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血奴鹦鹉
JTR:Jack The Ripper 开膛手杰克。
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间,于伦敦东区的白教堂一带以残忍手法连续杀害至少五名妓女的凶手代称。犯案期间,凶手多次写信至相关单位挑衅,却始终未落入法网。其大胆的犯案手法,又经媒体一再渲染而引起当时英国社会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欧美文化中最恶名昭彰的杀手之一。
美国联调局(FBI)对连环杀手的定义如下:谋杀至少3个人,并在作案期间存在“冷却期”,与短时间内,在同一地点展开大屠杀的大规模杀手,又或四处逞凶杀人的疯狂杀手有别。所谓“冷却期”,就是指两宗谋杀间隔的那段时间,连环杀手这段喘息的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可为1、2天甚至是几个小时的,长的有1个月甚至数月,通常连环杀手通过一次“谋杀体验”使自己兴奋情绪达至一个高峰后,需要一段时间平静下来,回味并总结这段亢奋经历,改良行凶方法。
===引用完成的分割线===
JTR应该不会是历史上第一位连环杀手,而他(她)的确是第一个引发社会关注并且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连环杀手,随着靠谱或不靠谱的嫌疑犯的名单不断增加,那个于百年前的夜里游荡白教堂的神秘身影不断出现在音乐、玩具、动画、电影、书籍、游戏等等大众文化之中。
关于JTR的身份,比较靠谱的推理大概有:马塔古.约翰.杜立德(律师私立学校老师)、塞维林.安东尼诺维奇.克拉索威斯基(有可能懂得一点医学知识的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后来因毒杀三名女子的确切罪行处以绞刑)、阿朗.柯明斯基(有精神问题的伦敦犹太人社群成员)、麦可.奥斯卓(职业骗子)、约翰.皮札(鞋匠)、法兰西斯.塔布莱特(职业骗子,专长是伪装成专业医生行骗)、汤玛斯.尼尔.克利(医生)、弗雷德瑞克.贝瑞.汀尼(一个水手)、罗伯特.道森.史蒂芬生(神秘学与黑魔法深感兴趣的记者兼作家)、路易斯.卡罗(Lewis Carroll)、亚历山大.培达钦科(不确定是否真实存在的俄罗斯帝国秘密警察)、法兰克.迈尔斯(画家)、华特.席格(画家、演员)、法兰西斯.汤普生(诗人)等等等等。在这场大猜测中还有一群人专注地认为这是一场皇家阴谋,他们坚定地认为这是为了维护艾伯特.维克多王子可能犯下的某些错误的不检点行为而实行的一场有组织有预谋并已经买通了警察局的一场犯罪,这一场阴谋的主要嫌疑犯有王子的导师詹姆斯.史蒂芬、维多利亚女王的好友皇家产科医生约翰.威廉爵士、皇家内科医生威廉.魏希.古尔爵士等等。
电影《来自地狱》以一种略带悬幻色彩表现方式表现了皇家阴谋论的观点,起因是艾伯特.维克多王子与一位伦敦白教堂区的妓女相爱并举行了婚礼,很快他们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皇室自然不会允许这样一位有可能影响皇位继承动摇政治根基私生子的存在,在维多利亚女王的暗示下威廉.魏希.古尔爵士开始暗合黑魔法仪式的屠杀工作,具有一种超自然感应力量的警探弗雷德.艾伯林隐约觉察到了危险,他开始了调查。凶案不断发生,背后的真相越来越明晰,凶手终于在准备杀死玛丽时犯下错误杀死了玛丽的朋友,玛丽带着刚刚出生的孩子离开伦敦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艾伯林最终也没能抓到凶手而是死于吸食鸦片过度。约韩尼.德普带着神秘气质的表演为艾伯林这个悲情警探加分不少,但在他的份上原本恐怖的情节与画面也显得没那么吓人了。
关于开膛手杰克的电影作品还有很多,直接以他的名字作为电影片名的电影中有一部赫苏斯.弗朗哥拍摄的恐怖片,不过这部电影拍得实在是够糟糕的,对于恐怖气氛的把握不够好,又没有营造出应有的悬疑氛围,其中对于凶手是一名医生的推理也不能令人信服;动画《名侦探柯南之贝克街的亡灵》中开膛手杰克又化身成一个为母亲复仇的疯子,这一推理更是漏洞百出,不过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电子游戏当中,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正常的;日本动画中出现JTR形象的作品实在是不少,在《侦探学园Q》、《毒伯爵该隐》、《噬魂师》等作品里都有关于这位凶手的相关推理。
不知道是不是连环杀手们有了学习的榜样,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或者是好莱坞的编剧们自己胡编出来的电影作品一个接一个地开始挑战观众们的心里底线了。
