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中国海军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揭秘中国第一部海军电影的传奇之旅

《海魂》是中国第一部海军电影,由王炎执导,于1959年上映。这部电影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为背景,讲述了海军战士们在海上英勇斗争、保卫祖国的故事,展现了海军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这部电影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弘扬海军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内容:


电影《海魂》(1958)在拍摄时,就已经被上海定为重点宣传片目,1957年《上影画报》第5期封面以赵丹在《海魂》(1958)中的形象,让“海魂衫”未映先火

电影《海魂》(1958)是一部全明星阵容的大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国民党海军某舰艇官兵起义的故事。

其中王丹凤(1924-2018)饰演的台湾侍女温梦媛与赵丹(1915-1980)扮演的水兵陈春官凄婉的爱情故事,更为该片添上了一抹独特的柔情。电影很多内容与海有关,广东省湛江的独特环境迎合剧情需要,拍了不少湛江外景镜头。海滨公园、洪屋街、长桥码头、特呈岛海滩……都摄录入了片中。

电影《海魂》(1958)剧照,赵丹与王丹凤

1958年3月,影片《海魂》发行,上海海燕厂为感谢湛江人民的支持,湛江作为全国首映城市之一优先放映,观众在片中看到自己的城市,看到熟悉的画面,格外亲切,异常高兴,电影院连续放映7天,场场满座。

接着《海魂》在全国公映,也是好评如潮,成为当时国内最卖座的电影,1959年,该片获捷克斯洛伐克第十届国际劳动人民电影节“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二等奖。

1956年,一部以“长治”舰起义故事为原型的电影剧本《海魂》杀青问世,倍受好评。

电影《海魂》(1958)编剧沈默君在海军体验生活时留影

编剧沈默君(1924-2009)继《南征北战》(1952)、《渡江侦察记》(1954)之后,其创作热情被空前地激发。到了1953年,沈默君到海军去体验生活,他认为海军很有特点,有记录价值。于是沈默君就住在一个舰上,暂代职副政委。

华东有“长治”舰起义,“长治”舰是日本时期江南造船厂造的,是一艘驱逐舰。这艘军舰原来也是守军起义,也没有共产党组织,士兵就起义了。在此事实基础上,沈默君再度创作了电影《海魂》的剧本。

写到一半的时候,沈默君遇到了棘手之处,因为对国民党舰上士兵生活不太熟悉而无法生动地展现出来,这时他想起了过去做过国民党海军的黄宗江(1921- 2010),找到好搭档后一起顺利地完成了创作。

电影《海魂》(1958)剧组在青岛外景地合影,前排左1为康泰

《海魂》中起义因不是共产党领导的,编剧沈默君当时还有点担心,戏写好后便送去给陈毅元帅审看。在沈默君心中,陈毅是个文学修养很高的人,看过很多东西,所以对他的意见甚是重视。当得到陈毅元帅的批示“一定要大胆地写”后,沈默君便开始更自由地创作了。

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公司的海燕电影制片厂决定投拍,由曾导演过《关不住的春光》(1948)、《关汉卿》(1960)等影片的著名导演徐韬(1910-1966)执导。

引来一时瞩目的是,可能是这部剧本创作得太过精彩,很多著名演员纷纷自告奋勇加入拍摄,电影《海魂》中无论是主角或是配角,竟然全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界的一线的明星担纲。

1957年7月,周璇(1920-1957)到电影《海魂》(1958)的上海片场去看望自己老朋友,从左至右:刘琼、周璇、赵丹和导演徐韬,这是周璇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影像

男一号赵丹,曾主演过《十字街头》(1937)、《马路天使》(1937)、《林则徐》(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诸多优秀电影;女一号王丹凤饰演的台湾侍女温梦媛,是《海魂》影片中仅有的重要女性角色。王丹凤建国后也因主演的《护士日记》(1957) 、《女理发师》(1962)、《桃花扇》(1963)等蜚声全国。

其他演员还有:崔嵬(1912-1979)曾主演过《宋景诗》(1955)等影片,导演过《青春之歌》(1959)、《小兵张嘎》(1963)等,时任中南文化局局长,为了参加《海魂》的拍摄,做出了弃官从演的抉择;刘琼(1913-2002)曾参演过《狼山喋血记》(1936)、《女篮5号》(1957),导演过《女驸马 》(1959)、《阿诗玛》(1964)等;康泰(1927 1985)曾在《李时珍》(1956)、《青春之歌》等影片中出演主角;另外参演的还有高博(1918-1992)、邓楠、陈述(1920-2006)、牛犇、蒋锐。一部影片里能够聚集起如此之多的一线明星,可谓是超豪华阵容。

