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战士IP经久不衰,改编电影却屡屡碰壁,揭秘其难以跨越的改编困境

《毁灭战士》(Doom)这个游戏IP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独特的游戏体验":《毁灭战士》以其快节奏、高难度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体验著称,玩家在游戏中需要迅速反应和精准射击,这种体验很难在电影中完全还原。
2. "文化影响":游戏中的暴力美学、黑暗幽默和末日背景等元素在玩家中产生了广泛的文化影响,这种影响在电影改编中可能难以复制。
3. "角色塑造":游戏中的主角John Carmack是一个无名的士兵,没有深入的性格背景,而电影通常需要更复杂的角色塑造,这为改编增加了难度。
以下是《毁灭战士》IP难以改编成电影的一些具体原因:
1. "视觉呈现":游戏中的场景和动作往往需要快速切换,这种动态的视觉风格在电影中难以完全复制,可能会导致观众感到不适。
2. "叙事结构":游戏的叙事通常是线性且紧凑的,而电影需要更加复杂的叙事结构,这可能会让《毁灭战士》的粉丝感到不适应。
3.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暴力和死亡的态度不同,电影改编需要考虑到这一点,而游戏中的暴力元素可能会在电影改编中引起争议。
4. "技术限制":尽管现代电影技术可以模拟游戏中的视觉效果,但电影在时间、成本和演员等方面存在限制,这可能会影响改编的质量。
5. "市场风险"

相关内容:

《毁灭战士》在电子游戏领域的地位,基本可以类比《异形》在电影领域的地位,那么为何它没有成功地改编成电影呢?

《毁灭战士:永恒》现已登陆PC、PS4、Xbox One和Stadia平台,万年不变的主角毁灭战士老哥再次向世界证明自己宝刀不老,在FPS游戏层出不穷的今天,依然凭借自己特有的魅力牢牢掌控着半壁江山。算起来,《毁灭战士》自从最初登陆MS-DOS以来已经战斗了27年,基本上相当于电子游戏界的《异形》。

《异形》有着科幻/太空探索的外衣,搭配了幽闭/黑暗的惊悚恐怖内核。某种程度上《毁灭战士》也有着类似的配方,只不过它的恐怖来源更多来自游戏的难度,而非那种不确定敌人在哪里的焦虑和不安。

二者之间的类似并非无稽之谈,在早些时候的一次问答互动活动中,《毁灭战士》的首席程序员John Carmack曾直接表示,《毁灭战士》的灵感来自《龙与地下城》《鬼玩人》和《异形》。

《毁灭战士》的IP曾经两次改编成电影,大多数人熟悉的是2005年的那部《毁灭战士》,里面还有巨石强森。虽然那部电影是不折不扣的失败作品(据报道成本约为7000万美元,而票房只有5800万美元),但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后,如今已经成为一部小众的经典电影。纵然有种种缺陷,但片中最后部分的第一人称长镜头堪称全片高潮,是粉丝福利,也是最具代表性、先锋性的一幕。

第二次改编,是去年由Tony Giglio导演的《毁灭战士:灭绝》,这是一部音像版作品,也就是没有在院线上映。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B级片的廉价气质,特效镜头甚至都不如2005年的那部《毁灭战士》。基本上没人看过也没人听说过这部电影,因为它真的有够烂。

《毁灭战士》系列在2016年成功重启,今年又再次获得成功,这样一款简单粗暴、血脉贲张的枪战动作游戏,按理说改编成电影是很容易的事。我们看到了《大侦探皮卡丘》《刺猬索尼克》已经相继获得成功,好莱坞制片人们真的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让《毁灭战士》获得应有的电影改编待遇。

不过话说回来,真正符合玩家们预期的《毁灭战士》电影恐怕不能像《皮卡丘》和《索尼克》那样老少咸宜,必须达到R级的血腥程度才不枉付它的名号。但其实这也不难做到,我们已经知道《真人快打》的电影项目重启就以R级的评级作为目标,将以血浆和内脏呈现该系列的核心要素,如果这部电影能够获得观众认可,毫无疑问将为未来的《毁灭战士》电影提供重要参考。

想象一下,如果《毁灭战士》能够融合游戏中的恶魔/地狱/血腥画风,与简单粗暴的复仇/拯救剧情,再搭配玩家们喜闻乐见的第一人称视角,一定能够引起玩家的共鸣,也能吸引到一批热衷于恐怖片的观众。

不过目前《毁灭战士》的粉丝们肯定还是要把《毁灭战士:永恒》反复玩穿,如果这款新作的销量爆棚,无疑会成为续作及改编电影项目的市场依据,相信《毁灭战士》席卷电影屏幕也只是时间问题。

发布于 2025-07-01 10:23
收藏
1
上一篇:深海潜行至宇宙边缘,盘点七部绝佳科幻恐怖电影,挑战视觉极限的惊悚之旅 下一篇:抑郁症患者福音!赛博神医力荐,映众RTX 5080畅玩毁灭战士新作出奇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