连环杀手大多存在着心理问题,或者因为其对社会不满,或者因为身体病痛,或者因为某种人格出障碍,或者因为童年时的生活(心理阴影),他们多数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有着正当的职业,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连环杀手案件的破获过程非常困难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都是因为一些巧合或者是警探无意中的发现或者是凶手不小心犯了一个错误而导致被抓获,而被在他们被捕之前几乎不会有人当他们与连环杀手联系到一起, JTR并不是世界上首例连环杀手,但是他开创一个全新的恐怖时代,他犯案时的大胆令人瞠目结舌,经过当时媒体的渲染以及他敢于嘲弄当局的态度再加上百年以来一直没有人能够拿出确切的证据来证明JTR的真实身份,这个神秘的杀手不停地以各种形象和身份出现在电影、电视剧、动漫、音乐等等不同的领域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已经成为了恐怖的变态杀手的代言人之一。
连环杀手总的来说都是精神存在问题的一群人,暂时不管心理医生们可以将这群人再细分为多少种类,电影中的连环杀手几乎涵盖了所有连环杀手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因为身体的病痛或缺陷而引发精神疾病的杀人狂
(Andrei Chikatilo)
在世界十大连环杀手排行榜中有一个将受害者虐杀后烹煮吃掉的“罗斯托屠夫” Andrei Chikatilo,他是个老师,一个快乐的已婚男人,但是他存在着一个男性不愿意公开的秘密——ED,但是据他自己称在受害者断气之后,他这个毛病暂时就能解决。从1978年到1992年他在广阔的俄罗斯大地上疯狂杀死了至少53人。因为生理出现了问题就要杀人实在令人费解,但是这一类的连环杀人凶手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
根据他的行为俄罗斯电影人拍摄一部名为《Citizen X》的电影,不过电影继续着俄罗斯电影又闷又长的套路,看得人直想睡觉。
和“罗斯托屠夫”类似的连环杀手还有“密尔沃基怪物” Jeffery Dahmer,他是《沉默的羔羊》中食人魔鬼汉尼拨的原型之一。
《十二宫杀手》中打入演播室的那个电话中的男人声称自己“头痛,痛得头都快裂开了”,他只有在杀过人之后才会觉得病痛减轻,直到下一次头痛症状出现之前他不会再去杀人,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案例,这个打进演播室的电话应该也是确有其事的,一个人头痛时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估计是没有头痛症状的朋友难以想像的,我自己有严重的偏头痛的毛病,头痛发作时曾经砸杯子撕枕头,最离谱的一次我居然一拳头打破了窗户玻璃,幸好通过中医的调整之后控制住了头痛发作的频率和痛苦感,不然我还会做出什么离谱的事来我自己都不知道。因为头痛难忍而举起屠刀的人物并非只有十二宫杀手,不记得是在什么时间什么资料(或者是小说?)中看到过一个用斧头杀人的女性连环杀手,她将受害者关到自己的家里像待宰的羔羊一般等待着她头痛病发时举起利斧,受害者被杀害时通常都已经饿得皮包骨头,而这位女杀手的实际工作是一名教师。这一类连环杀手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他们所造成的危害却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平时根本不会有人会看出身边的那个人就是变态杀手。
二、生活压力过大造成的人格分裂
反映这一类杀人狂的电影中的代表作品应该是《美国精神病人》,帕特里克.贝特曼(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是华尔街的的年青精英,英俊、聪明、富有,他可以风趣幽默帅气逼人,但是一到夜晚他就变成了一个喜欢四处游荡的魔鬼,带妓女回家玩玩3P已经足够恶心观众了,他居然还把两个拿钱做事的女孩弄得遍体鳞伤,他应该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但是他的内心空虚到了极点,虽然身边有一群看似和睦的朋友,但一个一个不是上别人的女友就是有隐约的BL倾向,每天除了比谁的名片印得更具个性之外以乎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方式,他们甚至连谁是谁都记不清楚。股票经纪人这个行业一向是出现精神问题的高发人群,帕特里克.贝特曼并非个例,听着高雅的音乐将受害者的脑袋劈开,疯狂地将其肢解开来,这一切是真的发生过?还是他疯狂的大脑里的一点点幻想罢了?电影的结局让观众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这个人疯了应该是真的。
