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六十才刚刚开始。
从前的岁月,是为家庭、为责任奔波操劳,而六十之后,则是为自己而活的“第二次生命”。
身边不少朋友都感叹,年轻时总以为时光还多得用不完,回望一生才知,最值得珍惜的,其实是当下的每一天。
正如王安石所言:“人生自古谁无老,想开便是晴天。”
过了六十,我们更该学会“与时舒卷”,善待自己。
人的一生,总会有遗憾和无奈。
过去的几十年,为儿女付出,拼事业、管琐事,很多人把自己搭进去,最后发现,自己渐渐被忙碌和压力“磨平了棱角”。
可那又如何?人生的舞台演到这里,剩下的这二十年,是属于自己的黄金时光。
我们也要学会放下过往,“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用全新的心态去打开生活的新篇章。

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六十岁以后,不要再拿病痛和疲惫不当回事。
年轻时总觉得小病忍忍就好,现在要改变观念,把身体健康排在第一位。
想吃的菜,少油少盐慢慢做;能坚持的运动,每天走走路、遛遛弯,打打太极、跳跳 广场舞,都是让自己气血流通、心情舒畅的方式。
曾听长辈说:人成老年,两大财富——一是健康,二是开心。
哪怕只是三五好友约着喝个早茶、趁阳光好去散步,也是难得的享受。
别等到卧床不起时才后悔,养好身体,就是对家人最大的负责。
人际关系适当疏远,少操闲心。
很多老人,习惯性地为儿女担忧操劳,对亲友邻里事无巨细关心,结果把自己累得够呛。
六十以后,确实可以适当“自私”点。凡事顺其自然,儿孙自有儿孙福。
父母对子女的恩情已到了,无需事事操心,管多了反而引来误解。
友情也如此,“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不用强求所有人都和自己合拍,冷暖自知,聚散随缘。
《菜根谭》里有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与其费力取悦别人,不如学会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让心安稳处世。

精神富养,活出从容。
六十岁以后,有人怕孤单,无聊发愁。
其实生活的乐趣,需要自己慢慢体会和创造。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留点盼头给自己才会觉得日子甘甜。
可以种点花草、养养鱼儿,跟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天写字,也可以走进社交圈参加文体活动,哪怕没什么大本事,认真享受过程就是最好的福分。
别让懒惰裹挟自己。
身体没毛病,多动动脑子、多学点新东西,和时代接轨,也能防止“迟钝僵化”,让自己内外都保持新鲜感。
学会放下,心有余欢。
人过六十,最需要的是“心宽”。
过去的一些委屈和恩怨,没必要揪着不放。
日子短暂,倘若还纠结于旧账,只会苦了自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学会原谅别人也是释放自己,把心腾空了,幸福才有地方住。
尝试换种思路看待问题。
有困难就迎上去,有不顺就顺其自然。知足常乐,糊涂一点才能好过。
“人生如白驹过隙”,别把负担扛上身。
低下头,依然还有温暖的灯光,仰起头,依然可以看见灿烂星河。

最后,活在当下,不负韶华。
无论过去怎样,至少还有这二十载可以由自己掌控。
每天醒来,对自己说一声:今天也要开心。
无论是安静地坐在窗前看日出,还是给老伴做一顿家常饭,抑或翻看照片追忆过往时光,这些平凡的细节,就是人生最真挚的幸福。
愿我们六十以后,都能握紧时间的缰绳,不再为无谓的烦恼所困,懂得珍惜,学会自爱。
正如那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余生很贵,别辜负自己。
拥抱第二次人生,让六十到八十,成为最美的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