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好的人生,一部恶意丑化保险行业的狗血剧揭秘

《蛮好的人生》这部剧如果被指责为丑化、歪曲保险行业,可能是因为它没有真实地反映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而是通过夸大其词或者不实的情节来吸引观众。保险行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这部剧丑化了保险:
1. "情节夸张":如果剧情中涉及保险公司的角色,可能被夸大其词,如描绘保险公司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损害客户利益。
2. "缺乏真实反映":保险行业的复杂性可能没有被充分展现,剧情可能过于简化,没有真实反映保险产品的多样性和保险服务的专业性。
3. "误导观众":可能存在误导观众的信息,让观众对保险行业产生误解,认为保险行业普遍存在不诚信行为。
4. "狗血剧情":如果剧情过于狗血,可能会让观众对保险行业产生负面印象,认为保险行业充满戏剧化的冲突和矛盾。
对于这类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 "客观评价":对保险行业进行客观评价,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 - "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确保保险公司的行为合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 - "正面宣传":通过正面宣传,让公众了解保险的真实面貌,消除误解。
总之,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基于事实,尊重行业,避免对公众产生误导。对于《蛮好

相关内容:

我好多年都没有看电视剧了。就连电视机都很少开。

家里的电视成了除我之外,最没用的东西。

在我印象中,现在的电视剧很多都是粗制滥造,不是让人厌恶的宫斗,就是脱离实际的胡编乱造。

但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因为是讲保险代理人的,我就格外留意了一下。

这部电视剧叫《蛮好的人生》。因为错过了首播的时间,就从手机上看了前三集。

老实说,我看第一集的时候,就实在看不下去。但是,为了要写这篇文章,就耐着性子,忍气吞声,看完了前三集。

看完我总的一个感受就是恶俗至极。如果再多描述一句,那就是无知至极。

为了说明我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请允许我做一点分析。

首先看第一集讲了什么内容。

按剧情来说,第一集讲了五个故事:

一是胡曼黎接受记者采访,要评选保险之星。

二是胡曼黎和领导拉关系,讨好领导。

三是理赔员审核客户的理赔案件。

四是胡曼黎违规办理理赔。

五是胡曼黎和老公的小三宫斗。

虽然在情节里面,与保险相关的内容占了四个,但实际上,胡曼黎和小三的宫斗内容占了一大部分。给我的感觉,这其实是一部家庭和职场的宫斗剧。

如果把第一集的内容总结一下,就是一个保险大咖的日常工作。其日常工作就是,和领导拉关系,让理赔人员违规办理理赔,和小三宫斗。你能想象一个行业大咖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吗?

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务事我们不论,但是,就胡曼黎表现出来的职业形象,哪一条能跟行业大咖联系的上?胡曼黎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混进保险队伍的败类,甚至就是不守规矩、没有底线的害群之马。

这样说可能有人觉得刺耳,但是,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一、保险大咖到底什么样?

在我身边,有很多行业大咖,他们给人的印象都是满身的正能量,绝不像电视剧里的胡曼黎这样。

代理人都是靠业绩说话,越优秀往往越是不会刻意和领导拉关系。在保险公司,领导都是服务于销售人员的,说不好听的,领导也要敬大咖三分。因为保险这个行业,就是以业绩为导向的行业,领导经常换,没有人会刻意讨好哪个领导。但是,真正坚持在行业里的往往是绩优、大咖,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保险行业的领导都是流水的兵。优秀的代理人有闲工夫和领导拉关系,还不如跟客户拉关系更实际。即使跟领导关系再好,如果老不出业绩,领导看了你也讨厌。

剧中这个描写是严重失实的。

二、保险到底怎么理赔?

在剧中,胡曼黎作为行业的一个老兵,而且是绩优,客户身故了要理赔,竟然在客户没有提供死亡证明的情况下,要求理赔人员先行办理理赔。

甚至为了达到理赔目的,公然当着部门领导的面向理赔员行贿,甚至威胁理赔员。而且还提前向理赔部领导打听理赔员的来历,以此打点关系。

这个情节简直是颠覆了我对保险的一贯认知。试问,有哪个公司会烂到这个程度?又有哪个保险代理人敢嚣张到这个程度?

