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明慧与多铎江南杭州大婚前夕,杨云骢潜入将军府,期望明慧和他出走,但明慧不能负累家族,杨一气之下由她手中抢走女儿,在钱塘江畔遭遇仇家纽枯鲁。杨云骢一是心中郁结,二是顾虑自己的女儿易兰珠,出手不能施展全力,与纽枯鲁同归于尽。奄奄一息之时,正遇见被“天地会”(铁枪会)女舵主刘郁芳误会叛敌,含冤莫白,正要投江自尽的少年(梁穆郎)。少年看到云骢的痛苦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杨临终时将女儿托付给穆郎带上天山学艺。 这是楔子。十六年后,“天山神芒”凌未风(即穆郎)得晦明禅师真传,名震江湖。他当年带上山的女婴易兰珠(宝珠,“易”是杨的右边,“兰”取自纳兰明慧,“珠”取自宝珠),学成天山剑法,立志杀多铎以报父仇。
五台山,群雄聚会,“天地会”(铁枪会)获悉多铎将前来五台山清凉寺礼佛,他们精心部署刺杀计划,却发现轿子中坐着的是鄂王(多铎)的王妃(纳兰明慧),又被半途杀出的易兰珠,坏了大事,更因兰珠的突然倒戈保护鄂王妃而使抗清名将张煌言之子张华昭负伤被擒。与此同时,傅青主和徒弟冒浣莲无意中发现一桩惊人秘密,原来五台山老和尚竟是失踪多年的老皇帝顺治。康熙为保皇位,暗杀亲父。冒浣莲等以此秘密要挟康熙,放群雄下山。
易兰珠因自己鲁莽而误大事,心怀歉疚,独往京城营救张华昭。
凌未风因易兰珠事件,重会十六年前的恋人刘郁芳,但抵死不承认自己便是穆郎,郁芳很痛苦,此时的未风脸上有刀痕,已经与当年的穆郎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郁芳虽然怀疑,倒也不敢确认。二人和天地会副舵主——喜欢郁芳多年的韩志邦共上京城。旅途之中,适逢清廷卫士抢劫西藏佛门圣物“舍利子”,凌未风仗义制止,力败不肖师兄楚昭南,自己亦被大内卫士暗器烧伤。刘郁芳对凌未风关怀备至,韩志邦见此情景,黯然神伤,自行离去,却在失望之中无意学得了上乘武功——达摩心法。
在云南境内,凌未风、刘郁芳结识李闯王的后人李思永,会合傅青主与冒浣莲,加上来自昆明的少年桂仲明形成五剑。桂武功奇高,却因自以为杀死生父而神经错乱,由傅青主指点冒浣莲以爱心和耐心将他治愈,两人成为爱侣。
易兰珠久无消息。桂仲明、冒浣莲奉命进京探讯。其间,满族大才子纳兰容若被冒浣莲的才学倾倒 。鄂王妃明慧认出兰珠是自己的女儿,恳求多铎不要伤害她,多铎对明慧一往情深,令明慧很感动,也很痛苦。几经周折,热恋张华昭的三格格,为情牺牲自己,使张华昭、易兰珠双双脱险,在生死共患难的遭际之中,张华昭与易兰珠永结同心。
其时多铎(多格多)承旨出征,兰珠刺杀多铎,多铎几乎就要杀死兰珠之时想起明慧的嘱托,又见兰珠很像少年的明慧,便不忍心下手,最后死在明慧怀中。然而易兰珠亦被擒而打入天牢。鄂王妃明慧也和兰珠母女相认,但兰珠却对于母亲又爱又恨,终于使明慧在自己的女儿和丈夫中心力交瘁,绝望自尽。临死前和赶来营救兰珠的飞红巾尽释前嫌,结为姐妹。凌未风大闹天牢亦功败垂成。后得飞红巾相助,这才把易兰珠救出。
刘郁芳、傅青主等人潜入回疆,群雄聚会,几历生死,思永和武元英之女、白发魔女弟子武琼瑶相恋。
卓一航弟子辛龙子被楚昭南蛊惑,为虎作伥,但最终悔悟,力战而死。
凌未风在恶斗之际,突发痉挛症,被楚昭南所擒。楚昭南为迫使凌未风交出晦明禅师遗下的拳经剑谱,将凌未风关押到西藏布达拉宫之中,百般折磨。凌未风越狱不成,自度将死,便设法带出血书一封,向刘郁芳承认自己便是那“死去”多年的少年穆郎。见刘郁芳悲痛欲绝,韩志邦铤而走险,化妆入宫,说动活佛将已丧失功力的凌未风带出,自己则假扮凌未风模样,留在迷宫之中。后被楚昭南发现,韩志邦不敌身死。傅青主、刘郁芳等率众杀入迷宫,楚昭南终于在易兰珠的剑逼下无奈自杀。
