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上演省艺术节一等奖剧目穷孩子·富孩子

《穷孩子·富孩子》作为获得省艺术节一等奖的剧目,在汕头上演,无疑是一次艺术盛宴。这样的剧目通常结合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旨在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时代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变迁和精神追求。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报道角度:
1. "剧目简介":介绍《穷孩子·富孩子》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角色以及艺术特色。
2. "艺术价值":分析剧目在艺术表现、舞台设计、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创新和亮点。
3. "社会意义":探讨该剧如何反映当代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手段提升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4. "观众反响":报道现场观众的反应,以及社会各界对这部剧目的评价。
5. "导演及演员访谈":采访导演和主要演员,了解他们的创作心得和对角色的理解。
6. "艺术节的背景":介绍省艺术节的整体情况,以及《穷孩子·富孩子》在艺术节中的地位和影响。
7. "未来展望":探讨该剧目的未来演出计划,以及它对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报道,可以全面展示《穷孩子·富孩子》这部优秀剧目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的窗口。

相关内容:

12月10日和11日,由广东省文化馆指导、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文化站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穷孩子·富孩子》在汕头市慧如剧场连演两场。

这部时长120分钟的话剧,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引发人们对贫富差距、留守儿童困境、法律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升华了“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珍爱”的主题,更好地宣传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穷孩子·富孩子》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研究院李新华担任编剧,广东省文化馆创作部主任陈才担任导演,大沥镇文化站出品人李智勇、总监制张婉萍。该剧是一部群众自我参与、群众自我创造、群众自我享受、群众自我教育的艺术作品,演员大部分就是普通群众,有下岗工人、保安、家庭妇女、教师、企业员工、司机、学生等。

剧本用艺术的手段、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以蓝天亮、牛聪为代表的农民工群体在改革开放初期从家乡来南方寻梦,高度关注该群体在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的喜怒哀乐,真实展现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诉求。

剧情发展紧凑、扣人心弦,通过劫持案件各方人物代表的不同心路历程,展示了一部比较完整的精神忏悔录,针对当前人们过度强调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追求的现实,呼吁重建全社会的道德秩序。值得一提的是,全剧还设置了一个隐蔽的主题:通过“小梅”和“涛涛”两个孩子的童真世界,用孩子们的见义勇为精神、不离不弃的义举对成年人进行灵魂道德的洗涤。主角“蓝天亮”最后选择自我人格完善的精神追求,便是现实社会道德回归的展望,更深刻地表明了剧目创作的鲜明态度。同时,透过剧中主角的话,来诠释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一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成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机会是平等的,但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对生活充满希望”。

据了解,《穷孩子·富孩子》一剧由于倍受群众喜爱,频频被各地文化部门“点单”,由此参加了由广东省文化厅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省艺术节精品剧目省内巡演”系列活动,从今年11月份至12月间,在佛山大沥、肇庆、四会、河源、汕头、清远、顺德容桂、湛江等地进行19场惠民巡演。

2017年,该剧作为广东唯一由基层群文单位策划出品的作品参加广东省第十三届艺术节,夺得“剧目一等奖”,同时也收揽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舞台美术奖等多个重磅奖项,其中,优秀导演奖和奖牌总数均位列综合组第一。去年,《穷孩子·富孩子》一剧从80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沥文化站也凭此成为获该殊荣的唯一镇级群众文化单位。

【全媒体记者】杨可

【作者】 杨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布于 2025-05-15 05:32
收藏
1
上一篇:变形记再引深思,富娃名利双收,贫儿陪跑现象揭示孩子教育现状 下一篇:穷孩子·富孩子,普通群众担纲主演,荣获广东“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