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竟,南少林传奇秘境探寻记

南少林是中国武术史上的著名少林派之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与北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并称为“南北少林”。南少林寺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以下是关于南少林的一些详细介绍:
1. "历史背景": 南少林始建于唐初,据传是唐朝高僧达摩在福建地区弘扬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场所。南少林寺历经多次兴衰,现存建筑主要是明清时期的。
2. "地理位置": 南少林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的清源山麓,与北少林相比,南少林规模较小,但同样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3. "武术特色": 南少林武术以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著称,注重内功修炼和实战技巧。其代表套路有五禽戏、十八罗汉拳、铁砂掌等。南少林武术与禅宗文化相结合,强调“禅武合一”。
4. "文化传承": 南少林寺不仅是武术修炼的场所,也是禅宗文化的传播中心。南少林寺内有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文献资料,对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武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5. "影响": 南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武术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武术门派都受到了南少林的影响,如武当派、峨眉派等。
6.

相关内容:

“五一”将至,有些人肯定要打卡南少林,可是究竟哪个南少林才是南少林呢?在中国武术与佛教文化的灿烂星空中,南少林寺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长久以来,它以神秘的色彩、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武侠迷、历史爱好者和虔诚的信众前往探寻。然而,关于南少林的位置、历史沿革以及独特的武术文化,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和谜团。本文将深入剖析南少林,力求揭开其神秘面纱。


一、扑朔迷离的选址之谜

南少林究竟坐落何方?这一问题在学术界和民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目前主要有莆田、泉州、福清三地的说法。

莆田南少林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 ,其前身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此地山清水秀,九座山峰环绕,状若九瓣莲花,寺院恰好处于花心位置,故得名九莲山少林寺,世称南少林寺。1986 - 1988年,原莆田县在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这座被掩埋数百年的寺院遗址,出土了刻有“僧兵”“诸罗汉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 。史载,唯有少林寺可称“僧兵”,这一发现为莆田南少林的说法提供了有力证据。1992年,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中国佛教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发布会,并暂定林泉院即南少林寺,还赠送了亲笔题词。

泉州南少林的说法最早源于《万年青》中“白眉道人奉旨大破少林寺”的记载,清末成书的《少林拳术秘诀》称:“斯时国内有两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中” ,唐豪考证认为此“闽中”少林即泉州少林,奠定了泉州南少林的地位。早期观点认为,建于清源山麓的泉州东禅院即南少林。始建于唐初的泉州少林寺虽历经沧桑,但千年古刹史迹犹存。清咸丰六年(1856年),东禅寺主持幻空曾手书“少林古迹”山门匾额,稍后又出现“钦赐东禅少林寺”供案 。泉州历史学会陈泗东据此认为:“东禅寺有两个名称,一是正式的,名为镇国东禅寺,另一个是俗称,叫少林寺。”有研究者称,泉州少林寺由嵩山少林寺分灯衍派,曾出现过“寺僧千人,陇田百顷,树林茂郁”的繁盛景象。

福清少林寺则是唐末宋初建于福清东张少林自然村的少林院,是福建有确凿证据的年代最早的古少林寺。福建省、福州市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如刻有“少林院”“少林”等字样的石刻铭文以及石桥等 ,这些发现为福清南少林的说法提供了实物支撑。

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尽管南少林的具体位置尚无定论,但各版本的南少林都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

莆田南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林泉院遂成为南少林寺。彼时,南少林寺规模宏大,武风鼎盛,养僧兵、参政事,影响遍及南中国 。然而,清朝初年,南少林寺因成为反清复明的基地,被叛徒出卖后遭官军攻陷,僧众多被杀戮,寺院被夷为平地。冲出火海的武僧流落江湖,传徒授艺,南拳的不少套路据传就出自南少林。此后,这段悲壮历史因清廷的舆论封锁而鲜为人知,仅在民间悄然流传 。直到1986年遗址被发现,1992年开始重建,莆田南少林寺才逐渐重现昔日光彩。

泉州少林寺历史上也经历了多次兴衰。它曾是泉州的佛教圣地和武术中心,培养出众多武林高手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泉州少林寺多次遭受战乱和火灾的破坏,屡建屡毁。如今,泉州少林寺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正在逐步恢复重建,努力传承和弘扬南少林武术文化。

福清少林寺在历史上同样有着重要地位。它作为福建较早的少林寺,对当地的武术发展和佛教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福清少林寺也逐渐衰落,其遗址在历史的尘埃中沉寂了许久,直到考古发掘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三、独具魅力的武术文化

南少林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

南拳是南少林武术的代表,其特点是动作刚劲有力、步法稳固扎实、发劲充沛顺达 。南拳注重短打、擒拿和击打穴位制敌,讲究以力就力、以轻卸重,进攻时善用颤劲,聚力于一弹一抖之间爆发于触及点 。著名的南拳套路有“三十六宝”“鸣鹤二十八宿”“韦陀拳”等。“三十六宝”传统拳术起源于南少林,以拳法为诸艺之源,以套路为入门之法,继而拆招、破招,徒手搏击,集中体现了莆田南少林武术的典型特点 。鸣鹤二十八宿起源于白鹤拳,后演变为飞、鸣、宿、食四类拳种,与自然门、五祖拳、太极拳、地术拳等被列为福建省代表性拳种 。“韦陀拳”原为莆田南少林寺护法拳术,风格刚猛,步法稳健,套路练战结合,技击性强,技巧性突出,民国初年传至莆田涵江哆头的李文澄拳师,成为具有鲜明莆田地方文化特色的拳种 。

南少林武术不仅是一种技击之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蕴含着佛教的慈悲、智慧和坚韧精神 。练习南少林武术,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培养人的品德和意志,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

四、传承发展的时代新篇

在现代社会,南少林武术和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各地的南少林寺积极开展武术教学和培训活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 。许多南少林寺还与国内外的武术团体和机构进行交流合作,举办武术比赛和表演,推广南少林武术文化 。例如,莆田南少林寺多次举办国际武术大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参与,促进了南少林武术在全球的传播 。

同时,南少林文化也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游客们来到南少林寺,不仅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寺庙建筑、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观看精彩的武术表演,亲身感受南少林武术的魅力 。莆田南少林寺所在的九莲山风景区,景观资源丰富,除了少林寺外,还有九华叠翠、紫霄怪石、关帝庙等自然景观,以及九牧祖祠、澄渚书堂、九华山摩崖“虫文鸟篆”的仙篆文字,还有海上女神林默娘、三一教创始者林兆恩、民族英雄林则徐、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史迹和石刻等人文景观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南少林寺作为中国武术和佛教文化的瑰宝,无论其位于莆田、泉州还是福清,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它的选址之谜、波澜壮阔的历史、独具魅力的武术文化以及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珍视 。通过对南少林的研究和了解,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在未来,南少林寺能够继续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















发布于 2025-05-21 11:22
收藏
1
上一篇:土生土长的锦州骄傲!盘点知名度前十的锦州籍演员明星 下一篇:TVB老戏骨陈鸿烈,左冷禅经典再现,盘点五大电视剧代表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