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2008年台湾最卖座的文艺片《海角七号》几乎糅合了那个年达所有讨好的元素,十年过后再看这部仍然发现诸多内地电影可以借鉴的桥段。在2017年大鹏导演的电影《缝纫机乐队》中,便是把落魄摇滚乐追梦的主题应用至电影中,泛滥的情怀在激励起人们对摇滚乐的热情同时,也在宣告梦想的至高无价。
在多年的短片拍摄经验中,60后导演魏德圣多年在片场的经验,已让他窥探出一部长片的成功秘诀;在故事平缓叙事和远近机位的均衡调度下,这部过气摇滚电影终于燃烧了整个08年的盛夏。作为一部生活化气息浓郁的文艺片,《海角七号》并没有过剩的明星阵容以及绚烂的特效展示,范逸臣饰演的小嘉更如一个才华被俗世埋没的普通人,以吉他和摇滚乐为武器,向整个世界宣誓自己的精神力主权。
在这个乐队的组建中,我们也看到了平凡英雄的不死梦想,中到小镇青年,大到60岁的老伯,小到十几岁的女孩,在舞台上他们已弱化了年龄的界限,音乐带给了乐队所有成员超越现实的勇气和决心。对共同目标的追求以及日本乐队监督友子的朝夕陪伴,让每位处于人生低谷中的摇滚乐手看到了重生的希望,其中最受触动的莫过于我们的主人公小嘉。
当然《海角七号》的成功不仅有平凡人生中的摇滚梦,更有跨越两代的隔世情缘;在60年前的跨洋爱恋中,一对日本爱侣因为大洋相隔至死无法再见一面;相反,所有对爱侣的思念皆化作一封封泛黄的情书,被时光搁浅了60年;60年后情书的解封既是一段尘缘的结束,又是另一段尘缘的开启。独在异乡的友子被颓废吉他手的真挚和爱所感动,小嘉亦在与友子的相处中人性的善良一面逐渐觉醒,最终完成了两代人爱的誓言和共同的夙愿。
片尾大牌歌手中孝介如愿而至台湾,在结尾环节,与小嘉的合唱中激发了他对异国故土的爱;在音乐的传导下,情谊更如一条长丝带牵动了太平洋两端的人民,在海风的吹动下,浪漫的温柔更随风飘到了宝岛四处,处处皆芬芳。最终,小嘉与友子的异国恋情不得已而分别,在短暂的苦涩分别中更喻示着对未来长久厮守的美好期待。
在《海角七号》这部电影中,展示了台湾以往文艺片中不多见的丰富元素,正因为诸多元素的重组,让这部电影显得看点十足。最终《海角七号》在美好的音乐声中结束,其中包含着各受众群体想要的讨好元素,这部电影既有对颓废生活的脱离、对美好生活的重塑;又有对现实世界的升级,对音乐和梦想沉醉,又有对苦闷过去的抱起、对跨国爱情的歌颂,最后更不乏对中日两国情谊的渲染和美化,在60年代的恋情更迭中,再次展现出了爱情的伟大魔力。
作者:李言,影评人,执行制片人。专注武侠电影史,运营自媒体“武侠小王子”,深焦影评大赛评委,问答签约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