具有双重人格的连环杀手电影拍摄得比较真实的还有一部名为《魔鬼双面人》的电影,由凯文.科斯特纳扮演的布鲁克斯先生是个富有的商人,他善良和蔼,是个好丈夫好父亲,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人会是嗜血杀人狂“拇指纹杀手”,电影的布鲁克斯先生有一个冷静的分身马歇尔(威廉.赫特饰),他们一唱一和,一个负责具体实施杀人过程,另一个做为忙观者和策划者冷静地观察着布鲁克斯的一言一行并做出精准的分析。布鲁克斯在一次作案之后没注意拉上窗帘,行凶过程被一个业余摄影师拍了下来,摄影师没有去报警而是想要参与到这一刺激的行动中来,在布鲁克斯与马歇尔的精密策划细致布局之下,倒霉的摄影师被杀死之后还被警方当做“拇指纹杀手”的替罪羊。一部犯罪题材的电影其实拍到这个份上就已经够精彩的了,但电影中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布鲁克斯还在上大学的女儿因为怀孕回到家中休养,精明的马歇尔通过蛛丝马迹分析出小姑娘的突然回家不仅仅只是因为不小心怀孕而是因为她继承了父亲的嗜血基因一斧头劈死了自己的男友,不过由于她是第一次做出这样的行为而感到了害怕才跑回家里,为了帮助女儿摆脱困境布鲁克斯用同样的方式杀死了无辜的一家人,这时电影才揭开了布鲁克斯真正的面纱,他连环杀手的身份不仅仅只是“拇指纹杀手”而已。像这样一个好邻居如果住在你的隔壁,你是会害怕还是继续拿他当个好人呢?
双重人格就已经令人觉得毛骨悚然了,《致命ID》中却给出了一个让我差点崩溃的人格分裂模式——拥有十种不同人格的杀人凶手艾德,雨夜、沙漠中的汽车旅馆,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环境里十个相互完全不认识并且都具有怪癖的陌生人,虽然观众已经熟悉了“最不具威胁的嫌疑人就是大BOSS”的模式,但看到这样一部电影时还是会被情节所吸引。
三、认为自己是在替天行道的“救世主”
(Charles Manson)
杀害了著名导演波兰斯基一家五口(这个数字并不包括他未出世的孩子)的杀人犯CharlesManson组织了一个宣称他将要发动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末日种族战争,而只有成为他的信徒才能存活下来,在这个杀人集团中Charles Manson扮演着世界救世主的角色,这一类连环杀手的杀人方式通常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他们的举动在自己的眼中看来是在替天行道或者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其中有一些是独立行动而有一些是组织起一小群信徒集体行动。在电影世界中《来自地狱》中的威廉.魏希.古尔爵士所采用的带有黑魔法色彩的仪式式杀人方法应该是具中的典型之一。
电影中出现的最具“救世主”色彩的变态杀手应该是《七宗罪》中约翰.杜,他认为自己是在惩罚世间的罪恶,“七宗罪”是宗教中对人类罪恶的指代,指是的“暴食、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愤怒” ,约翰.杜不停地喂暴食的胖子食物,直到受害者撑死;逼贪婪者参考沙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中对待贪婪的犹太高利贷者的判断一样割下自己身上的一磅肉;把懒惰者捆在床上一年之久,直到受害者变成活体木乃伊;对淫欲采用让其死在装上刀具的SM用品之下;先让骄傲者毁容再让其选择是以丑陋的模样继续活下来还是自杀;最后利用警探的愤怒心理杀掉了拥有嫉妒心理的自己。这是一个完整的杀人布局,约翰.杜有足够的耐心去杀死一个又一个的受害者,而他的理由是“杀身以成撒旦之义”他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电锯惊魂》中的赛特有点特殊,首先他是癌症晚期患者,随时都有可能死亡,而他正是在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时才成为连环杀手的,他抓到受害者,告诉他们生命是多么的珍贵而你们却在浪费生命,是继续活下去还是让自己受到一点伤害?你自己选择。然后游戏开始,赛特的游戏规则实在是太过变态,几乎没有人可以活着完成他的游戏,在死亡游戏的过程中,赛特完全不用动手,他只是动动嘴给点提示或者干脆躺倒在血泊之中去做一个旁观者,赛特可以向世界宣布他是道德的审判者,也许他自认为自己是上帝,不过他的所作所为比撒旦还要可怕。第一部中看到戈登医生拿着手锯开始锯自己脚踝的时候,我那根已经快到绷到极限的神经差一点断掉,想想都觉得腿痛。他就是一个披着道德名义的魔鬼,他一直坚持到死都没有忘记继续着他的游戏。
