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剧,曾经是国产剧中的香饽饽。
从1987年的《便衣警察》开始,这类自带噱头的电视剧就层出不穷,几乎每段时期,就会诞生几部具有时代记忆的经典作品。
比如,90年代常有的纪实刑侦剧,像《西安大追捕》《犯罪升级》《12.1枪杀大案》等。
还有2000年代的群像刑侦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重案六组》和《水落石出》系列。

但是刑侦剧的火热势头,在2004年发生了变化。
彼时,《梅花档案》在北京4套黄金档播出。
为了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剧方竟以追求纪实感的名义,把摄像机带到解剖室,用真实的尸体拍摄。
还高调地喊出了一句,极具煽动性的宣传口号:“不适合单独观看,女士需有男士陪伴,有心脏病的以及少年儿童禁止观看。”

这种极具争议性的行为,虽然引发了轰动,却也引来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当晚,《梅花档案》就被紧急叫停。
国家广电总局还专门下达了一个文件,要求全国所有电视台,在黄金时段都不能再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
自此之后,国产刑侦剧就迅速从热潮跌入低谷,创作者们也纷纷转向偶像剧、宫斗剧和年代剧等更“安全”的题材。

直到最近几年,犯罪悬疑类剧集成了爆款题材,一些带有刑侦元素的作品,才陆续出现。
但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刑侦剧,依然是凤毛麟角。
这次,咱们就来回顾一下,近30年来最好的10部刑侦剧,顺便再给它们排个名次。
看看这些剧集,都给观众带来过哪些震撼。
老规矩,还是从第十名开始说起(按评分高低的顺序)——

第十名:《警察荣誉》8.5分
大多数刑侦剧,都是以悬疑和破案为主,要么故事扑朔迷离,要么画面刺激震撼,主打的就是一个“步步惊心”。
但是《警察荣誉》,却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刑侦剧。

它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把警察这个职业,还有刑侦这个题材,都拉回到了真实的人间烟火当中。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它把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电视剧中鲜少提及的一个地方——城乡结合部。

对于看腻了都市光鲜与中产焦虑的普通观众来说,这样的设定显得格外亲切。
因为剧中所呈现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市井百态。

剧中没有很多骇人听闻的惊天大案,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
甚至很多小事,会让人哭笑不得、倍感无语。
比如,偷尿不湿、丢电动车、遛狗不牵狗绳、邻里矛盾等等。

面对这些鸡零狗碎的案件,四位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警察,在师父们的带领下,不断摸索、不断碰壁,也不断成长。
终于在血泪之中,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基层警察的责任与荣誉。

第九名:《黑白大搏斗》8.5分
这部剧集,改编自震惊全国的“西安99.1.8特大杀人碎尸案”。
剧情围绕一起冷冻碎尸案展开,第一集就用稀松平常的生活场景,呈现了凶手作案的前情和过程,营造出极强的真实感与惊悚氛围。

主犯杨海涛,白天以洗车谋生,夜晚却化身恶魔。
平日里看着是个闷声不响的老实人,可犯罪的时候动起手来,却比谁都凶狠。

剧中有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细节,就是他残暴地处理完尸体以后,竟然转头就去菜市场买排骨补充体力。
真的很难想象,他怎么能下得了嘴。

值得一提的是,《黑白大搏斗》虽然有自己的主线案件,但它中间也穿插了很多案件。
几乎每一集都能侦破一个案件,抓住一伙罪犯,看着非常带劲儿。

第八名:《情有千千劫》8.6分
很多观众,可能都会因为这个的“言情味”十足的剧名,而错过了整部剧集。
但只要耐心看下去,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部极具逻辑深度与情感张力的刑侦佳作。

剧集围绕五个案件展开,而这五个案件,全都是因“情”而起。
有人在爱情中迷失,有人在亲情中失控,有人为了友情铤而走险,也有人为了报答恩情不惜害命。
这些复杂的情感纠葛,既是案件的导火索,也契合了片名“情有千千劫”的真正含义。

