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您,妈妈——感恩的心声
谢谢您的爱,妈妈也是爱您的。如果您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我会尽力提供帮助。
相关内容:
今天回豫南老家。
老家在豫南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自二十岁外出工作至今,三十多年过去,我回过很多次老家。每次回去,都能见到父母及兄弟姐妹。07年父亲去世后,老母亲一人孤独的生活在乡下老宅,我每年回老家的次数相对增多。
那时回去,心里都有主心骨。想着有妈妈在家,回去的愿望便非常迫切。回去后见到妈妈,叫一声半年末喊的“妈妈”,浮躁的心里便平静了许多。然后,妈妈给我做最拿手的面圪垯汤。洗一把脸后,便能吃上妈妈做好的热气腾腾的里面有青菜叶的面圪垯汤,觉得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这次回去不一样。
妈妈去年初冬走了,按照阴阳“先生”安排,先浅葬在屋后的祖坟山上。所谓浅葬是当地的叫法,通常叫“厝”。中国古典小说里多见这个厝字,那是将棺木停放在寺庙里,等到合适的机会下葬。一般是指客死他乡的人常用的方法。老家也讲究,只是棺木不放在寺庙,放在山上,外面罩上防雨的石棉瓦。琦君(潘安帮的姑姑)曾在她的散文里提到她少将父亲的棺木厝在老家,一场大雨将棺木冲走了的悲惨结局,很是令人伤感。
阴阳“先生”看的日子,妈妈最近下葬。这次回去就是办妈妈这件事。
妈不在了,家也就散了。这次回去,全靠老家的大哥安排妈妈这件事情。这次回去,再也见不到妈妈了,能见到的,只是厝在屋后山上妈妈的棺木。再过几天,连棺木也见不到,只剩下一个土丘。
妈妈的一生就这样走过。
妈妈四几年人,走时已八十多岁,也算是高寿。妈妈一生育子女八人。妈妈走的那天,二妗子在弥留之际的妈妈面前告诉我,妈妈是七个月的早产儿。在我的印象中妈妈三天两头生病。妈妈年轻时我家很贫穷,常常因吃不饱饭而发愁。但妈妈从不抱怨命运之苦,带领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一个贫穷的家徒四壁的家建设的有模有样。
回去再想吃妈妈做的圪垯汤恐怕只有等到下辈子了。
我爱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