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词辉煌不再,大宋宫词高开低走,宫廷剧口碑之谜揭晓

《大明宫词》和《大宋宫词》都是中国古装电视剧,分别以唐朝和宋朝为背景,讲述宫廷故事。两部电视剧都曾经备受期待,但《大明宫词》口碑持续,而《大宋宫词》则出现了高开低走的现象。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大宋宫词》高开低走的原因:
1. 剧情和制作质量:《大明宫词》在剧情和制作质量上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认可,而《大宋宫词》可能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观众的期望,比如剧情逻辑、角色塑造、服装道具等方面。
2. 角色和演员阵容:《大明宫词》拥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包括陈道明、陈红、赵薇等知名演员,而《大宋宫词》的演员阵容可能没有达到观众期望,或者演员们的表现未能得到认可。
3. 剧情设定和背景:《大明宫词》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宏大的宫廷故事,而《大宋宫词》可能没有在剧情设定和背景上吸引观众,导致观众兴趣下降。
4. 剧情节奏和情节安排:《大明宫词》在剧情节奏和情节安排上做得较好,而《大宋宫词》可能在这一点上有所欠缺,导致观众感到剧情拖沓或平淡。
5. 市场竞争和观众口味:《大明宫词》上映时,

相关内容:

等待了两年,电视剧《大宋宫词》终于开播,然而该剧迎来的并不是此前《大明宫词》所实现的口碑热度双丰收,反而是评分高开低走,即使由演员刘涛、周渝民主演,更由导演李少红执导,但也无法挽救该剧的口碑,负面评价纷至沓来,截至3月25日,该剧的豆瓣评分已降至3.9分。面对当下的市场反馈,《大宋宫词》为何高开低走也成为萦绕在不少人心中的疑问。

高热却陷低口碑

《大宋宫词》的开播,令此前翘首以盼的观众兴奋不已,不只是因为该剧早在2018年12月便已杀青,此后却一直未能定档,更因该剧由2000年曾引发收视热潮的《大明宫词》的导演李少红操刀,因此在开播前便揽获了一波热度,并延续至开播后。

据猫眼专业版显示,《大宋宫词》上线6天以来,在猫眼一周网络剧热度榜中位列第四位,单日热度值也多次居于网络剧榜单的三甲,而历史热度最高值曾达到9396.8。

然而,在口碑上,《大宋宫词》却未能在观众群中获得如《大明宫词》一般的高认可度。据豆瓣电影显示,《大宋宫词》开播首日口碑评分曾斩获6.1分,然而6天时间过去后,截至3月25日17时,该剧口碑评分却已迅速跌至3.9分,且评价者中有45.9%均给出一星的评分,两星评价占比也达到近三成,而四星及以上的评分占比仅为10%。

在观众看来,《大宋宫词》中出现了部分与史实存在差异的问题,这无疑降低了观剧体验。其中,影视剧迷王先生表示,“男女主???一上来就在一起了,连个铺垫都没有。以前总嫌国产剧节奏慢,但是这个剧的节奏也太快了,快到让人摸不着头脑。除此之外,剧情与史实也相去甚远。剧里演的是皇后刘娥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敌国当三年人质,但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娥只有一个养子,就是‘狸猫换太子’中的孩子”。

如今,《大宋宫词》的口碑仍在持续下滑,对于当下该剧的口碑反馈,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剧方,截至发稿时,暂未得到对方的回应。

剧情剪辑引争议

尽管《大宋宫词》口碑不及预期,但该剧在拍摄上也耗费了不少的精力。

公开资料显示,《大宋宫词》拍摄共耗时192天,并辗转象山、横店、开封三地。其中仅在象山,便改景搭建了70多个场景,并建造占地30亩,2万多平方米“大宋建筑群”。同时,李少红此次为在剧中真实呈现古色古香的宋朝风韵,在各个方面都倾注了巨大的心力,大到宫殿长廊,小到一草一木,从布局到搭建,选材到配色,都力求还原历史。整个筹备及拍摄阶段,还专门请来宋史研究所和开封市文物局的专家顾问,在各个方面进行把关指导。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对于《大宋宫词》的服化道,不少观众均表示了肯定,但之所以仍无法带起口碑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影视剧迷反映的该剧存在剪辑混乱的问题,甚至还有人直言“该剧自带三倍速”。

有观众在评论区留言称,“每一集都是两倍速飞速说话快速剪辑,过五分钟就完全换了一个世界,十分钟可以完成一个角色从出场到死掉的所有任务,导致很多交代故事重大发展的情节缺失”。还有观众评论称,“很多场景一带而过,表达叙述也较差,故事前后颠倒,与《大明宫词》无法比较”。

电视评论人孙禹表示,此前有了《大明宫词》作为基础,观众对于《大宋宫词》的期待只会进一步提升,不会下降,因此一旦该剧未达到观众的期待值,便会对口碑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在剧评人刘畅看来,“虽然该剧自开播以来争议不断,无论是剧情本身还是后期剪辑,其实还是一个个人主观判断的事情,但有一点需要客观来看的是,该剧在重现历史场景方面沿袭了李少红导演一直以来的考究”。

强化内容寻共鸣

现阶段,古装剧仍是影视市场中的重要作品类型,近年来也时常诞生出爆款作品,不仅在国内掀起收视热潮,还会扩散至海外市场带动起更高的热度。

仅以当下的剧集市场为例,据猫眼专业版显示,剧集榜热度前十位的作品中,共有5部作品为古装影视剧,占比达到了一半,而在前三名中,古装影视剧则占据了两个名额,可见古装剧的市场空间以及观众对该类作品的需求。

“观众对于古装剧的需求一直未曾减少,也正是已有大量古装剧的出现,无论是正剧还是带有玄幻、奇幻元素的作品,让观众对古装剧逐步提升原有的标准,推动该类作品实现更高的内容品质。”孙禹认为,未来古装剧仍将在整个市场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如何在内容创新的同时,保证剧情逻辑的设计以及剪辑、后期等方面的质量,将成为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内容永远是影视剧的重点”,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李少红虽然对剧集画面、服装造型有很高的追求,但是过于形式主义,最后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从观赏角度来说,内容就是正义。上世纪80年代的古装剧虽然造型和画面布置都较为粗糙,但是因为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获得了诸多好评,成为了经典。所以影视剧应该更注重内容,故事情节的描述越生动,越可以让观众产生高度共鸣。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实习生 葛婷婷

发布于 2025-05-13 09:53
收藏
1
上一篇:大宋宫词口碑崩盘,低分实至名归? 下一篇:武则天宫斗传奇,揭秘大明宫词春娘幕后,武则天竟是宫斗高手?汗毛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