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晚,由王通执导,万茜、饶晓志领衔主演,全程取景于贵州的电影《长夜将尽》夺得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和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6月25日,该片总制片人王雪茵接受天眼新闻记者采访时谈道,这部电影见证了她与贵州这片土地的联结。

王雪茵与《长夜将尽》的缘分始于10年前。彼时负责挖掘新导演的王雪茵,通过王通导演的短片《吉日安葬》认识了他,但是当时没有达成合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王雪茵用这句话来形容与王通的本次合作。
王雪茵回忆道,与王通见面是源于万茜和万茜的经纪人玉妈,她们推荐《长夜将尽》,于是在探讨《长夜将尽》这一项目时,王通对影片的构想和陈述让她感动哭了,“印象特别深刻,我当时就跟王通说,我们一定尽力把这部片子拍好。现在,也特别感谢王通导演对创作初心的坚守。”

万茜在电影《长夜将尽》中饰演保姆。
2023年,《长夜将尽》项目正式启动,全程在贵州取景拍摄。王雪茵表示,选择老龄化作为核心议题,是因为“这是现今值得探讨的话题”。影片的创作思路是“希望通过最真实、现实的表达,掺杂浪漫的状态,以现实基底质感引发社会关注。”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贵州作为故事舞台时,王雪茵表示,“首先是因为志哥,也就是监制饶晓志。这是他的家乡,我们公司很多戏取景于贵州,没有志哥也不会有这部戏。同时,贵州是具有多元感的,这种特质与剧本中对老龄化议题的多视角解读完美契合。我们希望引发社会关注,而贵州丰富的视觉呈现为这种表达提供了沃土。”

电影《长夜将尽》剧照。
在王雪茵看来,不同于“3D城市”重庆的现代赛博魔幻感,贵阳立体盘错的立交桥映射的是一种“野蛮生长的生命力”,这种特质恰好暗合了电影对老龄化议题的思考。“在这里探讨老龄化议题,更能展现一个真实发展中的中国社会。”
王雪茵认为,这种“野蛮的生长力”不仅是电影与贵州之间的羁绊,也体现了贵州电影人的性格特点。她举例说,比如影片监制兼主演饶晓志导演,就是从戏剧领域一步步转向电影导演,从《无名之辈》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再到本次在影片中担任男主角,每一次都在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他的韧劲和生命力,以及对这个世界所呈现的色彩,与这片土地上的精神内涵都是一致的。”王雪茵说。
展望电影市场,王雪茵认为目前整体处于相对平缓的发展阶段。“但是对贵州而言,则处于逆势而上的阶段。”一方面,多彩贵州的自然风光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显著的资源性优势;另一方面,贵州的人文风情同样有优势。“许多贵州籍电影人对家乡的热爱,为当地电影发展带来了优势,例如毕赣、饶晓志、章宇等影人形成的群体效应,对贵州电影的发展促进有很大的驱动作用。”

王雪茵工作时。
对于王雪茵而言,贵州不止是一两部电影的拍摄地。“过去三年,我每年都会在贵州待上很长时间,在这里我们拍了《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消失的大象》,再到这部《长夜将尽》。”王雪茵笑言,现在常常说自己是“回贵州”。
无论是在贵州的拍摄经历,还是在贵州所感受到的情感,抑或是贵州独特的美食文化,都给王雪茵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地摊火锅、羊肉粉、酸汤牛肉等贵州地道美食在北京也陆续开了分店,这些店也成为我的‘定点’店铺,朋友们还经常说我养成了一个‘贵州胃’。”
王雪茵表示,每次在贵州的拍摄体验都很好,希望这些美好的成绩与回忆能够得到延续。“目前公司正有一部与贵州有关的项目正在开发中,待到相关灵感汇聚后,预计会再次‘回’到贵州创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珊珊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明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