电影《海魂》(1958)剧照,从左至右:康泰 、赵丹、高博、崔嵬

尽管新中国海军创建初期,曾发生过多起民国海军舰船起义的事件,但论及惊心动魄的程度,都没有能出“长治”舰之右者。

军舰上发生的激烈夺舰战斗,本身就是极富戏剧性和传奇色彩的事件,加之“长治”舰进入人民海军后,成为早期难得的大舰,备受社会关注。这艘军舰不平凡的故事,也深深吸引了几位电影工作者。

更加令人拍案称绝的是,电影《海魂》投拍时,“长治”/“南昌”舰正是人民海军的主力,仍然活跃于江口海上。也正因为此,这艘舰况尚佳的军舰自然而然被选入电影拍摄,而且在影片中留下了很多在水上航行的镜头。

电影《海魂》(1958)剧照

《海魂》成了新中国仅有的一部,由历史军舰自己扮演自己的海军题材电影。剧中虽然将“长治”舰易名为虚构的“鼓浪”号,但是“鼓浪”舰的扮演者就是已经更名“长治”自己,看到影片中“长治”舰从黄浦江上缓缓驶过,演出自己当年的风云往事时,相信每一位熟悉中国海军史的朋友都会为之动容。

特殊的剧情故事,使得整部影片中,军舰成了最重要,也是出镜率最高的舞台场景。无论是军舰的全貌,还是舰上的局部设施,乃至舱室内景,一点一滴,都为今天的人们了解、研究“长治”舰和新中国初期的军舰留下了万分宝贵的活资料。

电影《海魂》(1958)剧照

不过,稍有可惜的是,影片拍摄时的“南昌”舰,已经对舰上的武备做过了更新,日式的高角炮早就被替换不见,出现在片中的主炮实际是苏联造的130mm舰炮。影片片尾窦二鹏(崔嵬饰演)使用瞄准仪,指挥主炮对空作战的特写,更是130舰炮作战系统的聚焦亮相,这一点小小的瑕疵,成了该部影片最大的遗憾。

倾情投入创作的剧本,群聚的明星,加之真实的军舰道具,都注定《海魂》绝不会是一部平凡的电影。

起义夺舰,无疑是电影《海魂》全片的中心内容,不过这部电影的应题之话,其实是借着一幕爱情戏而到来的。

电影《海魂》(1958)剧照,王丹凤

作为影片中唯一重要的女演员,王丹凤通常被认为是该片的女主角,实际上,她所扮演的只是一位配角,一位台湾酒吧里的侍女。然而,就是这位美丽的台湾侍女和她凄婉的命运,这段带着淡淡哀愁的插曲,谱成了《海魂》里重要的乐章。

台湾岛上,一间喧嚣的酒吧里,醉醺醺的美国水兵在大呼小叫,歌女在唱着日文的“支那之夜”,一派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景象。

电影《海魂》(1958)剧照,赵丹和王丹凤

“鼓浪”舰放假上岸的水兵陈春官、窦二鹏、书记官、水手长老雷头来到了这里,忍受不了眼前的的景象,书记官央求一位美丽的台湾侍女,不要唱美国人点的日本歌曲,唱一首属于中国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一身正气的陈春官,和身世可怜不愿做亡国奴的台湾孤女就此相识,相爱。

一个随意的场合,侍女不经意说起了水兵穿的海魂衫,说起了海魂的寓意,“大海上的事业,属于有灵魂的人。”

悲剧很快降临,还是在那间酒吧,陈春官面对调戏侍女的美国水兵,挥以铁拳。

电影《海魂》(1958)剧照,赵丹和王丹凤

结局是可以想见的,陈春官被关入舰上的锚链舱,随着锚链哗哗收起,身不由己地随着军舰开往了大海。受酒吧老板威逼的侍女,不愿自堕风尘,但又孤弱无依,在码头上遍寻她可以依靠的“鼓浪”号不得,最终默默走进了大海……

熟悉电影的人大概都会很容易发现,这几幕戏里,导演徐韬特别安排了王丹凤的几个面部特写,无论是表情还是镜头设计,像极了电影《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1940)里的费雯·丽Vivien Leigh(1913-1967)。一样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一样的人物命运,《海魂》里的这一幕几乎可以称为是中国版的《魂断蓝桥》。

