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诸多80后观众而言,这部作品相信并不陌生。在1992年,这部名为《马江海战》的连续剧曾是各大电视的热播剧,90年代中期也曾多次播放。
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这部作品在屏幕上逐渐消失,时至今日,连续剧《马江海战》已处于绝版状态,仅有少数片段在市面上留存。

观众熟悉的翟乃社与徐亚洲参演本剧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连续剧,《马江海战》也曾创造一个记录——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描写福建水师在中法战争中全军覆没的影视剧作品,也是为数不多的一部讲述中法战争题材的作品。
该剧之所以绝版,相信也是基于如下两个因素:
1、《马江海战》播放几个月后,另一部众所周知的连续剧《北洋水师》正式上映。由于两部作品题材相同,但后者却更为轰动,《马江海战》的观众群受到极大冲击。

2、由于连续剧《北洋水师》中也有讲述马江海战的段落,不熟悉历史的观众惊讶的发现,两部讲述相同历史的作品的内容居然出现了南辕北辙。对比《北洋水师》尽可能的还原历史,《马江海战》却大肆篡改历史背景,如此不负责任的修改也让观众恶评如潮。
由于目前现存的片段恰好是《马江海战》的结尾部分,即中法战争中的马江海战,该段落也恰好是本剧乱改最严重的段落,一边倒且结局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的海战居然被演绎成了神剧。

1884年8月23日下午1时50分,法国远东舰队利用落潮时段向福建水师发起偷袭,福建水师战斗力最强的旗舰扬武号首先成为了法军的攻击目标。在本剧的开头阶段,剧本的设定与这场海战的历史开局也保持了一致。
可接下来,一艘法军鱼雷艇的冲出让熟知历史的观众一脸茫然。
只见一艘法军鱼雷艇快速向扬武号冲去,冲击的同时并发射一枚鱼雷,扬武号当场中雷爆炸。观众之所以茫然,全因导演和编剧根本没有搞清杆雷艇和鱼雷艇的区别。

法军鱼雷艇释放鱼雷
中法战争爆发的19世纪80年代中期,刚刚问世才十几年的鱼雷艇还并没有投入实战。此时流行于海战战场的快艇类武器是一种名为杆雷艇的快艇。快艇船头放置一至两条伸缩长杆,长杆内部装有电线击发装置,长杆的另一头则悬挂水雷。杆雷艇通过快速撞击并通电引爆水雷的方式对敌舰发起攻击。
在历史上的马江海战中,偷袭并重伤扬武号的法军快艇就是一艘标准的杆雷艇。然而在本剧中,法军却出现了一艘穿越的鱼雷快艇。
随着偷袭和炮战打响,福建水师九艘战舰纷纷开炮还击。在镜头的频繁特写之下,观众也看到了清军与法军之间的武器差距。对比清军使用的是传统的铁球前膛炮,法军则使用装弹更快、且弹头与发射药实现一体化的后膛炮。

本剧清军使用早已淘汰的铁球火炮的画面
但实际上,本剧的创作团队又一次搞错了。
19世纪80年代,此时的福建水师虽装备落后,但他们早已告别了传统的铁球火炮。而作为对手的法国远东舰队,在大口径速射炮尚未问世的这一时期,他们虽然装备着后膛炮,但火炮通常是弹头与发射药分离的架退炮。而熟悉历史的观众更知道,由于这场海战是基于近距离下的偷袭,法军在此战中大发神威的武器反而是射速最快的哈乞开斯机关炮。
虽只有37mm的口径,理论射速却高达60发/分钟,实战射速也能达到一分钟20-30发。尽管炮弹口径不足,但近距离面对福建水师的木质战舰,法军机关炮的连续射击照样能把目标击得粉碎。海战中福建水师多艘炮舰就是在这样的攻击下被命中弹药舱和锅炉房最终发生大爆炸。

本剧中法军后膛炮的画面
但在本剧中,这一款大杀器居然连一个镜头都没有。
面对法军的偷袭,福建水师在第一时间也选择奋起还击。在清军官兵殊死反杀下,法军多艘舰艇被炮火摧毁,在编剧的编排下,福建水师包括振威号在内的两艘炮舰甚至向法军发起撞击,并成功撞沉两艘法军舰艇。
可历史的真相是残酷的,真实的马江海战中,法军仅有三艘舰艇被清军炮弹击中,此战仅有五名法国水兵阵亡。而在30分钟的海战中,福建水师九艘炮舰全部被击沉,清军官兵伤亡失踪高达700多人。

本剧海战场面大量使用模型,画面失真严重
剧中所提到的试图撞击法军的振威号,其在海战中的确有过撞击举动。但在法军的炮火拦截下,振威号行驶到中途就发生锅炉爆炸并沉没,包括管带许寿山在内的清军官兵全部阵亡。
当一部原本一边倒的海战历史被演绎成抗法神剧的时候,《马江海战》在多年后遭遇绝版下架,这个结局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