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发展的科技力量,先进尖端的技术研发,以人为本的科技赋能,正深入改变网络文艺的生态面貌,体现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活力。

人工智能:提升体验的深度赋能

智能技术逐步落地,开始赋能网络文艺生态,深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技术与系统、平台的深度融合,使系统、平台更具竞争力,不断满足用户的多元文化需求,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最终使平台及相关网络文艺内容取得更好的传播力、影响力、辐射力。
5G科技:通讯技术的全新赋能

2020年被视为5G拓展之年,5G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技术不断成熟。文化科技公司普遍认同5G技术将深度赋能网络视听、游戏等内容产业,开始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在5G技术的赋能下,沉浸式视频、互动视频、4K/8K超高清视频将使网络文艺视听效果更为出色,身临其境感更为强烈。云游戏也有望利用5G技术开拓新前景。未来,5G技术的普及会将用户对移动网络的使用体验推向极致,网络文艺内容生产与传播会呈现出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态势。

2021年,“元宇宙”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互联网语汇,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化平行宇宙形态,现实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绝的人们可以通过公共入口连接,以虚拟“化身”进入元宇宙中,开启有别于现实世界的人生体验。元宇宙会在未来为网络视听作品、网络游戏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沉浸、体验通道。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元宇宙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基地,大力助推这一技术快速发展。

2021年,借助区块链技术诞生的NFT艺术也走进大众的视野。这一全新的网络文艺机制利用区块链科技,旨在解决作品的版权问题,致力于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目前,NFT艺术与元宇宙、区块链等技术形态紧密结合,为数字艺术交易、买卖、收藏活动奠定基础。
隐私计算:隐私保护的技术赋能

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据的分析越来越注重隐私的保护,也因此,隐私计算应运而生。隐私计算是指在保护数据本身不对外泄露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析计算的技术集合。未来,在网络文艺平台、App产生大量数据的情况下,如何在保护隐私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将是广大网络文艺企业、机构优化制作、传播流程时需要不断思考的事情。
以人为本:技术向善的科技赋能

随着技术、智能科技对网络文艺全面深入的赋能,技术驱动的艺术创新重构了社会生存方式与人类情感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要大力坚持“以人为本”“技术向善”的基本原则。未来,需要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相结合,以科技延伸人的有限,以人把握科技的方向,才能有效规避技术中心主义,更好发挥网络文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文艺创作生产的繁荣发展。

虚拟艺人 阿喜Virtual influencer Angie
阿喜(Angie)是一位虚拟艺人,她来自异次元的赛博空间,作为平行宇宙中的一员,她与我们相见于数码屏幕。
身为虚拟艺人,她有着邻家女孩一般的可爱外貌和亲和力,在短视频App上收获大量迷友。

元宇宙
Metaverse
元宇宙会在未来建立一个虚拟平行宇宙。在这里,传统的人际互动被虚拟化身(Avatar)的交互所取代。
人们戴上虚拟现实(VR)头盔后,接入数字化网络便能在虚拟时空中学习、工作、生活、娱乐,这是一种全新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将会大大改变人们对现实、环境、艺术等方面的感知。

非同质化代币
NFT(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质化代币(NFT,Non-Fungible Tokon)利用区块链技术,旨在解决作品的版权问题,致力于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
NFT的不可替代性、唯一性、可追溯性,可以解决原本数字艺术品被复制、被盗版的问题。为网络文艺作品的传播、交易、买卖、收藏奠定基础。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

《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是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持撰写的第二部“网络文艺蓝皮书”。《报告》在第一部蓝皮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立足网络文艺实践,以创作生产为中心,揭示网络文艺年度发展的总体特征和显著特点,概括阐述网络文艺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向。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文字 |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