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天狼提到的“六大行齐发超9.5万亿大招”,指的是中国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期内共同推出了一系列大规模的金融政策或信贷措施。这些措施通常是为了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促进金融市场稳定或应对特定经济形势。
以下是一些这些措施可能对老百姓产生的影响:
1. "贷款利率降低":如果银行降低贷款利率,那么老百姓在购房、购车、创业等方面的贷款成本会降低,从而减轻财务负担。
2. "消费增加":随着信贷政策的放宽,老百姓可能会更容易获得消费贷款,这可能会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就业机会":银行放贷的增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可能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房价波动":大规模的信贷措施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房价可能会出现波动。
5. "股市影响":银行贷款的放宽也可能对股市产生积极影响,增加股市的流动性。
6. "经济稳定":银行的大规模信贷措施有助于稳定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7. "金融服务普及":银行可能推出更多适合普通老百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
总之,六大行齐发超9.5万亿大招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可能从多个方面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状况。然而,具体的影响还需根据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后续的市场反应来评估。
从宏观形势来看,近两年的国内经济增长持续力不够,三驾马车动力不足;投资方面,基础设施投资受融资影响,衰减变弱;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并受调控政策限制,波动巨大,部分头部企业爆雷;制造业在企业盈利增速放缓影响下艰难复苏;消费方面受到各种利空及疫情的影响,增速明显放缓且持续性较差;出口方面受制于美联储加息等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也表现的压力巨大。

二十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其重大内涵就是“实体兴国”。国家要强大,必须要具备强大的经济竞争基础,而实体经济就是这个基础中的基础,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到现在,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我们的实体经济发展也面临许多困境,譬如楼市的过度金融化导致了大量资金流入,而实体经济因其利润率较低且回报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等问题往往被无情的限制,从而实体经济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支持和技术投入,制约了实体产业再提高再升级;另外就是金融资本的无序扩张,极大地破坏了实体经济的生态,譬如各大电商企业在获得融资后,疯狂拉新,疯狂引流,大把的“烧钱”补贴抢占市场份额,更有甚者凭借资本的力量与底层摊贩抢市场,抢利润,最终导致线下实体门店失去竞争力,纷纷关门歇业,这不仅不利于繁荣商业活动,而且扰乱商业秩序,把资本嗜血的本性展露无遗,严重打击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衷。前车之鉴,当下美帝不择手段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就是尝到了实体空心化的苦;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绝不仅是金融的强国,还更应该是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金融与实体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展的,金融的最终归途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实体高质量地发展,从而有利于加快我们的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链。

2022年前三季度六大商业银行共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9.53万亿元,就是很好反映金融服务实体,更加精准、高效支持实体经济;那么,这么大的资金投入量,老百姓如何从中获得红利,如何才能造福老百姓呢?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多渠道展开分析。其一: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产业工人工资收入;从六大行贷款资金流向来看,其绝大部分流入了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市场主体,此类主体企业的特点是:劳动力密集、产业工人集中,资金的主动流入,形成活水之源,在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产业工人的工资收入必将因企业发展而稳步增加。其二:丰富经济类型,增加农民收入多样性;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巨大胜利,“三农”问题得到极大重视,六大行在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指引下,增加对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积极丰富乡村经济形态,增加了农民收入来源,提升了农民经营性收益。

其三:稳定可持续的金融资金输入必然带来老百姓财产净收入的增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老百姓拥有的财产类型多样化,其中2022年上半年,我国老百姓存款数额已经达到112.83万亿元,其规模巨大,位居全球存款总量第一;当金融机构资金正常合理流动时,必然带来稳定化收益,老百姓持有的金融资产所获得的利息净收入也将增加。其四:头部六大行的金融头雁效应,必然引领实体经济发展向好,自然也就利好老百姓转移性收入;涉及老百姓的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惠农性现金政策补贴等相应增加,医疗报销费用比例及从政府和组织得到的服务和实物产品也会提高。其五:巨大数额的新增贷款流入实体经济,有利于提振证券市场活力,提高老百姓股票、基金等投资所得;据证监会数据,中国A股的个人投资数量在七月底已经达到了1.89亿人,其规模庞大,涉及面广,证券市场主体的稳定繁荣,必然提高老百姓参与股市的热情,同时老百姓在其投资过程中获得的股息及红利也将进一步提升。

其六:金融服务于实体的规模扩大,必然带来行业类型的革新,老百姓获得兼职性收入增加,六大行先后扩大了普惠金融贷款,解决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拓宽了老百姓增收致富之路,大家在做好本业的基础上,利用自身资源,广开门路,创收增收。最后:通过合理的分配机制,实体经济的发展将普惠大众;二十大报告在完善分配制度方面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而其中核心涉及通过税收方式调节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在经济建设活动中,老百姓通过共同奋斗、勤劳致富,从而实现财富积累,然后再通过合理的分配机制享受共同富裕的成果。从国内产业发展来看,高科技、新能源、新基建等行业有亮点,其持续发力,练内功、补短板必将形成全球竞争优势,同时带动整体供应链发展,也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增收问题、生活质量问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稳步提升。在全体人民辛勤劳动下,金融机构高质量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满足人民的各项需求和共享发展成果,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的忠实朋友“射天狼”,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我们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