电影《海魂》(1958)剧照,王丹凤

《海魂》中名角荟萃,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上影厂的赵丹与北影厂的崔嵬。根据赵丹的回忆,当时在电影界已经有了“南赵北崔”的说法(见赵丹文章《崔嵬的表演》,刊于1979年第2期 《戏剧艺术》),赵丹与崔嵬,一个帅气,一个高大,一个细腻,一个豪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老舍(1899-1966)先生曾评价说,他最喜爱的三大演员,即是赵丹、金山和崔嵬,在他看来,赵丹与金山是一类,他们演戏路子宽,“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昆乱不挡,丰富多彩”,崔嵬则是从容不迫,亲切可爱,“不管他演什么戏,他总是他,而他又恰好是他所扮演的那个人物。”(见老舍《简评演技》)

电影《海魂》(1958)剧照,赵丹(左二)崔嵬(右二)

1959年9月29日《人民日报》)事实上赵丹与崔嵬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相识,电影《宋景诗》在筹拍时,剧组的人首先就找到赵丹。

因赵丹刚演过 《武训传》,遭到了批评,朋友劝他再演个《宋景诗》“翻身”,但赵丹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此后,崔嵬出演了《宋景诗》,赵丹认为“完全对头,我演不过他”。

1957年,他们在《海魂》剧组相遇,好事人总觉得是一个“火星撞地球”的事件要发生了。但不想两人合作得非常愉快,成了艺坛的一段佳话。其中有一场“拔刀相拼”的戏,是崔嵬把刀插在桌子上,然后赵丹听到声音,从床上下来,崔嵬有一个特别的情感反应,最后一个镜头是两人拥抱。

电影《海魂》(1958)剧照,崔嵬

赵丹认为,这段戏崔嵬是主角,应该从他开始,到他结束,给特定镜头,崔嵬却不同意,他的理由是,这部电影赵丹是男一号,重点情节应该围绕赵丹。于是两位大演员就谦让起来。

赵丹回忆说:“许多演员为了抢镜头争执不下,一拥抱恨不得将自己的脑袋塞进镜头里,我初拍电影时常以为拥抱是好戏,等看到电影时才发现,自己只见背部。”“而老崔却是给镜头不要,最后争执不下,就各自出了一个正面,一个反面的镜头,现在看,这么解决是对的,事情虽小,可其中涉及到了演员的道德。”

电影《海魂》(1958)剧照,赵丹(左)牛犇(中)崔嵬(右)

除了赵丹,在《海魂》剧组里还有王丹凤、牛犇、康泰、刘琼、陈述等名演员。

牛犇当时还小,被崔嵬称作“小牛子”,牛犇回忆《海魂》拍摄的情景时,也特别怀念在北海舰队体验生活的那段日子。当时牛犇正在谈恋爱,收工之后就与女朋友约会,赵丹与崔嵬两个艺术大师童心未泯,经常跟踪他,崔嵬曾在公园路灯下大叫:“小牛子,快出来,我军优待俘虏。”

赵丹则四下查看动静,这些有趣的情景直到多年之后还被牛犇回忆起。

电影《海魂》(1958)剧照,牛犇

影片中,凄婉的爱情故事是全剧剧情的重要转折点,酝酿出了水兵陈春官等最后发动起义的心理变化。而在真实的“长治”舰起义事件中,原本并没有如此感人的儿女故事,加入这样一段插曲,可要追溯到《海魂》编剧之一黄宗江(1921- 2010)自己的特殊生活经历。

1944年末,欧洲战场战事接近尾声,援引《租借法案》,美国政府赠送8艘军舰,帮助重建中国的海上力量,以便在即将开辟的太平洋战场中,中国海军能够承担起护航等辅助任务,配合盟军作战。1945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共计1000多名中国海军接舰官兵抵达新大陆,进入迈阿密海军训练中心受训。《海魂》的编剧之一黄宗江,当年就是这支队伍的一员。

电影《海魂》(1958)编剧之一黄宗江

在这期间,一名喜爱电影,曾经当过演员的年轻中国水兵黄宗江,与他的美国女教师坠入爱河。两人徜徉在美国南方和煦的春风中,长吻街头。大时代变局下小人物的命运,往往无法自己左右。迈阿密的训练结束,中国海军转往关塔纳摩基地海上实习,一对恋人就此天各一方,再也未能相见。

“不久,我们舰队转赴古巴关塔那摩港进行实习。行前,温妮正感冒,约我在wave宿舍客厅一晤,说了些一般告别的话,她送我出门,已握别,她又叫回我,说‘你不吻别我吗?’长吻一别长别,此一别世纪末矣。”

电影《海魂》(1958)剧照

半个多世纪过后,已是耄耋老人的水兵,还时常想起那位老家是美国肯塔基的姑娘,时常哼起他们在迈阿密临别吟唱的歌曲:“你别哭吧,姑娘,今天别再悲伤,让我们为亲爱的故乡歌唱,为那遥远的故乡歌唱……”