更为难得的是,剧中的最后一个案件,还把此前所有的案件串联到了一起,构建出了一条环环相扣的逻辑链。
如此巧妙的设计,既提升了结构上的完整性,也让观众在回想每一个案件时,都能感受更加深刻的情感强度。

第七名:《刑警本色》8.6分
这是李幼斌出演的又一部刑侦剧,只不过这一次,他出演的不再是正义之士,而是阴狠毒辣的黑恶势力。
反倒是经常给人油滑狡诈之感的王志文,摇身一变,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警察。

他们所代表的黑白两道,在剧中展开正面对峙。
一方是机关算尽,屡遭混乱的犯罪分子,一方是抽丝剥茧、寸步不让的执法者们。
两相较量的背后,尽是社会变革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撕扯。

正因如此,这部剧中才塑造出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物。
同为警察,萧文正直刚强,常闯外刚内柔,张平老练沉稳。
但带领他们成长的潘荣,却在权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而反派们的经历,折射出现实问题的同时,也让人揪心不已。
不管是李幼斌饰演的周诗万,还是段奕宏饰演的罗阳,几乎每一个走上弯路的犯罪分子,都是从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
这种深入展现人性灰色地带的手法,让《刑警本色》跟前两年爆款的扫黑剧《狂飙》,产生了某种跨越时代的呼应。

第六名:《案发现场》8.6分
这部国产系列刑侦剧,诞生于2000年代初期。
熟悉美剧的观众,单是从剧名、片头,还有两组刑警双线推进案情,以及法医探案等设定。
就能明显发现,它是在模仿当时享誉国际的经典刑侦美剧——《犯罪现场调查》。

但借鉴并不等于抄袭,更不等同于缺乏原创气息。
相反,《案发现场》凭借独特的本土化表达,把“模仿”变成了“再创造”。
剧中提及的很多案件,都是根据社会现实改编的,不仅贴近生活,还带着强烈的现实关怀与警示意味。

也因如此,这部剧集的质感,没有《犯罪现场调查》那么高级和华丽。
但全剧透露出的粗糙和纯朴,反倒呈现出了一种,独属于早期国产刑侦剧的年代感和真实感。

第五名:《沉默的证人》8.8分
这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犯罪心理剧,也是我国到目前为止,拍得最专业、最克制,也最有心理深度的刑侦剧之一。
可想而知,它对犯罪心理的剖析,有多么深刻。
这部剧集改编自发生在贵州的一起连环杀人案,导演是后来拍出了《潜伏》的姜伟。
当年,为了把这起现实案件搬上荧屏,他看了很多书,还专门借鉴了经典的心理犯罪惊悚片《七宗罪》。
终于拍出了,比很多美剧还精彩的《沉默的证人》。

美中不足的是,为了尽可能地用专业知识剖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剧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
再加上演员们一本正经的表演,使得整部剧集都弥漫着浓重的话剧腔调。
好在,瑕不掩瑜,多年之后,它还是凭借着优质的内容,成了很多刑侦剧迷们的心头好。

第四名:《白夜追凶》8.9分
《白夜追凶》是潘粤明的翻红之作。
他在这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把一对双胞胎兄弟饰演得非常成功。

剧集的故事,围绕着一场灭门惨案展开。
弟弟被指控为嫌疑人,身为刑侦队长的哥哥,为了帮他洗刷罪名,不惜辞去职务。
幸而有同事周巡的帮助,哥哥才有机会被返聘为案件顾问。

不过,为了掩饰哥哥因为误杀警员,而患上“黑夜恐惧症”的真相。
兄弟二人想出了一个方法:共用一个身份,昼夜轮替,继续破案。
就这样,哥哥在白天出面,被通缉的弟弟则在夜里行动,借此瞒过警方,全力调查灭门案的真凶。

故事就是在此设定上,铺展开来。
并且以三集一个案情的节奏推进下去,直到七个案情全都侦破以后,主案才正式浮出水面。

而这部剧集,之所以会如此讨人喜欢,主要就是因为,它有着惊心动魄的设定,精妙绝伦的推理,还有精湛到位的演技。
如此,它才能在刑侦剧沉寂已久之后,再次点燃观众的追剧热情。

