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西南播出后,历史解读混乱,解放大西南史实再引热议

《走向大西南》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历史纪录片。该纪录片播出后,在公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也确实存在一些观点和史实表述上可能引起的历史认识上的混乱。
以下是一些可能造成混乱的原因:
1. "历史解读的多样性":不同的人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历史,纪录片中可能存在某些解读与历史学者的观点不完全一致,导致观众对历史的理解产生分歧。
2. "史实与艺术再现的界限":纪录片在再现历史时,为了增强叙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能会在细节上有所艺术加工,这可能与历史研究的严谨性有所出入。
3. "宣传目的":任何历史纪录片在制作时都会考虑其宣传目的,可能会侧重于展现特定方面的历史意义,这也可能导致观众对历史的理解出现偏差。
4. "知识普及与学术研究的差异":纪录片面向的是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而历史学术研究则更注重严谨性和深度。纪录片可能在普及历史知识时,未能完全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为了更好地认识解放大西南的历史,以下几点建议或许有所帮助:
- "多角度了解历史":通过阅读不同的历史书籍、观看多种类型的纪录片,以及了解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形成全面的历史认识。
- "批判性思维":在接触历史信息时,应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任何一方,对信息来源进行甄别。
- "学术研究"

相关内容:

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战役,以后的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都是毛主席亲自指挥,亲自决策部署的。新中国刚解放时,人民心中的领袖就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那时很多的地方,挂的画像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走向大西南》的历史背景就是解放大西南,有网友提出疑义,说是“西南局领导走向大西南,从华东走向西南,不是讲二野进军西南。”但是在电视剧中,有一个镜头:

1949年7月17日为统筹解放和经略大西南,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指示精神决定建立西南局。8月1日,中共中央确定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书记。

11月23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成立,12月8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入驻重庆,全面领导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和重庆市工作。1954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的决定,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走向大西南》的时间起点是解放南京以后,即1949年4月23日以后,此时西南局还没有成立。所以《走向大西南》的历史背景就是解放大西南。

还有网友发文说解放西藏是十八军,十八军属二野,与贺龙的十八兵团不是一回事。但是在网络上,只要搜索一下“贺龙与西藏”可以搜索到很多内容。《走向大西南》淡化了贺老总解放西藏的历史功绩。

在《共产党员网》上,有一篇《〈西藏和平解放纪实〉争取和平》中关于贺龙指挥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史实讲的很详细。

1951年2月15日,西南局、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联合发出了《解放西藏进军政治动员令》。在〈中国发展门户网〉上有一篇《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8军千里迂回攻下昌都(图)》2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宣布正式成立。贺龙任司令员,主管进军西藏工作,邓小平任政治委员。第十八军即直接归军区指挥。十八军担任进军西藏任务后,第二野战军于1月10日电告第五兵团:十八军直属野司指挥,脱离五兵团建制。所以十八军进藏后,就归贺龙司令员指挥了。

发布于 2025-05-14 02:23
收藏
1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一个军的传奇第九集,铁血征程——进军大西南的英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