民国海军内服役的这段特殊经历,令黄宗江创作《海魂》时游刃有余,许许多多的海军术语、传统,舰上生活细节,都不经意地就流露表现出来,使得《海魂》成了一部海军传统味道最浓的新中国海军电影。迈阿密瞬间天涯带来的久久忧伤,又为《海魂》增添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剧中那位央求侍女唱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年轻书记官,分明就是编剧自己的缩影。

电影《海魂》(1958)剧照,刘琼

1956年,我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徐滔到海南拍摄艺术片《搜书院》,路过湛江,被湛江的美景深深迷住,情不自禁表白若有适合剧本必到湛江拍电影。

1957年徐滔执导故事片《海魂》,觉得湛江的景色极适合剧情,第一时间便决定到湛江拍摄外景。1957年10月,上海海燕电影厂《海魂》剧组到湛江,赵丹、王丹凤是影片的主角,也随剧组同来。

这是第一次有电影厂家到湛江拍摄电影,剧组在湛江的日子,成了新闻的大热门,人们议论的话题。

电影《海魂》(1958)剧照,从左至右:崔嵬、康泰、赵丹

湛江观众早在《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1949)、《护士日记》、《家》(1956)等影片中领略他们超凡的演技和独特的风姿。

当时,反右派运动已尾声,人们刚从才紧张的政治斗争漩涡中喘过气来,对第一次有电影厂家到湛江拍摄电影充满新鲜和好奇,对大牌明星远道来到边远小城拍戏感到惊讶和喜悦。

剧组在湛江的日子,成了新闻的大热门,大人小孩都在议论拍电影的事。剧组人员住在霞山逸仙路市内最高级的京华大酒店(海滨宾馆尚未对外开放),每天都有不少影迷守候在酒店附近,寻求摄制组进出的一刹那目睹明星风采,更有狂热者,剧组走到那跟到那。

电影《海魂》(1958)剧照,赵丹与王丹凤

为了表示地主之谊,有关部门在霞山和平电影院(今东风电影院)和赤坎人民电影院举行赵丹、王丹凤电影观众见面晚会。赤坎放映赵丹主演的故事片《为了和平》(1956),霞山放映王丹凤主配角的故事片《家》。消息传来,电影院门票抢购一空。

晚会的当日,霞山万人空巷,下午五时未到,酒店附近已围满成千上万的观众,到六时多,人数急增,逸仙路一带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为感谢观众的厚爱,赵丹到酒店阳台来回挥手向观众致谢,好不容易在保安的开路下才到达电影院。

电影《海魂》(1958)剧照,赵丹(右)崔嵬(左)

晚会中,应观众要求,赵丹演唱了电影《十字街头》插曲《春天里》,王丹凤演唱了影片《护士日记》主题曲《小燕子》。他们没有丝毫明星架子,平易近人的友善态度,多姿多彩的表演技能,给湛江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影片角度说,特呈岛美丽的沙滩,碧波如洗的大海,独具的亚热带风光,在中国电影外境拍摄写下一笔。今日特呈岛7公里长的沙滩,风光如故,是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昔日大牌明星在海岛留下的足迹,更是旅游开发的一笔宝贵的名人效应。

历史应该记住这些真正的艺术家,他们经历过苦难,他们跟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到了,在历史的某些时刻,他们要为自己创造的角色“负责”;20世纪80年代之后至今,刘晓庆、毛阿敏、范冰冰等艺人们,打开了一道曾经的艺术家们敢都不敢想的“行为”,原来的艺术家真正是为“艺术”而生,他们始终想的是创造角色,角色带给他们的是真正的欢乐和悲喜人生,这是现在的艺人无法想象的

1958年,《海魂》上映,引起全国轰动,剧中的重要道具“海魂衫”也成了一度风靡全国的服装潮流。不过历史上以英、美为师的民国海军并未配发过这种服装,这种新中国成立初期从苏联海军传入的特色服装,创始源头实际是法国海军。

然而紧接而来在十年浩劫中被勒令禁演。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再次投上中国的荧幕,依然是举国轰动。

时隔半个多世纪,回首再看《海魂》,以今天的眼光,仍然不失为一部上乘的佳作,任何对海军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都不应该错过这部电影。

电影《海魂》(1958)中国内容版海报

发布于 2025-05-12 06:23
收藏
1
上一篇:热血传奇,盘点三把绝世海魂,一把罕见至极,一把另类奇葩,还有一把逆天神器 下一篇:海军上岸战力惊人,竟成史上最“不务正业”的军队?揭秘海军上岸比陆军还能打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