第三名:《重案六组》8.9分
最近几年,《重案六组》在翻红很多次。
即便是以当今的眼光来审视它,依然会觉得,剧中的很多案件,都令人瞠目结舌、大开眼界。
比如,妻子为了重获丈夫的宠爱,竟然将新生的女儿视为仇敌,把她扼杀在摇篮之中。

而很多案件折射出的社会议题,依然是当今社会依然值得深思的。
比如,重男轻女、望子成龙和明星塌房等等。

《重案六组》一共拍了4部,每一部的评分都在8分以上。
除了上面提及的,案件尺度大,现实意义高之外,它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简洁干练,绝不拖泥带水。

剧中警察们的工作重心,也全都在侦破案件上。
跟那些注水严重,动不动就谈情说爱的刑侦剧相比,它更能展现出刑侦工作的严谨与紧迫感。

第二名:《12.1枪杀大案》9.2分
这部剧集的海报上,对它的拍摄背景做了一个详尽的介绍。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访,第一站就定在西安,但1997年12月1日,当地警方丢失了一把手枪,并引发了一连串枪杀案。
为了保证我国的外交安全,上级要求当地警方,在一定期限内侦破案件。
而当地警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最后期限的前两天,抓到了犯罪嫌疑人。

案件侦破以后,民众的热议久未散去。
西安电影制片厂决定将这一真实案件改编为剧集,还特地把首播时间,选在了1999年的12月1日。
这部剧集,不仅通过纪实的拍摄手法,还原了案件的细节,向观众呈现整个案件的侦破过程。
还了参与案件侦破的真实刑警,在剧中本色出演自己,极大增强了剧集的真实性和代入感。

如此,它才能在诸多纪实刑侦剧中脱颖而出,让人难以忘怀。
甚至于,很多观众都误以为,这就是在现实中跟拍的画面,并不是真的电视连续剧。

不过,这种素人呈现出来的真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剧集的表演水准。
部分素人在“表演”自己的过程中,缺乏一些专业化的精致,可能会让观众感觉稍显生硬。
所以,尽管是中国纪实刑侦剧中的佳作,但因为演技上的瑕疵,它只能屈居这个榜单的第二名了。

第一名:《中国刑侦1号案》9.2 分
白宝山是中国刑侦史上,一个极为猖獗的悍匪,他犯案多起,入狱多次,仍然不知悔改。
出狱后,反而成了亡命之徒,连续杀害十几人,抢劫了数百万的钱财。
一度让警方束手无策,最终被列为“中国刑侦一号案”的头号通缉犯。

这部剧集,就是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演员扮演真实人物、虚构故事情节等伪纪录片手法,再现了一代悍匪白宝山的作恶过程。
但极为难得的是,剧集并没有因为白宝山的恶人身份,而将他塑造成一个脸谱化的反派。
相反,还深入刻画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比如,他虽心狠手辣、杀人如麻,面对母亲却极其孝顺,对待爱人也有柔情的一面。
尤其结尾处,他完全可以誓死抵抗警方的包围,却因母亲在场而选择放弃挣扎。
这也成了全剧最具震撼力的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中的白宝山,是由近几年经常塑造正面形象的丁勇岱饰演的。
想当年,因为他演得太好,很多观众都直呼他是“演白宝山的那个”。
看来,优秀的演员,无论演正派还是反派,都能把角色演到观众心里去。

此外,该剧还有一大看点,就是它对时代背景的真实还原。
从90年代警方的办案方式,到各地口音混杂的角色塑造,再到素人演员带来的粗粝质感,都让观众仿佛置身那个久远的年代。
所以说,它不仅是一部刑侦剧,更是一部浓缩了90年代社会风貌的纪实影像。

以上提到的作品,就是近30年来最好的10部的刑侦剧。
它们的评分、口碑,乃至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始终高居不下,不仅代表了国产刑侦剧的高光时刻,也见证了这一类型的不断演进与突破。
你都看过哪几部?最喜欢的又是哪一部?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告诉我,大家一起友好讨论。(撰文:斯特不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