务武装等等。

如活动于安仁、茶陵、攸县一带的最大股匪“湖南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第一纵队”霍远鹏部,就是国民党安置下来的特务武装。霍远鹏是国民党军少将,1949年4月南京解放之后,他奉命带着1000多名警察,潜伏湘南山区,企图建立反共根据地,与解放军长期对抗。后来这股匪特武装吸收了一些国民党军溃散武装,发展到了2000多人。又如交警总队东南办事处主任王春晖部,“湖南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南岳纵队”左大凌部等,也都是白崇禧集团撤退之前留下来“坚持敌后游击”的。有的股匪则是由国民党派遣特务所控制,如湘西的暂编师大多数由国民党特务操纵掌控,这些政治性匪特武装,占了土匪的绝大多数。

2、封建土匪。主要指封建地主,“苗王”和帮会所掌握的武装。这类武装割据一方,占山为王,与国民党政权也有矛盾,但在国民党政权剿抚并施的情况下,多成了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劳动人民,对抗解放大军的帮凶。湘西苗族大恶霸、大地主、自称“苗王”的龙云飞所控制的武装,就是典型的封建土匪。长期以来,龙云飞为了维护其“苗王”的统治地位,控制、奴役、压榨苗民,一方面挑拨苗汉矛盾,制造民族纠纷,以此对统治当局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又利用自己掌握的武装,大肆镇压苗民的反抗,以此获得当局的信任。后来龙云飞果然当上了国民党委任的师长、国大代表。湖南解放时,他在湘西七县成立“湘西反共救国军”,自任总指挥,有人枪3000余。

又如杨永清、潘壮飞、杨春圃等匪部,都是湘西大帮会“楚汉宫”的帮会武装,原来主要是维护各地的帮会利益,与国民党也有矛盾,但当杨永清等大开山堂,大力发展“楚汉宫”势力后,国民党则对他予以收买,加封大龙头杨永清为湘西纵队司令兼芷江警备司令,分封副龙头潘壮飞、杨春圃为湘西纵队副司令。

3、经济惯匪。这是指在官、绅、匪三位一体压榨下,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以获取金钱和物资为目的,专靠抢劫为生者,以及为报私仇落草为寇者。这类土匪本来大部分没有政治色彩,但势力较大者,也多数被国民党诱惑、拉拢,演变为政治土匪。

如晃县的姚大榜(即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中田大榜的原型),出身于二十四代相传的土匪世家,祖祖辈辈,世世代盘踞晃县一隅,以抢劫为业。其本人1949年67岁,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土匪,湘西群匪中要数他“匪龄”最高,为匪资格最老,其他匪首莫不“敬”他三分。国民党当局也曾几次请他出山做官,“共商国是”,他都谢绝了。但在解放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姚大榜为了摆脱被歼灭的命运,终于投靠国民党,成了反动派的忠实走卒。

4、反动游杂武装。解放前夕,湖南许多失意旧军官、政客、野心家企图捞取政治资本,纷纷拉杆拖抢组织武装。这种武装具有很大的投机性,态度游移不定。其中大多数经过地下党做工作,投向了人民,一部分则被国民党收买拉拢, 成了土匪。如尹立言,本来是一个失意军官,为了投机,1948 年回湘组织武装,得到李济琛的军代表认可后,在湘中一带纠合一些土匪, 招募一些失业青年学生,成立了“西南联军”,自任总司令,人枪发展到7000余。

解放前夕,地下党曾派人做其工作,他也表示愿接受共产党领导,可是长沙和平解放后,尹立言又被白崇禧派人以金钱收买,收编为“独立第一师”。九月上旬,尹立言在衡阳见到白崇禧,白崇禧即升他为新8军军长。白崇禧集团败退广西之前,又指令他在湖南“坚持游击战”, 并委任为“反共救国军游击司令”。至此,该部即成了最大的一股新生长的,与人民政权顽固对抗的土匪武装。

以上几种性质的土匪武装,并不是截然分开,固定不变的,他们之间既有联系,互相掺杂,又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往往一股土匪武装几种性质兼而有之,到解放初期,基本上趋于政治化了。这些土匪武装在地域上分布面很广,几乎每个县、市都有。

鉴于湖南严重的匪患,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在中南军区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指挥所属部队从1950年春期开始,对成规模的股匪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进剿。这便是著名影视作品《湘西剿匪记》和《乌龙山剿匪记》的历史背景。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发布于 2025-05-10 19:12
收藏
1
上一篇:1950年湘西剿匪风云,解放军八宝山围剿匪首陈通焕的壮丽篇章 下一篇:嫦娥奔月情,月色真美景——月饼香浓时,重温中秋影视剧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