西班牙电影《一个连环杀手的日志》中的连环杀手安东尼奥杀人的目的是为了“净化”妓女或者其它自甘堕落的人的灵魂,又是一个看似伟大纯洁的魔鬼,电影的结局拍得有点突然,安东尼奥被警察抓到后被审患有精神疾病入狱3年,出狱后他将自己的日记寄给了警方从此逍遥法外。
四、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杀人
Edward Theodore Gein,被捕时警方在他的家里发现了人皮造的灯罩、由人头骨所造的汤碗、头骨床头布置和由乳头造的皮带等等等等人体工艺品,仿佛他杀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收集这些物品。
他的“事迹”被无数次改编为恐怖电影中的变态杀手,例如《精神病患者》中那位将自己的母亲做成人皮玩偶的旅店老板就以其为原型。
电影《香水》中为了制造出独一无二的香水而杀死少女取得其休香的杀人狂格雷诺耶实在令人费解,他出生在臭气熏天的巴黎鱼市里,拥有超人的嗅觉而自身完全没有体味,他迷恋着世间的各种气味,为了制造出一种只属于自己的气味他疯狂地杀死了十二名处女并取得了她们的体味,各种香味混合之后的气味仿佛来自天堂,格雷诺耶从容离开了处决现场后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将香水全部倾倒在自己身上之后从容地让臭哄哄的鱼贩们将自己生吞……幸好这个故事只是个传说而已。
《沉默的羔羊》中的野牛比尔也是这一类形,詹姆.伽姆对自己的性别很不满意,在做了两次变性手术后他还没有完全变成女性,所以他开始抓走身材较胖的女性,在她们饿了几天皮肤变得松弛之后将其杀害并割下她们的皮肤,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做一件有真的女性乳房的人内背心。我只能说这家伙是个疯子。
《人体切割》里的变态杀手将受害者杀死之后留下了人体的不同部分并将这些部分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人体,真不知道这个疯子是不是看了太多B级白恐怖电影而迷上了“科学怪人”(科学家从墓地里刨出残缺的尸体组合起来的怪物)。根据1970年发生在纽约的真实未破案件改编的电影《字母杀手》中还逍遥法外的凶手杀人的目的并不明确,不过他杀死的孩子的名字、姓氏与被害地点的首字母都是相同的,从这一点来看这个凶手要么是一个偏执狂要么就是有着他的某种目的,电影拍得不像悬疑侦探类而更像灵异类的电影,女警官梅根在被害女孩的灵魂的指引下慢慢靠近了真相却没有人会相信她,在被关进精神病院之后,梅根身边出现的女孩的灵魂越来越多而她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去帮助那些可怜的受害者。
五、只是为了杀人而杀人的暴虐型杀人狂
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类连环杀手的代表人物也许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过一位被媒体称为“夜间狙击者”或“恶魔的门徒”的连环杀手Richard Ramirez,这位一年之内杀死至少19人的魔鬼在会在杀人之后留下他的标志——一个倒转的五角星。在西方符号学中倒转的五角星代表着撒旦,他没有特定的杀人目标,也没有特定的杀人方式,被捕后的Richard Ramirez狂妄至极,在被判处死刑时留下一句“人终归一死,各位迪士尼乐园再见!”。
《连环杀手的肖像》系列电影中出现的连环杀手的作风也是毫无指定目标的,这个系列电影的原型人物是1960-1983年期间杀死了至少150人(据凶手自称这个数字是360-600人)的Henry LeeLucas他的名言是:“我喜欢杀人就好像其他人喜欢散步罢了,只是嗜好不同。如果我需要猎物,我只需到街上去随便找一个。”
(Henry Lee Lucas)
完全只是为了杀人而杀人,听来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却很对好莱坞编剧的胃口,于是就有了血肉横飞的《德州链锯杀人狂》,虽然这部电影也是改编自真实的案例(上文中提到过的Edward Theodore Gein),但编剧和导演放大了凶手杀人的过程,人皮缝制的面具显得如此狰狞恐怖,再加上链锯的声音只会让观众感到心惊肉跳,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与画面应该是参考了香港恐怖片《人肉叉烧包》,如果有朋友不觉得恶心的话完全可以将两部电影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可怜的黄秋生,因为一部恐怖电影成为了香港影帝却也从此被扣上了“变态”和“烂片之王”的帽子,至少有十年的时间我一看到他那张脸就觉得恶心。
