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世间》于红开口跟郑娟要房子,让很多人不看好,觉得于红的吃相太难看,自己没房子,可以借钱租房子,而不是把自己的难处强加给几十年的好友身上,给与不给,彼此内心都是病。
原著里是赶超没死,他和于红一直居住在郑娟原来的老房子里。等到秉昆郑娟搬到新区后,就想跟于红做邻居,还想跟他们一起把门面房拆了合伙开饭店。
原著里是这样写的:
于红哭道:而我们不能白住你们房子三十年,最后又拿你们的房子换新楼房来住吧?
周秉昆想到,如果郑娟不肯放弃这房产,甚至收回,孙赶超一家便真的成了完全没有房产的人家。

秉昆沉默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认为这事只有郑娟能做主,也就在这个时候,郑娟一路小跑地来找于红两口子,问他们为啥还不赶紧去登记搬到新区跟他们住对门。
秉昆,赶超,于红,三个人各想心事,最后还是秉昆说出赶超于红的困惑,最后秉昆对郑娟说,怎么解决呢?都得听你的呀?原著里是这样描写的:
郑娟说:我做得了主?
秉昆说:只有你能做主。
“我还以为我做不了主呢!”郑娟双手又一拍脑门,“我能做主不就简单了?赶超,于红,我把这里给了你们不就得了嘛!”
赶超抬头道:嫂子,我不能白住啊?
郑娟说:我也没有说白给你呀!我从没有穿过双皮鞋,你们两口子怎么也得给我买双皮鞋鞋我!
郑娟怕秉昆他们不相信自己,还让于红找张白纸,说自己咬破手指,可以写下血书,绝不反悔的。秉昆赶紧拉住郑娟说,我信你!于红抱着郑娟哭了。

原著里,周秉义是这样批示赶超于红住房的事:
郑娟跟周秉昆是夫妻,她名下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鉴于他们已经在新区享受了住房优惠政策,住房面积大于这两处房产面积的总和,太平胡同的房产不可在今后拆迁中要求置换。
对于广大群众互助友好的行为,各级基层组织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广泛宣传,进一步促进拆迁工作。如果他们想购得跟周秉昆一样的住房和门面房,建议支付3万元为妥,此属于本市无房居民带头购买新区的特别优惠价,下不为例!
也就是说,在原著小说里,即使郑娟不把太平胡同的房子给于红,他们也不能再次享受拆迁置换房产的权力。
泰戈尔说:在消除贫困的时候,我们会拥有自己的财富,而拥有这笔财富,我们却会失去多少善心,多少美和多少力量啊!
郑娟是不假思索当场决定的,这是郑娟的善良和感恩,她感恩赶超于红这么多年对自己和秉昆家的帮扶。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对自己咋样,内心明镜一样。

郑娟跟秉昆说,咱妈还在的时候,你被带走了,于红每天下班后都来家里给咱妈按摩,最后困得睡着了,手还在那里动;赶超只要有时间就会来家里挑水,把重活给干了。
电视剧里,秉昆因冯化成的诗歌被带走的半年里,有一组镜头,是赶超于红给郑娟卸冬天烧的煤;秉昆坐牢那些年,是赶超给郑娟做的小车买烤红薯,于红帮郑娟收拾家务。
人心都说肉长的,每个人的生存生活都不容易,真心真诚帮扶资金的朋友,不是金钱来衡量和计算的,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情字,不论是亲情,还是友情,爱情,最难割舍不下的就是情字。
今早吃早饭的时候,我还老伴说起我们身边真实的送房故事,那是20多年前,我们居住的单位福利房,当时是按照工龄分的福利房,如今都归个人名下了。

20多年,我们都是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刚成家,有孩子,日子过得也非常艰难,又赶上国企改制,那时的疾苦不堪回首。
李姐和王姐是一对要好的姐妹,李姐的父母都不在了,李姐的公婆是农村的,李姐家的女儿出生后,一直都是李姐和老伴倒着班带着,日子过得非常难。
王姐的父母和公婆跟我们都居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很多时候,李姐家女儿实在没人带了,王姐就让李姐把孩子给自己婆婆送过去,帮忙一起看会。
有苗不愁长,一转眼孩子们就长大了,当时我们的福利房是从公积金扣钱的,一套几十平的小两居,对于我们这些工龄短的人也就几千块钱。但几千块钱也是一笔不少的数目。

王姐的老伴是独子,公婆走了以后,房子就直接被王姐家继承了。而此时,李姐的老伴把农村的父母接到身边居住养老,王姐和老伴商量就把公婆那套房子借给了李姐公婆居住。
几经周折后,各种改制,王姐两口子就把房子直接过户给李姐家。20多年过去了,李姐的公婆也走了,房子出租,每年的租金李姐都想给王姐,可王姐不要。
她们之间的感情不是钱的事情,前段时间,听社区里其他人说,王姐儿子结婚时,李姐给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大红包。
李姐跟王姐说,如今我们都退休了,我家女儿在南方也成家了,条件不错,该是我们回馈你们的时候了。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有时候是说不清的,彼此真心真诚就好。如今王姐的老伴内退了,李姐的老伴把他弄到自己单位里做质管员,额外再挣一份钱。

我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有时候,是我们福气小,没有遇到彼此真正交心过命的朋友。如果真有这样的朋友,我们相信会有人像郑娟那样,一套房子而已。
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够与真心相待的朋友一起相伴走过,那可是大福报。
梁晓声在《人世间》原著里对周家人的”命定“给了很好的解释:如果说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的一种物种,那么这种物种的进化方向只有一个,便是向善。善即是美,善即是优。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所竞善也。优胜劣汰,也必是善者优胜。
在作者笔下,周家第二代人的好命,不过是周家人一心向善的结果。不论是周秉义的从政,还是周蓉的教学,以及周秉昆一生的为人,都是向善的,才会有她们幸福的人生。
心存善念,福虽未至,祸已远行!做个心善,向善的好人,是给自己以及子女积攒福报。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