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电话点燃命运火花,希区柯克悬疑高分悲剧,秒秒揪心不已

您提到的电影听起来非常吸引人,似乎是希区柯克导演的经典悬疑作品。希区柯克以其独特的悬疑风格和对心理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他的电影往往在紧张的氛围中融入复杂的剧情和出人意料的转折。
根据您的描述,“一个电话引爆一生”可能是《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希区柯克在1954年执导的,讲述了一个妻子为了保险金杀害丈夫的故事,而整个故事围绕着一次电话通话展开,充满了悬疑和紧张感。
希区柯克的这部电影确实每一秒都让人揪心,他的镜头运用和剧情设计都旨在让观众保持高度紧张,同时也在探讨人性、欲望和罪恶感等深刻的主题。
如果您有其他特定的希区柯克电影或者悬疑电影想要讨论,也欢迎您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提供帮助。

相关内容:

希区柯克制造悬疑的方式是在桌下埋颗炸弹,让观众都能看到,但是剧中人却不知道。此时的观众就会替毫不知情还在桌旁聊天的剧中人揪心起来,炸弹是否会炸,他们是否能躲过一劫。

于是代入感就产生了,这是高级的悬疑设置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同理,高级的悲剧表现形式亦是如此。最大的悲剧并不是主人公可怕的经历和诛心的现实,而是不自知。当一个又一个的不幸降临,悲剧的主人公却始终看不到这一切的源头,继续活在真相的另一面。

这时候就产生了希区柯克桌下炸弹式的效果,观众莫名的压迫感和揪心并不来自于主人公遭遇的苟且,而是他对这些苟且根源的麻木无知,当一个又一个错误不断累积的时候,观众已经先害怕起来,担心这颗“炸弹”爆炸的后果。

电影《万箭穿心》就是这样一个“悲剧”。

《万箭穿心》

豆瓣8.6分,被誉为《雷雨》之后中国最好的悲剧故事。

卖菜人的女儿李宝莉和出身农村的“凤凰男”马学武这对夫妻,一个靓绝汉正街,一个大学优等生,本来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但这样的搭配实际上成了一个巨大家庭悲剧的肇端,李宝莉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这颗埋在桌下的炸弹爆炸的结局呢?

错位的悲剧

在90年代的湖北武汉,李宝莉和马学武育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两人生活的并不幸福,至少马学武是这么认为的。

生活中强势的李宝莉从来不当众给马学武面子

一次新居的乔迁之喜,成了撕裂这个家庭酿成悲剧的导火索,李宝莉当着搬家工人的面毫不留情面的数落马学武,而搬家工人的一席话更是让马学武无地自容。

传统上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意识根深蒂固,如果一个男人在外边被老婆当众教训,这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近半个世纪中国女性的强势崛起对掌握了上千年话事权的中国男性形成了巨大冲击,方言中甚至还形成了诸如“耙耳朵”这样比喻马学武这类男人的专有名词。

晚上,正当李宝莉在床边憧憬未来在新居的生活时,隐忍多年的马学武提出了离婚。

出乎意料,李宝莉不但没有闹,反而是大写的

丝毫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她是万万没有想到老实巴交的马学武会主动提出离婚。后来,李宝莉这种懵逼的状态将长时间伴随她,成为悲剧不断蔓延的根源,而提出离婚后的马学武也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出轨了。

马学武和工会的周芬好了

所以,当一个下午,李宝莉被带到警察面前,拿到马学武的遗物时,我们再次看到李宝莉和马学武提出离婚时一样的表现,懵。

她最直接的反应是困惑,无法理解:怎么一个下岗就把他吓成这样,自杀了。而马学武遗书中对她只字未提,也被李宝莉当做马学武因为出轨事件而没法面对自己。

李宝莉对马学武的死因一直有深深的误解

李马二人看似郎才女貌,实则有着不平衡的社会地位。李宝莉下岗后在汉正街批发市场给人打工,马学武在国营企业当主任,他们这次新搬的房子就是单位分给马学武的。如同很多国人的择偶标准,李虽不乏追求者,却看上的是马的学历和才情,而马愿意追求只有小学文化的李,也不外是出众的容貌占了主因。

两人社会地位不对等,而在家庭生活里关系却又是反过来的,李宝莉当家,于是门里门外错位的现实扭曲了马学武的心理。

马对李始终保持着心里的优越感,这表现在马学武把情人的相片堂而皇之的夹在字典里,直到马学武死后多年李宝莉都不曾发现。对李宝莉无疑是巨大侮辱,因为知道她不会看书,所以生活里胆小谨慎的马学武才敢做出这样赤裸裸的挑衅。

儿子小宝第一个发现了父亲生前留下的“秘密”

而通过李宝莉和闺蜜的对话,我们也能看到,漂亮的李宝莉也始终认为马学武娶到她,是她的下嫁,马理所应当对她好。

由此看出,现实生活里二人存在着严重的认知错位,就像地壳运动般把他们的关系越扯越远。而当马学武彻底精神肉体都出轨后,李宝莉则采用了一种她自认高明却近乎毁灭的方式来挽回马学武。

李宝莉打电话举报马学武和情人在“卖淫嫖娼”

马学武的自杀

我们来到马学武自杀的那天。

他心里骚骚的把已经分手的情人约出来“过早”,看似无关痛痒的关怀,实则暗含旧情复燃的希望。

但却得到了两个剂量足以致命的信息:

