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香港影坛生机勃勃。
这一年香港电影金像奖设立,现象级电影《少林寺》掀起了观影狂潮,动作巨星李连杰崭露头角;新艺城继续狂飙,新浪潮电影崛起。
这一年香港影坛的头等大事就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创办,香港电影金像奖是由《电影双周刊》杂志发起,呼应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崛起,推动本土电影工业发展。
和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一样取名“金像奖”,显示了创办者的野心,希望办成华语电影自己的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不仅是行业荣誉的象征,更是香港文化的重要载体。至今仍是华语电影不可忽视的风向标。
1982年3月9日,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举办 。许冠文凭借《摩登保镖》的出色表现,拿下了最佳男主角。惠英红摘得影后桂冠
而最佳电影则是《父子情》,该片导演方育平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方育平此人很牛,第一次当导演就拿下大奖,后来还拿了金像奖第3届最佳电影和导演奖和第6届最佳电影奖,国外电影节也拿奖不少。

方育平电影作品不多,但影响了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步伐,于香港影坛来说绝对是最大的一个异类。他是香港电影圈中唯一坚持走非主流路线的导演,其作品经常起用非职业演员参演。
1982年的十大票房上,新艺城继续狂飙。当年票房榜的冠军就是新艺城出品的《最佳拍档》
《最佳拍档》是新艺城的经典电影,一共拍了五部。1982年的是该系列的第一部又名《最佳拍档之光头神探》。这部电影于1982年1月16日上映,是香港第一部超过2000万票房的电影,达到2604万。
不过这一记录只保持了2年,就被打破了,打破记录的恰恰又是这一系列的第3部。
该片是新艺城巨头集体参加之作,曾志伟导演,黄百鸣编剧,主演许冠杰、麦嘉、石天,张艾嘉,本片的飞车特技则是日后飞越黄河的柯受良。
这部电影打破当时香港功夫片主导的市场,将美式007间谍片的紧张节奏与本土市井笑料结合,开创“港产都市动作喜剧”新类。它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喜剧表现手法,深深震撼了广大影迷。
西游失败的成龙在1982年带着电影《龙少爷》回归。在这部电影里成龙回到了熟悉的环境,不仅自导自演,还介入了包括编剧在内的全部事务。
剧情并不复杂,一个富家少爷为守护国宝而一路打架、闯祸、耍宝,打戏精彩又诙谐,电影中的踢毽和抢包山的设计堪称精妙,让人大呼过瘾。
只是很可惜,《龙少爷》虽然票房高达1793万,但是碰上了《最佳拍档》也只好位列第二。
第三名的《难兄难弟》又是新艺城出品,拿到1672万票房,典型的小成本高票房作。属于新艺城群星喜剧,以兄弟情与误会制造笑料,展现市井小人物的奋斗与温情,奠定黄百鸣“小人物专业户”形象
1982年李连杰的《少林寺》是一部影史留名的作品,虽然它只在香港票房榜上位列第四,但是在整个华语世界尤其是中国大陆绝对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这部电影突破传统武侠片的舞台化套路,以实景拍摄与硬核武术设计震撼观众,李连杰的觉远和尚成为一代人的武侠启蒙,不少孩子就是看了李连杰的表演后,要去少林寺练武。
《少林寺》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上是一个神话,在大陆放映时万人空巷,观影人数高达5亿。这部电影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1.6亿票房神话,让李连杰从全国武术冠军变身全民偶像。
李连杰本身就是全国武术比赛冠军,武术功底扎实。身手敏捷潇洒,不光光是他,演师傅的于海,演反派的于承惠、计春华都是有扎实的武术功底。于承惠甚至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剑圣”。

李连杰也凭借这部电影改变了自己人生轨迹,开启了自己动作巨星的征途。
排在《少林寺》之后的《投奔怒海》是许鞍华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电影获得1500多万港元的票房,刷新本地文艺片票房纪录。此外还获得了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电影,最佳编剧,成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
初出江湖的刘德华也出演了此片,据说原本刘德华的角色许鞍华想让周润发来演,不过因为本片要去内地取景,周润发担心被台湾封杀失去台湾市场而婉拒,但是他推荐了刚出道的刘德华。
刘德华在拍摄期间受到男主角林子祥的指导与鼓励,走上了歌坛,
第六名的《小生怕怕》则是谭咏麟和曾志伟主演的喜剧恐怖片,年轻的谭校长帅气逼人,曾志伟搞怪耍贱,女主郑文雅青春靓丽,整部电影的框架就是帅哥美女的爱情+喜剧+动作+鬼,这个框架在很长的时间里都被证明是卖座电影的不二法则。

第七名则是洪金宝和自导自演的《提放小手》,拿到了1180万票房,洪金宝也因为精彩表现拿到了第2届金像奖影帝。
不过这部电影的另一个主角陈勋奇必须单独说一说,陈勋奇是香港影坛一个罕见的奇才,堪称六边形战士,导演编剧配乐演员武术指导样样精通。《提放小手》里他不仅是主演,还负责了动作设计和配乐。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的配乐就是他。
1982年还有一部新浪潮电影《烈火青春》。
主演都是年轻人。叶童19岁,夏文汐17岁,张国荣汤镇业也不过20多岁。张国荣说《烈火青春》是他电影生涯中的“第一部作品”,他把主角孤独而善良演得非常到位,无论是独自一人回忆起母亲时脸上的伤感,还是面对自己喜欢女孩儿时的手足无措,无论是望向大海时迷茫的眼神,还是被捉弄后的气恼无奈都透着一股独特的气质。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讲述了两对情侣相约一起出游,却被卷入一场杀戮的故事。它大胆地暴露了当时香港社会的现实问题,如青少年的失足、家庭的冷漠、社会的压抑等,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这部电影因为大尺度的戏码,在上映后遭到香港教育界的强烈抗议,被勒令下架。
这部电影拍到一半时,导演谭家明已经把预算花光了,投资方只好紧急找人来改剧本和收尾,所以最后十多分的结局和前面的戏份连不上去,显得很是突兀。这部电影最终只有231万票房,谭家明后来带出了一个学生,他叫王家卫。
1982年的香港影坛,邵氏老派功夫电影开始没落,老式香港电影退场,嘉禾、新艺城的咄咄逼人则标志着80年代香港新电影势力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