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
不知不觉,老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六年了。
六年,说起来很长,过得似乎又很快,老先生去世,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

自小读金庸,看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
可以这么说,郭靖、胡斐、令狐冲、乔峰、张无忌、韦小宝…就像我的老师...
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教我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何度过漫长而短暂的一生...
这些都是我现实生活中的老师未能教我的东西...
我记得,小时候读《飞狐外传》,读到「第五章:血印石」...
那一天,胡斐听到钟四嫂的故事:
钟四嫂家贫,两个儿子却很乖,安分守己,种菜为生...
当地恶霸凤天南,垂涎钟四嫂家的土地,诬赖她两个儿子偷吃了凤家养的鹅...

凤老爷问:小三子,你今天早上吃了什么?
小三子说:吃我,吃我。
凤老爷拍桌大骂:小三子自己认了,还说没偷?

百般逼迫之下,钟四嫂用一把菜刀,剖开小三子的肚子...
孩子的肚腹之中,全是一颗颗螺肉。



原来钟家家中贫寒,没什么东西裹腹,小哥俩就到田里摸田螺吃。
螺肉很硬,小三子咬不烂,一颗颗都囫囵的吞了下去,因此隔了大半天还没化。
小三子说的“吃我,吃我”却是说的“吃螺”...
好好一个孩子,便这么死在祖庙,钟四嫂也就此疯了。

金庸在小说中备注:吃螺误为吃鹅,祖庙破儿腹明冤,乃确有其事,佛山镇老人无一不知。今日佛山祖庙之中,北帝神像之前有血印石一方,尚有隐隐血迹,即为此千古奇冤之见证。作者曾亲眼见到。读者如赴佛山,可往参观。唯此事之年代及人物姓名,年久失传。作者当时向佛山镇上文化界人士详加打听,无人知悉,因此文中人名及其故事均属虚构。
我记得,看《飞狐外传》时的我,才十几岁...
看到钟四嫂杀子剖腹自证清白,再加上金庸备注“改编自真实事件”,对于十几岁的我产生了巨大冲击,至今无法释怀...
多年后,我在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中,看到六子为了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凉粉剖胃掏粉的情节,再次唤醒我脑海里关于钟四嫂的记忆...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老百姓都不怎么相信法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类的鬼话,说说而已,没多少人当真...
那么,该由谁来主持公道呢?
老百姓看来,与其寄希望于皇帝、大臣、县老爷,不如去期待:有一位拔刀相助的豪侠之士。
就像钟四嫂遇到了胡斐...
金庸是这样描写的...
听完钟四嫂杀子的故事,胡斐拔出单刀,叫道:姓凤的住在哪里?

我们知道...
后来,胡斐为了替钟四嫂一家报仇,追杀凤天南...
他追了大半个中国,从广东佛山,到湖南衡阳,一直追到北京城的天下掌门人大会...
为了杀死凤天南,胡斐拒绝了金钱贿赂,不惜与自己爱慕的女神袁紫衣翻脸...
凤天南到死都想不通,胡斐为什么非杀自己不可...
为了几个素不相识的农民,与豪强为敌,与武林为敌,与官府为敌,和钱过不去,和朋友过不去,和梦中情人过不去...
至于吗?有必要吗?
就像风天南对胡斐说的那样:你何必意气用事,为几个低三下四的人强出头?

这也是年少的我,初读金庸的感动...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见义勇为”,也没听说过什么“人人生而平等”...
是胡斐告诉了我,什么是侠义,什么叫公道,低三下四的人的命也是命...
原来,这世上真有人为素不相识的挺身而出...

大概是小学五年级,我读了《笑傲江湖》...
二十多岁的时候,又重读了几遍...
它是我最喜欢的金庸小说,令狐冲也是我最喜欢的武侠人物...
他从一个名门正派的弟子,成为亡命天涯的浪子,再到众叛亲离的叛徒,最后终于退出江湖获得真正自由...
令狐冲的一生,是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一生的缩影...

金庸在港版《笑傲江湖》后记中写道:聪明才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大多都积极进取。道德标准把他们分为好人和坏人。
政治上大多数时期中是坏人当权,于是不断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想进行改革,另有一种人对改革不存希望,也不想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他们选择退出斗争漩涡,独善其身。这种人被称为“隐士”。
令狐冲,就是一个隐士。

他不想站队...
但名门正派要求他必须站队,亲如父母的师父师娘要求他必须站队,两肋插刀的朋友要求他必须站队,青梅竹马的小师妹也要求他必须站队...
他们说:你不站队,证明你屁股歪了!

