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震撼,再看1996年票房冠军独立日与独立日,卷土重来的启示

《独立日》和《独立日:卷土重来》这两部电影都是科幻灾难片的经典之作,它们在1996年和2016年分别上映,都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独立日》来看,这部电影在1996年上映时,以其宏大的特效场面、紧张刺激的剧情以及深刻的社会寓意,成为了当年票房的冠军。影片讲述了外星生物入侵地球,人类为了生存而团结起来与之战斗的故事。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特效的震撼,更在于它传递了人类团结一心、共同对抗外敌的主题,这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再看《独立日:卷土重来》,这部续集在2016年上映,虽然与原作相隔20年,但依然保持了科幻灾难片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影片中,外星生物再次入侵地球,人类为了保卫家园,展开了一场更为激烈的战斗。这部续集在特效、剧情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使得电影更具观赏性。
从这两部电影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感悟:
1. 团结互助:无论是《独立日》还是《独立日:卷土重来》,都强调了人类在面对外敌入侵时,需要团结一心、共同抵抗。这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学会团结互助,共同面对困难。
2.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电影中,人类为了战胜外星生物,不断研发新技术。这表明

相关内容:

我相信很多和我同龄的人都看过这部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的,当年票房最高的科幻电影《独立日》,那时我才20岁,还在上大二,我记得是在大学后门马路对面的录像厅看的,而且还记得看完后那种令人热血沸腾、大脑眩晕的感觉,当时那种视觉冲击,惊险刺激带来的震撼,永远留在了脑海里。

1996年电影海报

2016年,时隔二十年,还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三年后,被迪士尼收购,改名为二十世纪影业,没有了福克斯三个字),拍摄了《独立日:卷土重来》,吸纳了二十年前的几个重要班底,又加入了更有人气的当红明星,像Angelababy、利亚姆·海姆斯沃斯、麦拉·梦露、威廉·菲可纳,这部电影的情节其实和上部差不多,都是外星飞船入侵,地球多处毁灭,人类奋起反击,以智慧和勇气,还有前赴后继的牺牲,击退了外星飞船,保护了地球和人类。

2016年电影海报

今天这篇分享,既无关剧情与制作,也无关演员与票房,因为都已时隔久远了,而且诸多信息在豆瓣上都可以一查便知,我若做个搬运工,实在对不起所花的时间。

那么,我们就说点最根本性的问题,外星人是否存在吗?

其实这个问题,在去年读《三体》时就自问过。看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部科幻巨著,既有大胆新奇的想象,也有一些从现实出发的严谨推论,就好比叶文洁所说的宇宙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理论:生存是第一要务,资源有限,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她也据此提供给罗辑破解三体星入侵的唯一方案,就是以向宇宙发射带有三体星坐标的信息,逼迫三体星放弃了对地球的占领,这就是所谓的“黑暗森林法则”:没有人敢泄露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否则会被更高级别的文明所占领。

所以,地球和人类并不孤独,这个宇宙足够大,足够容纳各种各样的文明形态,足够遥远的空间,也限制了相互之间的攻伐,低等的文明人家瞧不上,高等的文明瞧不上人家。地球的资源也仅仅够我们地球人类自身的进化所用,记住是“进化所用”,我们成为人类开始,就从未停止进化,几百万年一直如此,现在的人类形态,在几百万年后一样会被后世所“白眼”。

但这个进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资源要足够。而地球的资源却正好是有限的。人类最根本的矛盾就是人类无限的发展动力与有限的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

人类的科技进步,看起来提高了效率,便利了生活,可不得不说的是,地球资源正在加紧消耗中,越尖端的科技,所消耗的资源更宝贵,未来一百年能支撑得到吗?我高度怀疑!

而唯一的解,就是减少人类数量,剩下的以科技来取代,以此来降低对资源的消耗速度,但这个过程是自发还是被动,唯有历史能说明。

所以回到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宇宙中一定有各种各样的文明形态,我们地球的文明和科技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让高等级文明视为威胁的阶段,而且,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几乎注定会陷入自我毁灭的死亡循环,科技越发达,循环来的越快。我们常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区分人类发展阶段,其实严格来说,是科技的从低到高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形态,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的人工智能,将会重新塑造未来的社会形态。

我希望下一部的《独立日》,是地球以人工智能战胜外星入侵。哈哈哈

认知有局限,观点有缺漏,请大家多多包涵!

发布于 2025-07-04 18:37
收藏
1
上一篇:评独立日,经典好莱坞式电影,深度解析惊艳瞬间与遗憾之处 下一篇:独立日,揭秘科幻灾难电影中的经典传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