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第一制片人"↑免费订阅本刊
『每一条微信与中国影视产业同步』
文/尹芊然
从多年前的“手撕鬼子”到如今的“裤裆藏雷”,观众对抗战剧的观感已经从被雷剧震惊,到习惯性给抗战剧贴上了“雷剧”“神剧”的标签。以至于在今年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在3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主持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题材电视剧播出工作部署会上明确提出“抗战剧宁缺毋滥 对过度娱乐化的剧不得发证”后,依然发生了抗战“神剧”话题热的情况,这绝不会是偶然因素所致,而应引起行业内外对现阶段我国电视剧“抗战和家长里短”扎堆的现状做出切实的反思。
从题材选择到剧本到制作到后期发行宣传,雷点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审查制度严格,购片方要性价比,制片方要利润率,题材扎堆,编剧绞尽脑汁,宣传只求爆点,观众以挖“雷”为乐,审查机构越见“雷”越着急为观众“操心”,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现象。
出发点不同
影视剧审查方是以把握文化发展命脉,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为出发点,设置题材限制与播出审查规范。与某些影视剧输出大国相比,我国电视剧审查严格,题材限制更多是不可否认的现实。继涉案剧、古装戏、谍战剧等以经济视角更加看好的题材接连遭受播出限制、无法正常登陆电视台黄金时段之后,抗战剧与家庭伦理剧成为市场上购片方与制片方,双方减去政策成本后的更有利选择。
制片方在肩负起文化传承义务之前首先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经济实体,市场造成制片方扎堆出品抗战题材,而如何在众多的抗战题材中脱颖而出,就需要编剧与导演绞尽脑汁甚至剑走偏锋了,虽然在“手撕鬼子”的雷风下,并不会有太多影视艺术家真正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置于众目癸癸之下经受“雷神”洗礼。但也难免不会有喜欢以挖“雷”为乐的观众从中觅得一二,经由新媒体网络传播得越发“神乎其技”。
而关键在于,是否有影视艺术家在市场经济面前岿然不动,自信而踏实地制作出更有艺术价值与文化社会价值的影视精品,而恰巧观众与市场同时买账。其实,我国近年来也不乏精品抗战剧,比如《亮剑》比如《我的团长我的团》。而我国是否能真正制作出如《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的精品大场面战争题材剧集,不仅仅需要制片方努力,而是整个行业的更加合理健康的运行模式。
在此次由“裤裆藏雷”而引发的由一轮抗战“神剧”话题热之下,纵观6月全国卫视上星剧目题材,除《花千骨》《华胥引》《前夫求爱记》等暑期档古装偶像剧及都市情感剧外,确实有一部抗战剧《壮丁也是兵》在此时“顶风作案”。对于行业亟待刷新观众对抗战剧观感的情况下,这部即将在5月31日登陆四川卫视、河南卫视及山西卫视,由DMG印纪传媒、北京天瑞派明文化传媒、上海永洲影视联合出品,刘涛执导,奇道、徐翠翠、斌子、姜寒、陈创、王迅等主演的35集川军抗战大戏《壮丁也是兵》,更加被赋予了诸多厚望。特此,笔者致电了该剧出品方。作为出品人之一的荆晟先生表示,“踏踏实实做好剧,观众自然会有相应反馈,无需太过计较。”而另一位出品人阎若洲先生作为80后的年轻一代,对我国抗战剧的继承发扬更保持着乐观而谨慎的态度,他表示“时代在发展,年轻一代制作人与艺术家定然会融入更多年轻的价值观与审美,但同时做项目要有基本的正确价值观,因为我们要面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我们的不认真和过度娱乐化就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
— END —
第一制片人
2013年6月创立,微信内创建最早、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影视商业圈平台
关注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制片人
汇聚能够引领中国电影未来成长的商业力量
中国影视人学习、创作、 交流、宣传、交易的必要工具
传递影视人和商人们最新动向和信息
组织国内外各种培训、沙龙、论坛等行业分享
帮助影视人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并达成各种合作
我们在一起, 看看将来影视业是个什么样!
微信:zhipianquan 微博:@第一制片人杂志
投稿请加QQ:2914166835
影视融资请联系 :18600979181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