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学生微电影父亲走红网络,网友感叹泪点被精准戳中

90后学生拍摄的微电影《父亲》因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网友表示该作品戳中了他们的泪点。这部微电影可能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以及子女与父亲之间复杂而真挚的情感联系。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为什么这部微电影能够触动人心:
1. "真实情感":微电影中的情感表达可能非常真实,让观众能够产生共鸣。 2. "家庭主题":家庭是许多人情感依托的重要部分,关于家庭的题材往往能够触动人心。 3. "父爱主题":父亲在许多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爱的主题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4. "艺术表现":微电影的拍摄手法、剪辑、音乐等艺术表现手法可能非常出色,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5. "社会共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家庭、亲情等话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部微电影可能恰好满足了这种社会需求。
总之,这部微电影之所以能够走红,是因为它成功地触动了人们的情感,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相关内容:

微电影《父亲》中杨金彪为养子杨飞补衣服。

福州新闻网5月5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任思言)昨日,一部名为《父亲》的本土微电影在微博上火了,不少网友表示,不足20分钟的电影看得人直流泪,更让人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记者了解到,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90后大学生,他表示,下学期要到台湾做交换生,届时将把这部电影展示给台湾的同学们。

《父亲》全长18分12秒,讲述的是铁路扳道工杨金彪在火车下面捡到一弃婴,并将他抚养成人的感人故事。弃婴杨飞童年时,杨金彪曾经因为要与其他姑娘结婚,一度将他遗弃,没多久又回头去找,从此再也不谈结婚,父子俩相依为命。杨飞大学毕业时,生母千里迢迢找到他,声称要给他在北京找工作,为了养子的前途,杨金彪忍痛劝说杨飞回到生母身边。

虽然这部微电影还不到20分钟,却让不少网友大呼“有泪点”“仿佛看到自己父亲的影子”。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该剧导演刘安容。出生于1995年的刘安容是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二学生。“其实对这部剧,我还是有些不满意,我和同学们都没有拍摄经验,电影有些地方有瑕疵,比如说镜头对焦有问题、机位位置不合适等。”刘安容说。

作为处女座的男生,刘安容对自己的作品很较真。他告诉记者,这部微电影改编自作家余华的小说《第七天》中的一段,讲的是父子之情,杨金彪和杨飞虽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的感情胜似父子。“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从来都毫无怨言,不计回报,希望这部电影能让大家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多回家看看父母。”

刘安容说,这部电影从3月开始筹划,4月中旬正式开拍,从拍摄到制作大约用了一周多。“我很喜欢电影,今后打算进军影视界,希望将来能制作出一部和台湾金马奖一样水准的作品”。

发布于 2025-07-04 03:13
收藏
1
上一篇:父亲荣膺济宁邹城微电影最佳男主角奖,温情演绎成就年度佳话 下一篇:本周微电影精选,致敬父爱——泉都吹来橙色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