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悬疑剧困局,为何屡屡陷入“小镇往事”的怪圈?

中国悬疑剧走不出“小镇往事”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题材选择和创作惯性":悬疑剧作为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题材,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形成一种惯性。许多编剧和导演在创作悬疑剧时,可能会不自觉地选择“小镇往事”作为背景,因为这样的故事往往具有较为封闭的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营造出悬疑和紧张的气氛。
2. "市场偏好":观众对于悬疑剧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现象。小镇往往具有较为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此外,小镇的神秘色彩和故事性,也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 "创作资源和条件":相较于都市、乡村等场景,小镇的拍摄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且在场景布置、道具准备等方面相对容易。因此,很多悬疑剧的制作团队会倾向于选择小镇作为故事背景。
4. "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许多悬疑故事都源于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小镇往往与这些故事有着紧密的联系,使得悬疑剧在创作过程中更容易借鉴和发挥。
5. "政策导向":近年来,国家对于影视行业的政策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悬疑剧的创作。比如,一些政策鼓励扶持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这也使得悬疑剧创作倾向于选择小镇作为背景。
为了打破这一现象,悬疑剧的创作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1. "拓展题材范围":

相关内容: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王芊一 记者 张友发

界面新闻编辑 | 张友发

2025年上半年,国产悬疑剧仍在疲软期,《沙尘暴》《棋士》《黄雀》《乌云之上》《借命而生》等剧接连上映,但热度大部分未达预期。其中口碑最好的应该是《沙尘暴》,虽然热度不温不火,但是豆瓣开分高达8.1分。

《沙尘暴》是一部人们所熟悉的“社会派悬疑”剧,故事发生在转型时期的西北小镇,讲述了被时代裹挟的小人物们的一生。这类剧的巅峰可以追溯到两年前的“神作”《漫长的季节》。观众对这类作品的情绪十分复杂,一方面感到审美疲劳,一方面却依然保持惯性的亲近。

近年来,国产悬疑探案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小镇往事”模式,故事总是发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小镇边陲,围绕着几代人复杂的人际关系展开。但其实,侦探悬疑本来应该是充满“陌生人”的现代都市之产物。爱伦坡笔下的侦探杜宾活跃在巴黎,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是伦敦的代言人,菲利普·马洛这个硬汉侦探角色生活在洛杉矶。民国时期,侦探霍桑、鲁平也在上海大显身手。

学者战玉冰在《现代与正义: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研究》中指出:传统乡土社会是不需要侦探的,因为人人知根知底。只有在大城市中,人人都是陌生人,侦探才需要通过碎片化的认识,找出茫茫人海中的“那个人”。

《现代与正义》
战玉冰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2-10

经过漫长的发展,虽然大城市不再是侦探和罪案的唯一舞台,但它依然是悬疑探案剧最重要的舞台之一。可是,细数中国悬疑探案剧,虽然也有《白夜追凶》《猎罪图鉴》《摩天大楼》等都市感较强的作品,但是朦胧封闭的小镇、荒凉混乱的边陲,以及覆盖其上的时代滤镜,无疑更能代表近几年的国产悬疑剧。

除了制作成本、跟风效应等原因,我们也试图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为什么中国悬疑探案剧缺少现代“都市感”,总是走不出“小镇往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悬疑探案剧的特色是否也禁锢了其发展?

当社会派遇上小城镇

“社会派悬疑剧”的爆火,离不开社会派推理小说在中国较高的接受度。20世纪50年代,松本清张创作了推理小说《点与线》,开创了社会派推理的先河。在社会派推理小说中,案件往往作为引子,引出人性的隐情和社会的弊病。在松本清张之后,森村诚一、宫部美雪、叶真中显等人的作品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但真正使中国读者广泛接受社会派推理的作家,应该是东野圭吾。他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常年位列豆瓣热门推理图书的前两位,奠定了许多读者对于社会派推理的阅读偏好。社会派推理自身的特点也有助于其流行,强调逻辑和诡计的本格推理更像是圈子内部的智力游戏,社会派推理则有着更加广泛的受众,毕竟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现实中。

《点与线》
松本清张 著 林青华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16-6

但是,社会派并不必然与昨日的小城镇相联系。相反,现代都市才是社会派大展身手的舞台,日本的国民刑侦剧《相棒》就是典型的例子。这部已拍到23季的电视剧聚焦于日本东京警视厅的特别部门“特命系”,从青少年犯罪、老龄化社会拍到AI犯罪,一直紧随着社会变迁和网络潮流。

图源:豆瓣

那么,为何我们说到中国社会派悬疑剧,脑海里映出的却总是东北小城或者西南小镇呢?

中国悬疑与都市之间的相对疏离可以追溯到民国悬疑小说的起点。在民国侦探作家笔下,上海是被书写得最频繁的城市。但是,正如界面文化之前的一篇报道所提到的,学者李欧梵认为:即使民国侦探故事发生在上海,作家和城市的现代性之间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指出:程小青创作的《霍桑探案》对城市的阴暗面挖掘不足,这是它最大的问题。

在《现代与正义: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研究》中,战玉冰则介绍了民国侦探小说的“苏州书写”传统。这类作品不再关注繁华的大都市(比如上海),而是聚焦于苏州郊区,表现出强烈的在地化特征。以朱

发布于 2025-05-22 06:52
收藏
1
上一篇:1999年荧屏盛事,盘点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电视剧 下一篇:2006年电视剧盘点,回顾那些年荧屏上的经典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