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主办、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协办的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在深圳开幕。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迎接‘剧’变,变与不变”之主题,共同探讨中国剧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国出席并致辞。

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开幕式暨主旨演讲现场。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 供图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侯鸿亮表示,电视剧作为时代情绪的纽带与精神的刚需,必须回归内容本质,关注观众需求。观众的选择更加主动,对品质的要求更为明确。平台与制作公司需转变思维,摆脱“流量思维”与“长短之争”,注重剧集的叙事深度与社会价值,推动内容创新,凝聚行业健康发展动能。电视剧行业需要更多具备创新思维的年轻创作者、技术者和管理者,通过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虚拟制作等手段,提升视听品质与生产效率,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双赢。行业的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平台方应支持优质内容的创作,制作方应专注内容的打磨,资本方应给予“耐心资本”的支持,监管方应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

“短剧并非近些年的新生产物,而是随着市场变化,电视剧形式的一种自然回归。微短剧作为电视剧创作的新形式,仍具有发展潜力,但需要更加注重内容深度与艺术价值,避免过度娱乐化。”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长郑晓龙认为,严肃性与娱乐性之间的平衡是创作成功的关键,只有做到既能娱乐观众,又能启发思考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微短剧要想长久发展,除了在形式上进行创新,更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和质量。微短剧的体量虽然小,但并不意味着在叙事、逻辑、细节等方方面面可以敷衍了事,它同样需要精心打磨,需要深刻的主题和复杂的人性刻画。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介绍,腾讯视频始终把“艺术与科技驱动的在线视频娱乐引领者”作为目标,强调好剧不仅要具备艺术价值,还要兼顾商业价值,提出了通过剧本质量、演员选择和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提升作品质量和市场回报。演员的选择更注重角色的适配性和投入度,而非单纯的流量和市场热度,这些都为提升作品的艺术性打下了坚实基础。腾讯视频通过严格的成本管控和多元化收入渠道来提升剧集的商业回报,并推行“严控制作成本、对赌后验激励”的合作模式,促进创作者与平台的共创。

开幕式上发布了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等单位编写的《2024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报告通过详实的市场数据,直面行业困境与成果,力图为剧集产业找寻新的航向。报告显示,优质IP持续发力,现实题材展现强大生命力;悬疑题材井喷式增长,传统题材稳中求新;电视剧续集热度不减,原班人马回归成破题之法;“类型+”与技术创新,突破谍战剧固化模式;平台深度参与内容制作,微短剧竞争加剧;女性仍为追剧主力军,男频剧破圈层现象显著;短视频平台赋能剧宣,微信视频号影响力上升。
大会除主旨演讲外,还策划了平台年度趋势与市场需求发布活动、“金树林·绽放之夜”年度盛典及多场产业专题对话。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朱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