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娘的幸福生活
作者:王小虎 诵读者:郑俊雅
404期丨散文诵读:丈母娘的幸福生活 作者:王小虎 诵读者:李小艳
点击上方蓝字收听音频
音频作品为长安融媒“颂您一个长安”栏目原创转录请注明出处!我的丈母娘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人,虽然没有生在新中国,但也是长在红旗下,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和苦难灾害,陪着共和国一起成长的。
在生产队时期,妻子家的孩子多劳力少,全家就靠丈人爸一人挣工分养家。在那个按劳分配,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全家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临生产队解体的时候还欠人家队上几百块钱。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田地分到各户自主经营。这时候别人家的日子都有所好转,但丈母娘家的日子还是很穷困。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她家六口人还是住着两间土木结构的厦房和一间搭建的灶房。由于她村以前为了争先进夸大粮食产量,造成公购粮基数很大,一亩地交公购粮就得一百多斤。她家是七亩多地,一年上粮近一千斤,粮食不够还得用钱补交。不过,随着儿女的长大,家里的情况才慢慢好转。而彻底摆脱贫困,过上优哉悠哉的生活,那应该是2000年以后的事了。


进入新世纪,女儿都出嫁了,两个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家里经济状况慢慢好了起来。一年里,不但孩子们经常给她零花钱,她自己每月也有失地补贴、老龄补贴等近五六百块钱。所以,她现在家里日子不用发愁,整天就是操心自己有个好身体,少给子女惹麻烦。丈母娘是个闲不住的人,她硬是在河滩开了一畦地种上了蔬菜。虽然地不大,但种的样样不少,有葱、韭菜、蒜苗、油菜、小青菜,名副其实的小菜园。我丈母娘务菜确实是把式,把菜种成了花,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可她种菜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为了锻炼。等那些菜长大了,她采摘下来就会给子女、亲戚、朋友送去。每次到我家的时候,虽然上楼有点气喘吁吁,但她很高兴。特别是夸她菜种的好,她就很有成就感,很享受人们对她的称赞。有时候,妻子看她劳累,就劝她不要再种那些菜地了。为了应付,她嘴里答应着,可回去就又钻到地里务劳菜去了。


家里生活不用操心了,丈母娘整天操心的就是子女。每年五月节,她都不让娃们到外头买粽子,而是要自己亲手缚粽子。她说自家缚的粽子啥添加剂都不放,娃们吃着放心。白天把粽子缚好,晚上还要蒸大半夜。第二天一早,他就会把蒸好粽子给我们送到家里来。丈母娘缚的粽子吃起来软糯香甜,还有粽叶那淡淡的芬芳,每次我都能吃两三个。丈母娘爱子女,子女们也就喜欢去看望她。今年春节由于疫情,丈母娘把亲戚都挡了,可子女们还是去给她拜年。丈母娘也是喜欢子女们经常回家的,所以看到子女们带着孙子、重孙给她拜年,她赶紧把早就准备好的红包拿出来散给他们。妻子看她给每个孩子一百块钱红包,就说孩子们小不要给那么多钱,有钱你留着自己花。丈母娘反而嗔怪说,国家给的钱够我花了,我要那么多钱干啥。我对妻子说,只要老人高兴,就由她去吧。前几天,丈母娘忽然说她腿有点疼,妻子带她去街道中心医院看了中医。大夫给他开了一个礼拜的药,一共是二百多块钱,经过合疗报销自己只掏了十多块钱。丈母娘高兴地说,你看这社会多好,我要好好活着,好好享受这好日子。看她高兴,我也就在心里默默祈祷,愿她健康长寿,幸福无疆。
作者简介

诵读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