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4年深秋,湘江水面泛着刺骨寒意奔涌而下,谁也没想到,平静江面下竟藏着决定红军命运的生死局!蒋介石调集30万精锐,布下密不透风的“铁三角”封锁线,8.6万中央红军被死死咬住。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由6000闽西子弟组成的部队挺身而出——红五军团第34师!他们接到的命令,竟是用血肉之躯为全军殿后。这支被称作“绝命后卫师”的部队,究竟如何在枪林弹雨中,用生命为红军主力撕开了逃生通道?

孤军断后
1934年11月28日拂晓,34师师长陈树湘在灌阳水车阵地召开誓师大会。面对桂军四个精锐师的重兵压境,这位29岁的湖南汉子攥紧拳头嘶吼:“同志们!我们的背后就是党中央!今天就算打到最后一人,也要把敌人钉死在这里!”阵地上5000余名闽西子弟齐声响应,声浪震碎晨雾——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战士仅14岁,腰间别着母亲临行前塞的竹筒饭,此刻却再无机会品尝。
11月28日午后,桂军的德制山炮突然发出怒吼,密集的炮弹如雨点般砸向红34师阵地。剧烈的爆炸声中,泥土、碎石裹挟着弹片冲天而起,数米高的焦土如同黑色暴雨般落下。第100团团长韩伟在战壕里看到,炊事班长正背着铁锅疾步前行,却被一发炮弹近距离击中,瞬间失去生命,还冒着热气的野菜汤连同碎肉一同泼洒在战壕里。

硝烟弥漫间,一名负伤战士倚着战壕壁,用满是血污的手艰难撑起竹筒,对着身边战友嘶吼:“喝下去!别浪费!” 浑浊的汤汁里混着碎石与血水,战士们含着泪接过竹筒——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中,这碗混着战友鲜血的野菜汤,成了他们最后的“补给”。每咽下一口,都是对生的渴望,更是对胜利信念的坚守 。至第三日,全师子弹耗尽,战士们抡起工兵铲与敌肉搏,杨柳井阵地上横陈着3000余具尸体,桂军战报记载:“敌军无一人投降,伤者皆自戕。”

断肠明志
12月1日,中央红军主力冲破封锁,红34师却陷入重围。陈树湘率余部140人转战湘南,在道县牯子江遭民团伏击。一颗子弹穿透他的腹部,肠子顺着伤口涌出,警卫员欲背他突围,却被厉声喝止:“给我补一枪!决不当俘虏!”见警卫员痛哭下不了手,这位铁血师长竟亲手扯断肠子,将热血洒在潇湘大地——断肠之痛,面不改色,真乃铁铸之人!

与此同时,第100团团长韩伟带着最后的30余人退守宝界山。望着山下密密麻麻的火把,这位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兵拔出大刀:“同志们,咱们是毛委员带出来的兵,今天要革命到底了!”六名战士紧随他纵身跃下2000米悬崖。韩伟被半山枯枝挂住侥幸生还,苏醒时发现两名战士肠穿肚烂挂在树上:“团长…补枪…别让我们当俘虏…”他摸向腰间,却连扣动空枪的力气都已耗尽。

魂归故里
跳崖幸存的韩伟藏身红薯窖七天七夜,靠瑶族老人冒险投喂的薯渣活命。湘江战役失败后,韩伟在寻找部队的途中不幸被捕。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他遭受了敌人一轮又一轮残酷的审讯与折磨。狭小潮湿的牢房、粗糙的食物,让韩伟的身体每况愈下。但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始终紧咬牙关,一个字也没有吐露。
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共产党积极向国民党交涉,要求“释放政治犯,共赴国难”。国民党方面同意放人,却提出红军战士送延安,红军干部送南京的条件。好在韩伟并未暴露自己的干部身份,这才得以从武汉国民党监狱重获自由。
出狱后的韩伟,瘦骨嶙峋。但即便身体如此虚弱,他心中重回革命队伍的信念却无比坚定。就这样,他靠着一双脚,一步一步,历经三个月的艰难跋涉,终于回到了延安。

韩伟
当毛泽东得知韩伟归来,立即约见他。见面时,毛泽东紧紧握住韩伟那严重变形的手指,眼中满是心疼,温和地说道:“回来就好。” 这句简单的话语,瞬间冲破了韩伟内心所有的防线。他忽然跪地,泪水夺眶而出,悲痛地嚎啕大哭:“主席,我带出去的闽西娃子……一个都没回来啊!” 声声泣血,饱含着他对牺牲战友的无尽思念与深深愧疚 。
1984年深秋,广西灌阳的考古锄头掀开血色记忆。七处“千人坑”中,3000余具遗骸以搏斗姿态永眠:有的紧握折断的刺刀,有的牙齿嵌在敌军肩骨,少年战士的胸口还护着绣有五角星的荷包。当地百姓含泪诉说:“三年没人敢喝江水,十年不敢吃江鱼。”可想而知当时牺牲有多么惨烈。而彼时的韩伟正蜷缩在北京病房,弥留之际遗言让儿子韩京京:“把我葬回闽西…我…”

山河作证
在福建龙岩,烈士陵园里的花岗岩名录墙,雕刻着6000余闽西子弟的名字。不远处的湘江战役纪念馆内,陈树湘的青铜雕像怒目圆睁,腹腔处一道裂痕惊心动魄。韩伟跳崖时携带的号兵谱静静陈列,泛黄纸页上的血指印仍清晰可辨。
今日的湘江依旧浩荡东流——那是80多年前5000壮士用生命刻下的信仰图腾。当游客问起“红34师究竟为何而战?”用陈树湘最后的呐喊:“为身后的四万万同胞!为将来的日月换新天!”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然我闽西儿郎,亦未负这山河!
了解这段历史,致敬先烈
(全文完)
内容来源:
韩伟口述实录摘选(据1986年《解放军报》采访整理)《红军长征史》中央档案馆公开的湘江战役档案。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