《天生杀人狂》里的米基和梅丽杀人的动机好像更简单——因为我们不爽!在媒体的大肆报道和渲染之后这对杀人狂夫妻成为了年轻一代的偶像,甚至有追随者认为只有被他们杀死才是真正的“追随者”,就连一直追踪这对夫妻的记者都甩掉了摄像机大叫:“我也要杀人了!”这根本就是一场全民的疯狂秀,电影反映的是美国社会中年轻一代的堕落疯狂:杀人者是疯狂的,电视台的导演、真人秀的主持人、电视观众也是疯狂的,就连抓到米基和梅丽的警察杰克.斯卡内蒂和典狱长杜埃.克瓦斯基也都不正常,一部电影里就看不到一个稍稍正常一点的角色出现,看过之后只能说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六、衣冠禽兽型式的反社会者
(Theodore Robert Bundy)
一个品学兼优,高大英俊还是运动达人的著名大学的模范生Theodore RobertBundy还有另一重身份“校园杀手”或“密尔沃基怪物”,他以自身迷人的魅力女大学生一起外出游玩,然后将其杀害,这个优等生杀人魔鬼于1989年被判处死刑。
反映这一类型的连环杀手的经典电影当然是《沉默的羔羊》,这是一部突破了传统恐怖电影的全新惊悚类电影,在继承了希区柯克式悬念电影的剪辑与拍摄技巧的基础上融合了传统恐怖电影的音乐以及恐怖气氛的营造,同时也吸收了推理侦探类电影的推理技巧,开创了心理悬疑电影的先河,为之后拍摄的《七宗罪》、《十二宫杀手》、《字母杀手》等电影的出现开创了良好的局面,《沉默的羔羊》成功地将恐怖电影迷、推理电影迷都吸引到了电影院中屏息欣赏,安静地等待着最后的结局。虽然电影里并没有太多的直观恐怖画面,但安东尼.霍普金斯老辣独到的表演令观众真的感觉到了什么叫毛骨悚然,直到现在都还记得被片中的汉尼拔博士盯到头皮发麻后半夜不敢关灯睡觉的囧样。一个年轻的FBI见习特工克拉丽丝在实习期间参与了“野牛比尔”系列杀人案件的侦破,为了获取罪犯心理学的资料,克拉丽丝被指派到监狱中访问“吃人魔王”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在对人类心理学已经研究透彻了的汉尼拔博士面前,克拉丽丝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够乖乖地走进汉尼拨设计好了的越狱圈套中。根据汉尼拔的分析,克拉丽丝最终击毙了本名詹姆.伽姆的连环杀人凶手“野牛比尔”,汉尼拨本人也成功逃脱继续着自己的旅程。
七、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杀手们
这一类杀手的杀人方式带着灵异色彩,观众们通常搞不明白这是连环杀手所为还是鬼故事,《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中有几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最后的安眠》故事说的是一个老人收到了姑妈留下的一个带着很多抽屉的小柜子,她打开一个抽屉发现里面有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当天将要发生的事,渐渐地她形成了每天打开一个抽屉看看小纸条的习惯,直到她发现了姑妈的秘密,丈夫出轨的真相和自己的死亡方式,这个故事几乎被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古镜怪谈》中,由徐帆扮演的收到柜子的角色显得很年轻,故事也带着明显的东方色彩,如果不是因为家里收藏着一套《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估计我也不会知道这部电影里的这段故事是借鉴来的;《奇怪的电话》故事说的是一个老人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电话声称可以帮助老人获得最后的安宁,接着电话中神秘的男人说出了老人的姓名、年龄、经历、生活现状等等等等,随着神秘男人的话语,老人心脏病发死亡了,只看到这里的话会觉得这是一个灵异故事,但是希区柯克笔锋一转这位通过电话就能杀死受害者的神秘人物居然是收钱办事的,可是又有谁能说得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法国科幻电影《电视杀手》:一个科学家在自己的家里做了一如可以通过电视台发射的信号杀死直播节目中出现的人的电磁波发射装置并以此为乐,由于年代久远我是想不起具体的细节了,反正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吧。
看过太多的连环杀手电影,真的很想说其实我们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不是吗?无论有什么心结,无论有什么不快还是另找一个发泄的方式吧,杀人......真的太过残忍,一个人是没有权利去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权的不是吗?
只希望这个世界上能多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