天山七剑终于重整旗鼓,由飞红巾、武琼瑶、桂仲明、冒浣莲、易兰珠、张华昭、凌未风组成新七剑和“天山之友”刘郁芳光大天山剑派,仗义行侠,继续着抗清斗争。
此后“天山七剑”便以天山为家,光大天山剑派,并经常下山仗义行侠。

《七剑下天山》属于群像小说,还是按照《水浒传》的模式走。天山七剑不是平均分配戏份,而是有详有略,着重写了三个人:冒浣莲、易兰珠和凌未风,拉出三条故事线。
冒浣莲这一条线主要是写她和桂仲明、纳兰容若的三角关系,另待专文分析。易兰珠线写的主要是母女关系和准母女关系。易兰珠的母亲是纳兰明慧。后者本来和杨云聪是恋爱关系,但是因为门第差异而且分别属于敌对的两个阵营,所以无法结合。纳兰明慧嫁给了亲王多铎,成了王妃。易兰珠要刺杀多铎,不肯认这个母亲。母亲很爱她,对她也很愧疚,几次保护这个女儿。两个人有一段非常文艺腔的牢房对话,现在看来感觉非常的违和。最终的结局也是个悲剧。
易兰珠和飞红巾算“准母女”关系,飞红巾是易兰珠的师父,但是因为恋爱悲剧,曾经一度革命意志消沉,就把易兰珠当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对后者实施了一段时间的精神控制。这一段饶有新意。现实中的确有很多的母亲因为结婚生子而失去了自己的事业心,把一切的精力和生存的意义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母子之间相爱相杀,因而导致了许多的人间悲剧。武侠小说中带有现实意义的情节,是可以加分的。
凌未风线主要写的是他的反清革命斗争以及和刘郁芳、韩志邦之间的三角恋。三角恋部分明显是受了王度庐笔下的李慕白、俞秀莲和孟思昭的关系的影响,但是实质上有点不同。李俞孟的关系我分析过,焦点是人性、礼教和人格尊严的问题。而凌刘韩的关系属于个性和阴差阳错,时间点总是对不上。两个人有误会,但是出于内心的骄傲,都不愿意向对方解释,十八年后见面互相回避,革命斗争影响了感情发展,我觉得没有王度庐写的深刻。
梁羽生的武侠是一种格调特殊的“文艺武侠”,为了凸显人物的文武双全,总是喜欢让人物吟诗作对,或者用现代的文艺腔进行对话。在本书中,明显谈论文艺的戏份给了冒浣莲,现代文艺腔对话的戏份给了凌未风和易兰珠。其实这在武侠小说里算是革新,但是给读者的阅读感觉会很奇怪,打架的时候打得热火朝天,闲下来就开始文艺,显得有点割裂。所以金庸后来干脆写的大多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主角。后面也没有人接续梁羽生文艺武侠的路子。
梁羽生的另外一个标签是“革命武侠”。他的大多数作品(后期有个别例外)都是阵营分明,人物善恶分明,革命者总是绝对的好,反革命者总是绝对的坏,而且这是一种脸谱化的好和坏。职业革命者和“职业反革命者”还倒罢了,最耐人寻味的是“潜在革命者”和“革命同盟者”帮助革命者的理由。
比如易兰珠和张华昭刺杀多铎被擒,冒浣莲出主意让纳兰容若去请三公主想办法救人,纳兰容若也真的听话。冒浣莲利用三公主对张华昭的感情,说动了三公主,于是三公主偷出了朱果金符,凌未风拿着它去救易兰珠。结果是易兰珠没救出来。皇帝一查,说是三公主偷了朱果金符,要找三公主来问话。三公主没有办法,只好自杀了事。在一开始,冒浣莲就是明摆着要利用三公主,纳兰容若这个舔狗,居然也不想想,这么办就是把三公主往死路上逼,凡是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答应冒浣莲的要求。
现在的革命文学都不这么写了。比如《夜幕下的哈尔滨》,也会描写一些中间人物。他们对革命者和反革命者两不相帮,作者也没有让他们故意去送死。还有一些被动卷入革命的人,也基本上都给了一个好的安排,没有忽悠他们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