他不愿放弃自己的意志,他不愿牺牲自己的尊严,他不愿蒙蔽自己的良心,他不愿高喊“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口号...
但他无力改变这个污糟的世界...
他选择退出江湖...
即便是退出江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刘正风和曲阳没能成功,梅庄四友也没能如愿,你令狐冲当然也不例外...
整部《笑傲江湖》,讲述的就是令狐冲这样一个天真少年,怎么被伪君子和真小人反复迫害,最终看透江湖的伪善,他想退出江湖,却又退不出江湖,他想成为隐士,却又不被允许成为隐士的过程...

金庸说:
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都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长、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不顾一切的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
也就是说,令狐冲的悲剧,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


大约是在35岁之后,我才喜欢上了《鹿鼎记》...
35岁之前,我都觉得这个故事太荒唐了...
近几年,马斯克说的一句话火了: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这个意思,几十年前,金庸就在《鹿鼎记》里表达过了...
从康熙大帝到平西王吴三桂,从反清义士到掌权巨奸,从邪教教主到罗刹国公主,全都被丽春院出生的小流氓韦小宝耍得团团转...
这个世界,不是个草台班子是什么?
所以,不要对这个粗陋的世界失望,因为你所抱的希望,原本就是一种错觉,一具幻象,一个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
想开点,带着看笑话的心态,像韦小宝一样游戏人间...
生活好像就变得容易了...
笑红尘 (Single Version),陈淑桦

说回金庸先生已经离开我们的六年...
这六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但你仔细想想,也没什么新鲜事,这些年发生的一切,都曾在金庸小说里发生过...
金庸说:我写武侠是想写人性...
人性,哪有什么新鲜事...
但是,金庸小说中那些豪杰侠士们,他们身上那些美好的品质,虽然在现实生活近乎绝迹,但我们仍然相信,他们真实存在,至少曾经存在过...
比如,胡斐为钟四嫂一家的拔刀相助...
比如,杨过和小龙女的永不相负...
比如,黑木崖的血雨腥风中,令狐冲坚决不向任我行下跪...
比如,郭靖对成吉思汗说: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
成吉思汗马鞭打个圈,道:那也不过这般大小。
郭靖道:那你杀这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这么多国土,到头来又有何用?
成吉思汗默然不语...

金庸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影响了至少几亿中国人...
儒雅风流的陈家洛,侠之大者的郭靖,豪气干云的萧峰,潇洒自如的令狐冲,狡黠油滑的韦小宝…
似乎都是中国人的某个侧面。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
始于书剑飘零,终于逐鹿问鼎;始于乾隆的少不更事,终于康熙的老谋深算;始于红花会,终于天地会;始于天山,终于鹿鼎山;始于残缺的英雄,终于完美的流氓;始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忧郁,终于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强自宽解;始于书剑,终于鹿鼎;始以江山,终以天下…(引自傅国涌著《金庸传》)
这十五部武侠小说,也纪录了金庸本人的心路历程,从天真到成熟,从浪漫到真实,从陈家洛到韦小宝…

金庸说:
中国人深知人性弱点,善于利用别人的贪婪、虚荣、骄傲、好色、愤怒等七情六欲。但另一方面,我们重视温情、家庭、亲情、友谊,人与人之间少极端,不爱打官司,不喜欢做到无法转圜的地步。“仁义礼孝”等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尽管大家未必能做到,但都知道是好事,认为理应如此。
这是我见过,对中国人最客观,最理智,也是最深情的概括...

自古以来,官府都不喜欢侠士...
正所谓:侠以武犯禁...
表面上看,是说侠客破坏了法律,实际上侠客本身就是对体制的挑战,是不安定因素...
但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
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不公平和不正义,个人权力无法得到保护,冤屈没办法申诉...
那么,我们的内心,就永远需要一个侠客...
金庸先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世界:
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恶人终将遭受恶报...
如果法律不能保护善良的人,那就会有豪侠义士为你拔刀相助...
在金庸先生的世界里...
郭靖把成吉思汗说得沉默不语...
陈家洛面斥乾隆,皇帝被说得汗流浃背...
郭靖的踏实,乔峰的豪气,杨过的叛逆,狄云的单纯,张无忌的软弱,令狐冲的不羁,胡斐的侠义,韦小宝的狡猾...
他们的善良,他们的勇敢,他们的奋斗,他们的功成名就和一败涂地...
他们是这滚滚红尘中的众生相,他们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偶像,我们想要成为却又没能成为的样子...
这个没有你的世界,越来越没意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