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许鞍华
编剧: 李樯
主演: 汤唯 / 冯绍峰 / 王志文 / 朱亚文 / 黄轩 / 郝蕾 / 袁泉 / 田原 / 丁嘉丽 / 王千源 / 沙溢 / 祖锋 / 张译 / 冯雷 / 袁文康 /陈月末 / 王紫逸 / 张嘉译 / 王景春 / 杨雪 / 焦刚 / 张博 / 张瑶 / 柯蓝 / 唐艺昕
类型: 剧情 / 爱情 / 传记
上映日期: 2014-10-01
昨天在微博提到《黄金时代》,一群人说还以为是王小波的小说拍成电影了;而另一些人则以为是郭敬明的新片(其实那叫刺金时代)。得到这样的回馈,拿套套宣传本片的宣传们一定很绝望吧。
《黄金时代》是一部注定被国庆档冷落的片子,但没想到会被如此冷落。像我这种N线城市,都是只排一场,而且还是早上9点的超级早场,VIP厅,一副注定没人看的架势。大清早跑去看了这唯一的早场,23人的座位也仅坐了一半。嗯,就是这么冷。
对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黄金时代》都不是那么好接受。不仅是3小时的片长(一直觉得片长从来不该是问题,教父、美国往事都很长)。《黄金时代》真正让观众觉得闷的原因,恐怕还是影片的叙事形式。
不同于传统的传记电影,影片用了一种颇独特的方式再现萧红。开场第一个镜头,就是萧红直面摄影机,也就是对着观众的独白:“我是萧红……生于……死于……”她像一个跳出角色的灵魂,为大家讲她的故事。随后,萧军、舒群、白朗、罗烽、胡风、梅志、许广平、丁玲等众多萧红生前好友或是当时的文化名人都一一亮相,并还原一段又一段他们与萧红有关的往事,以及他们眼中的萧红。
而还原萧红的素材选择,则主要以萧红的散文、小说、书信,以及萧军等片中角色的文章作为基础,通过角色访谈与场景重现,还原萧红的人生经历。于是,片中出现了大量的独白,由演员去讲角色写过的文学作品,以及作品中涉及的萧红。包括萧红自己的《生死场》、《呼兰河传》等等,也有大量内容被引用。
最终,在众人的讲述中,《黄金时代》拼凑出一个更完整、更贴近真实的萧红形象。
这样的处理显然是希望尽可能地还人物以真实。它更像创作者遍查史料,为我们拼出的一个真实的萧红。减少主观想象,增加史料真实感,这是影片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这让《黄金时代》不像一部传记类的剧情片,更像一个记录片段与人物专访组成的专题片。或者说,创作者努力带给观众这样一种真实纪录片的感觉。
以至于,影片在处理一些关键情节点的时候,由于缺乏史料支撑而一笔带过,好像萧红第一个孩子的下落、以及她第一次逃往哈尔滨的经历,由于并没有太多资料线索,索性就告诉观众,我们也不清楚。同时,关于萧红与萧军分手的段落,由于不同讲述者有不同版本,那就一一呈现,由观众去判断。这些内容的取与舍,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基于真实、再现历史的氛围。在资料不断地堆垒与罗列中,萧红的人生经历也渐渐清晰起来。
这样的电影更像一个萧红研究者的学术论文,创作者引经据典,将萧红经历影像化。尽量客观、呈现真实的同时,却让人觉得有些陌生。简单的说,当同样一个事件,我们以学术论文的方式和故事演绎的方式同时呈现,显然后者更吸引人,因为大众更喜欢听到更有趣、精彩的讲述。前者或许更严谨,却缺少了感情。这更像是冷冰冰的学术报告,在不断援引与讲述的过程中,疏远了观众。
这让观众很难与片中角色建立感情,很难真正将情绪投射到影片当中。我们永远是个远远的观察者,去观望那些人与那些事,这也是观众觉得3小时片长格外难熬的原因吧。
--------------------
这里是: 桃桃淘电影,微信号:ttfilm
一个影迷做给影迷的电影小杂志,每天与您分享与电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