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时代,16岁登基,71岁去世,在位55年,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他弑杀,好色,刚兑自用,不轻易听人劝诫,但又雄心勃勃,年轻有为,善于用兵,能长久呆在这样一位君王的身边需要有大智慧,才能生存的了,有这么一个人,一直呆在汉武帝身边,活得“潇潇傻傻”,他就是东方朔,东方朔的名字在小说与影视剧出现的更多,在历史中倒显得比较低调。
司马迁《史记》中把他列在《滑稽列传》里,把东方朔与那些靠狎玩取乐的小人与弄臣归为一类。东方朔一生只是汉武帝身边持戈的一个近身卫士,他的作用就是即不得罪君王,又要给君王出主意。在东方朔陪伴这些年头里,东方朔用自己的智慧多次化解了危机。

汉武帝有个奶妈,她仗着自己对皇帝有哺乳的恩情,做了很多为非作歹的事情,很多地方官员敢怒又不敢言,因为奶妈的身份特殊,谁也不敢把这件事往上报。
但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这件事情还是传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他大怒,因为汉武帝当时正在推行外儒内法的大政方针,这个奶妈是自己的人,这么不知道分寸,顶风而上,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汉武帝决定依法办处她。
奶妈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惊失色,思前想后一番不知道谁能在皇帝面前帮她说话,后来经一个经常在皇帝面前走动的公公提醒,说可以求助东方朔,她才一路跑去求情。
东方朔看她哭哭啼啼的,知道她有悔过之心,感叹到:“你这次确实让汉武帝生气了,要想让汉武帝放过你,很难,但也不是绝不可能,我这里有一个办法,你去试一试,能不能行,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奶妈一听,可能有救,忙千恩万谢。
东方朔说:“情不能求的,只能让汉武帝杀,再杀之前,皇帝一定会与你见一面,见到皇帝,你什么都不要说,就用慈母般的眼光看着皇帝,热泪盈眶,等皇帝训斥完你之后,肯定会命人将你拉下去,这时候,你一定不能求饶,尽管跟人走,但是走两步要回一下头,尽量要表现的依依不舍,眼里一定要饱含泪水,这样可能会逃过一劫”
奶妈听完,忙点头答应。果不其然,没过几天,汉武帝果然召见了奶妈,并且训斥了奶妈,随后要人把奶妈带下去法办,奶妈遵循东方朔吩咐,一步三回头,眼里充满了泪水,用慈母般的眼神看着汉武帝,依依不舍。
这时候,东方朔大声喝道:“你这老太婆真是神经病,皇上现在是一国之君,又不是一个三岁小孩,你以为你喂过皇上几口奶就自以为了不起,就在外面胡作非为吗?要知道现在皇帝不吃奶了,你快走吧!”

东方朔这一呼喝,让汉武帝内心有些动容,他想了想,然后神情凄然的说:“这次就算了,但再犯的话决不轻饶。”
后来奶妈找到东方朔,问起缘由,东方朔说:你没事就好,至于其中缘由,就不必多说,大妈听完,心领神会,有些事情还是不知道为好,东方朔能在这皇帝面前活这么长,自有他的本事。
后来东方朔自己对这件事情感慨道:“这件事情能成功原因:第一,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奶妈毕竟有千万个不是,但毕竟是汉武帝的奶妈,如果就这样把奶妈给杀了,那皇帝会认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孝顺之人,对于他以后管理天下也不利,第二,汉武帝这个人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劝告,如果直接去求情肯定得不到效果,不但会把奶妈杀了,并且还会连累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人性反其道而为之”
老子说:“曲则全”,意思是说弯曲才能保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是直线的,宇宙是曲线的,是圆周形的,树也是圆的,人也是圆的。所谓直,就是把把圆形的东西拉直,变成直的。
人是一个群居动物,在这个社会上免不了与人打交道,为人处世要掌握“曲则全”原则,换句话说,就如东方朔般,直接找汉武帝肯定不行,但绕个弯就成功了,做人讲求看人性,善于变通,明知一件事情正面办不同,那就采用迂回的战术把它搞定。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如果发现对方有地方出现了错误与纰漏,且对方是一个比较固执,或者坚持己见的人,如果此时直接提出自己反对的观点或者指出对方的错误,不但起不到效果,并且还会给你惹来麻烦,像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就是类比,从一些看似无关的事情下手,让对方自己去领会,这样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春秋末年,赵简子起兵攻打齐国,在军中下令,如果有谁散布谣言说不准攻打齐国,就杀无赦,军营中有个叫公卢的人,有一天,他碰上赵简子,然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赵简子看见行为怪异,难道是在嘲笑自己,就责问他为何大笑。
公卢说:“非常抱歉,我只是想起了一个可笑的事情。”
赵简子严肃的说:“什么可笑的事情,如果不能说出个一二,定不轻饶。”
公卢说:“记得在一个采桑的季节,我的邻居和她妻子一起去桑林采桑,在过程中,我邻居看见一采桑的女子极美,就跑去追求这位女子,但后来女子没答应,没追上,自己的妻子生气也远离他走了,赔了夫人又折兵,我这邻居太任性了。”
赵简子听后,默不作声,细细想了这个人的话,觉得此人说话有些道理,对于一直攻打齐国,很多人心里是反对的,但因为自己颁布了禁令,没人再敢言。如果我此刻攻打齐国,实力不够的情况下,特容易腹背受敌,这一切都是自己任性,刚愎自用的驱使才如此做的。
而后,赵简子就放弃了攻打齐国。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赵简子只是凭着自己的任性去攻打齐国,而没有看到潜在的危险,但是他下面的人看到了,如果这个公卢直接提出,那只有杀头的份了,只能旁敲侧击的方式,才能达到效果。
用这种类比以及迂回的方式,可以让自己的主意达成目标,而在对方看来,也不失颜面,还可能认为这是自己的决定。
有多少人不懂的“弯曲“”一些而错失多少机会,又有多少人认为所谓的“直言不讳”就是个性,殊不知,在成年人的社会里,“面子”远比里子更加重要,要不然就不会有“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句话了。
你所谓的“直爽”让别人戴的面具的虚伪无所遁形,谁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学会“圆融”一点,心态豁然一点,人也会轻松一些。
当然“弯曲”的过程中,当然也要遵循“直道而行”的原则,老是转弯,便会滑倒而成大滑头了。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曲而全”的故事:
想想韩信的胯下之辱,有此辱,才有后来的韩信,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
想想范睢的假死,如果不是忍辱负重,就没有后来的秦国宰相,也不能助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
想想越王勾践,不日日卧薪尝胆,哪能有后面的翻身。
老子曰:“人皆求福,已独曲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采取退让的办法,静观其变,然后采取行动,从而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