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值得一看,强烈推荐。不过,《长安三万里》的观影门槛有点高,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基本上就是看个热闹,会背唐诗的人,会盯着影片中出现的4、50首唐诗,跟着背诵。如果观影后,喜好顿时发生改变(以前就是如此除外),变得更喜欢高适,不喜欢李白,大概就是看了个热闹。
电影中的高适和历史上的高适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电影中的李白和历史上的李白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长安三万里
关于高适
高适是唐朝四大边塞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之一,且大器晚成,是唐朝众多诗人里面唯一封侯(渤海县侯)的人,高适大器晚成,一生也确实励志。但电影中的高适与历史上的高适还是有一些不符。
1、电影最开始,严武替换高适,是因为外战外行的高适屡战屡败,令唐代宗李豫很失望,不得已而临阵换将。历史也证明,严武替换高适是一个正确的决定。高适虽然是唐朝众多诗人当中唯一封侯的人,但和郭子仪等大唐名将相比,真算不上是名将。
2、高适与李白初次见面是在洛阳,当时李白43岁,高适40岁,杜甫32岁,没电影里那么早,也不是在洞庭湖。
3、李白救郭子仪的事情历史上争议很大,大概率不存在,但电影《长安三万里》里面仍采用了这个故事。而且李白救郭子仪时,没有高适在旁边。电影里,高适不但在,而且还是他去求的哥舒翰,为此还和哥舒翰许了个十年之约,十年之后,高适如期赴约。再对比电影中李白两次忘记与高适的约定,一个不靠谱,一个重信守诺,泾渭分明。其实这些约定,全是子无虚有的事情,美化了高适,黑了李白。
4、永王之乱后,李白被关押在浔阳狱,高适不太可能让李白和夫人在江夏隔墙相见,并让李白再次望见残败的黄鹤楼。这些只是电影的需要,为了引出电影真正的主题:只要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电影最后还有一句同样的话: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5、历史上,李白自己在狱中不断写信求人帮助,包括写信给高适。李白妻子宗氏也通过自己家族等关系积极营救李白,但高适拒见宗氏,还烧毁书信,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真正救李白的却是宋若思、崔涣、郭子仪(有争议)等人,并没有高适,高适作为平定"永王之乱"的人,他并没救李白,作为李白好友,没救李白,被后人诟病。但客观地讲,李白参与了永王叛乱,很严重的罪行,大器晚成的高适估计也不敢救李白。电影中却暗示高适写信给郭子仪,让郭子仪救李白。
6、电影里,李白对高适说,《侠客行》就是照着高适的样子写的,这纯属电影牵强附会。把《侠客行》读一遍就知道,和高适没任何关系。
7、电影最后,高适奇谋大破吐蕃,纯属电影虚构,历史上并不存在。

长安三万里
关于李白
1、电影中的李白,两次约高适见面,高适到了后,却两次都不记得约过高适。一次是在江夏黄鹤楼旁葬完好友吴指南后,相约一年之后,无论是否求得功名,都在扬州再见一面。一次是李白在长安被唐玄宗召见,求了个无品阶的翰林待诏,写信给高适,让高适速到长安。这两个电影情节都是虚构的,结果就是让看完电影的人觉得李白这个人特别不靠谱。
事实上历史上的李白对朋友绝对没的说,李白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李白确实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常年在外求取功名,游历山川,让他忽略了家庭、老婆、孩子,但对待朋友却没有什么黑料。比如对待同游好友吴指南,吴指南去世时,正赶上天气炎热,李白只能匆匆把吴指南葬在洞庭湖畔,但是多年以后,李白依然记得好友吴指南,不忘把他迁葬江夏黄鹤楼旁,这在朋友间是非常难得的。电影中讲到了这个事情,但只说了一半,并没有说是迁葬,应该是考虑时间对不上,必竟迁葬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李白不再年少。
2、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及一众诗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整天花天酒地,沉迷于温柔乡。电影应该是想表现大唐盛世的繁华,却无意中带偏了节奏。李白嗜酒不假,狂也不假,但李白一生都没忘记追求功名,对于功名的追求是异常的执着,临死之前都在追求功名的路上,求而不得的李白才是真正的李白,隐居庐山,寻仙问道不是忘记了追求功名,而是大鹏真的飞累了。电影里,高适提醒李白不要沉迷于夜夜笙歌,看着挺尴尬的。结果被裴十二反教育(女扮男装的裴十二是电影虚构的人物)。
3、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还给人一个感觉,青年靠父母,中年靠老婆,永远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我中心主义,这也有失偏颇。
子女改姓妻家,这才是古代入赘的标识。李白的第一任妻子许氏是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经孟浩然介绍,但李白与许氏所生的一子一女分别叫李伯禽和李平阳,都姓李。电影中重点讲入赘,不妥。
李白的第二任妻子宗氏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但未育有子女,宗氏后跟着李白学道,隐居庐山。
另:在第一任妻子和第二任妻子之间,李白还有两位同居的女人,第一位是刘氏,不久离李白而去。另一位鲁地妇人,姓氏不详,归宿不详,为李白生有一子,叫李颇黎。
其它
1、电影里把所有发生在洛阳的事情都移花接木到了长安,这让不少河南网友,尤其是洛阳网友成功破防。比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里的岐王宅和崔九堂都在洛阳,但电影里却是在长安。
2、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持节监军程元振历史上是一名祸乱朝纲的奸佞,电影有为历史上的反面人物洗白的嫌疑。吐蕃攻陷长安事件中,罪魁祸首就是程元振,他还陷害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
3、电影里很多时间线如果代入于真正的历史,则是错乱的,数不胜数。

长安三万里
什么是精彩的历史虚构
《妖猫传》里,杨玉环对李白说:“因为有了你,大唐才真的了不起”,这才是人人都明知道是假,但又都希望是真的精彩浪漫主义。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有很多史实,也有很多虚构,虚虚实实,一般的人真的无法判断,就是看了个热闹。就像《三国演义》,你把它当小说看,没有问题,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但就是不能把它当正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