1、情人周芬对马学武没了心思,用她的原话说就是:“马主任,是个挺好的人,但是,不太怎么懂女人”。在李宝莉的“折磨”下,周芬是马学武唯一的爱情寄托,人世间最痛苦的事不是得不到,而是得而复失。

2、周马偷情那日被警察抓走,打电话举报他们卖淫嫖娼的是李宝莉。本来偷情事件曝光让马学武对李宝莉产生了愧疚之意,也就再没提过离婚。但是却万万没想到李宝莉会以这么毁灭他前程的方式逼他回归家庭。

偷情事件让马学武被抓进公安局,单位上下皆知,颜面扫地;本来平步青云的仕途戛然而止,被打回车间当工人。

家丑不可外扬,夫妻不但是因爱结合,更是一个完整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看一下现实中“奶茶”章泽天是怎么回应丈夫出轨的。

不论有多少成人的虚伪,但“小孩才分对错,成人只看利弊”,现实中的撕逼的确只会在伤口上继续撒盐。

李宝莉就没有这样的考量,道路千万条,她却选择了最让人泪两行的一条。用报警的这个方式将家丑变为公丑,虽然暂时绑住了丈夫不离婚,却断了马学武的前程,埋下了他自杀的伏笔。

自杀当日来到单位的马学武被厂长告之,他将在首批下岗人员的名单里,原因是马学武进了公安局给厂里蒙羞,实在无法留他。而此刻的马学武心里明白,他悲惨的一切都源于李宝莉的一个电话,源于他和李宝莉的婚姻。

这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最可怕的是,李宝莉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造成家庭变故的最大驱动力。

看看闺蜜万小景知道是李宝莉报警后的反应。

再看看李宝莉。

她只看到了眼前丈夫的回归,却没有看到这背后可能付出的代价,此时的李宝莉颇有一种众人皆醒她独醉的状态。

堂吉诃德式的悲剧,希区柯克式的悬疑

从电影开篇面对李宝莉的挑逗,马学武略带厌恶的搪塞就能看出,李宝莉一直活在真相的另一面,她对现实缺乏敏感的关注导致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家庭悲剧。

这也是电影《万箭穿心》悲剧高级之处,导演并没有滥用观众的同情心,反而是给予了主人公李宝莉全程的不自知,但观众始终知道真相,所有的观众都只能无奈看着李宝莉一步一步滑向自己挖出来的深渊。

缓缓驶过长江的轮渡上,闺蜜万小景告诉李宝莉,马学武留下的房子地处几条马路交汇处,从风水上讲是“万箭穿心”,带煞。但李宝莉却说,马学武走了,家里的老娘和儿子小宝都要由她照顾,她这是万丈光芒。

但李宝莉不知道,在儿子心里已经种下了一个疑问,爸爸为什么要去死?

念头就像一颗种子,会在人的大脑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父亲生前在家中被母亲欺辱的种种都让他无形中和父亲的死联系到了一块,更何况身边的奶奶还不时的为这个念头浇浇水。

儿子小宝一直认为是李宝莉逼死了马学武,而成年后他找到的真相更让人绝望

所以,当儿子小宝成年后查出了父亲自杀的真相后,他要和李宝莉断绝母子关系,并将她从父亲的房子里赶出来。

站在天台的李宝莉就像当年得知马学武去世时一样,懵。

她还是没想明白,为什么儿子会不要自己,看着脚下交汇进这栋大楼的马路,李宝莉这时脑中可能才想起万小景那句关于风水的“万箭穿心”

披着风水外衣的“万箭穿心”此时内化成了李宝莉的心情

但是真正的“万箭穿心”是真相,当儿子小宝在屋顶告诉了李宝莉马学武自杀的真实原因,每一句话都像一支利箭穿进了李宝莉的心里。

万箭穿心,悲剧抵达顶点。

而此时,就像希区柯克埋下的炸弹,从开始就知道真相的观众一路的揪心也终于等到了结果,炸弹炸了。

不得不说此处的高级,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悲剧拍出了希区柯克式的悬疑互动。剧中人解谜之时也是至悲之时,真正的悲剧是悲剧本身,像从天而降的如来神掌,让人根本无从逃避。

导演王竞善用克制的上帝视角去讲故事,正如他在后来的作品《大明劫》里那样,我们眼看孙传庭起高楼,宴宾客,然后楼塌了。历史的车轮无情滚滚向前,银幕外的每个观众都知道孙传庭的结局以及结局的原因。唯独他还像堂吉诃德一样,义无反顾,当看到出潼关迎战的队伍一步步远去,观众的心里只剩一声哀叹。

《大明劫》

《万箭穿心》中的李宝莉又何尝不是这样,最大的悲剧就是我们眼睁睁看到她一步步变成悲剧,没有刻意煽情却让人万箭穿心。在电影最后那个上帝视角的镜头里,我们看到李宝莉坐着那辆不断熄火的面包车缓缓离去,生活的艰辛又怎会这么轻易结束。

《万箭穿心》由王竞执导,颜丙燕领衔主演,也是李现的处女作,猪哥强烈推荐本片的方言版(武汉话版),因为电影改编自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方方同名中篇小说,所以浓郁的武汉市井风情,只有当地方言才能体现的地道。

红猪看电影,咱们下部电影见。

(文/猪哥)

发布于 2025-07-06 14:56
收藏
1
上一篇: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经典电影大盘点,全看过的绝对是真爱,你看过几部? 下一篇:希区柯克,惊悚银幕下的宁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