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幻巨作独立日窥见美国,昔日银幕辉煌依旧

《独立日》是一部经典的科幻电影,自1996年上映以来,它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同时也对美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从《独立日》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的几个关于美国的特点:
1. "爱国主义情怀":《独立日》中,美国民众在面对外星入侵时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美国社会中有着深厚的根基,是电影中常见的主题。
2. "科技创新能力":电影中,美国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出对抗外星人的武器,展现了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这也反映了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地位。
3. "多元文化融合":电影中的角色来自不同的种族、宗教和背景,共同为保卫国家而战。这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融合,以及包容性。
4. "英雄主义精神":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勇敢地站出来,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在美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5. "危机意识":《独立日》通过描绘外星入侵这一极端危机,反映了美国社会对国家安全和生存的担忧。这也使得电影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6. "娱乐性":作为一部科幻电影,《独立日》在情节、特效等方面都极具娱乐性,吸引了大量观众。这也体现了美国电影产业的强大实力。
总之,《独立日》这部电影从多个角度展现了美国的辉煌,同时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些特点

相关内容:

早起看日历, 7 月 4 日,美国独立日。1776 年的这一天,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到今年正好249年。美国独立日和我无关,但有一部1996 年上映的科幻电影《独立日》,却是我心目中的科幻电影经典之一,我向科幻迷推荐的科幻电影榜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杰出科幻电影。今天重温电影《独立日》,竟然发现每个情节都是对当下美国社会现状的讽刺。

《独立日》的剧情其实简单粗暴,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外星人侵略地球,美国人率领全人类勇敢反抗,最终赢得胜利。

外星飞船亲如地球

看这剧情,就知道要表现的是美国的强大,要达到将7 月 4 日这一天,从美国的独立日,变成全人类的独立日的效果。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还真用3000 余个特技镜头的卓越特效,紧凑剧情,优秀演员达到了这个效果。影片开场的外星飞船接近地球的画面压迫感十足,飞船所到之处,城市瞬间沦为废墟,化作火海与尘埃,人类文明危在旦夕。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美国挺身而出,比尔・普尔曼扮演的总统身先士卒,亲自指挥作战;威尔・史密斯的飞行员驾驶战斗机与外星人殊死搏斗,还成功俘获一个外星人;杰夫・高布伦的电脑工程师成功破译外星人的防御系统,为人类的反击找到了关键突破口。最终,美国人率领全世界人民成功击退外星人,捍卫了地球的尊严。

1996年,美国人骄傲和自信。《独立日》中,总统的战前总动员说道:“人类这个字眼,对我们而言有了新的涵义。我们不能再为小事自相残杀,要为共同利益团结一致……你们要再次为自由而战,不是为了反抗暴政或迫害,是避免被消灭,是为活命的权利而战,为生存而战。”

这段话随着电影在中国的播放,将美国的人类文明灯塔形象塑造得无比完美。

然而,时过境迁,不过29年,电影中那个强大、团结、充满希望的美国,在现实中就再难寻觅。电影中的种种弱点,也随着对特效的祛魅暴露无遗。例如将地球电脑病毒输入外星电脑这个关键细节,就是逻辑上的巨大问题。

美国的现状,是将全人类视为血包,是要自己好好活不管其他人生死的极度利己,是 1% 人群拥 有国家90% 财富的资本至上,此时,倘若真有如外星人降临的人类危机,资本家恐怕会率先破路,哪里还会组织有效抵抗,高扬世界人民大团结旗帜。

回首《独立日》中那个强大得近乎无敌的美国形象,再看看如今深陷各种困境的现实美国,着实令人感慨。明年将是美国建国的第250年。250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傻里傻气、不够理智。呵呵,不知道美国的250,将是啥样子。

发布于 2025-07-04 18:36
收藏
1
上一篇:翟永明对峙毛尖,揭秘七十年代独特魅力与时代印记 下一篇:评独立日,经典好莱坞式电影,深度解析惊艳瞬间与遗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