现实中的理赔,每类险种理赔需要什么手续,公司有明确的规定,都是按流程办事,老代理人也都知道。如果手续不全,理赔根本不会受理。绝不可能去说服理赔员在理赔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先行理赔。更别说敢去公然行贿理赔员,甚至去威胁了。

更为离奇又夸张的是,胡曼黎在回复客户时,竟然欺骗客户说,我们理赔员家里也死人了,他正在忙,你的理赔再等几天。

我就不理解,客户理赔缺死亡证明手续,大大方方让客户补死亡证明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撒谎?而且还极其恶毒的诅咒人家理赔员家里死人了。什么样阴暗、阴险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虎狼之词?这个跟我眼中看到的代理人,哪怕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代理人,也完全是大相径庭。

以我多年从业的经验,我在想,什么样无知又愚蠢的人,胆敢这么做。这个只有对保险一无所知的蠢货,才能编出这样的桥段。

剧中在胡曼黎去理赔之前,还出现了一个小的桥段,这个桥段的目的可能是想表现理赔员是如何坚持原则的。可惜,因为编剧的无知无脑,又弄巧成拙了。

剧情是这样的:客户因为意外手指受伤,要来理赔,理赔员看着X光片说,这个受伤不是意外受伤。意思是客户在恶意骗保。

办过理赔的人都知道,这个细节完全违背现实中的理赔工作。

我这几年一共理赔过29起,有好几起是意外。有两起还是粉碎性骨折,客户花了几万块钱。我负责任地讲,在所有的理赔里面,都没有给理赔员提供过X光片之类的医学文件原件。实际上,理赔需要的只是二级或二级以上正规医院的住院病历等客户住院的证明材料。如果医院诊断是某种疾病或意外,保险公司一般就会据此理赔。一个理赔员不会要求有那样的专业素质,去审核客户手指意外是什么意外,这个太胡编乱造了。

三、没有联网,理赔就不审核、调阅客户既往病史吗?

在第三集中,有一个情节,离谱离奇又夸张。

理赔员调查胡曼黎在2021年的十年前,曾为客户理赔过一份30万的重疾险。理赔员说,客户在投保之前已经罹患过乳腺癌,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胡曼丽黎和客户串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以前的电脑没有联网。现在联网了,就对胡曼黎展开调查。

看了这样的桥段,又是彻底颠覆了我对保险的认知。

我想问的是,哪家公司会在2011年时,竟然查不出客户投保之前的就医资料?

按照相关规定,患者住院病历至少要保留30年。2011年时候的病案资料怎么就查不到呢?

再者,理赔首先是理赔员审核,难道不去医院调阅客户的以往病史档案,就可以给客户理赔结案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2011年以前,保险公司的理赔又是怎么理赔的呢?是不是都是一笔糊涂账?

这样的桥段也只有一个门外汉,狗屁不懂,才会这样胡编乱造。

四、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能投保吗?

剧中还有一个情节,胡曼黎为了攻克一个高客,给他的父亲连续免费送了五年的保险。有一年出险了,客户自费670元,最后保险公司报销了2000多,因为这个保险责任里面除了报销医疗费,还有每周700块钱的住院津贴。

对于这个桥段,不了解保险的人,可能听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但是,对熟悉保险规则的来说,就知道这纯属胡编乱造了。

按照投保规则,即使是给客户免费赠送的意外险,也要本人签字,有些还需要投保人人脸识别。胡曼黎是怎么在客户的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违规操作的?而且还一连操作了五年?

五、有没有免费赠送的一年期还有住院津贴的意外医疗险?

我从业也有点时间了,给客户免费赠送的保险少说也几百份了。

据我所知,一般给客户免费赠送的意外险,通常主要是两类产品:

一、通常主要是发生概率非常小的身故或高残责任。

二、保障时间非常短,通常一天或者几天。

因为是免费赠送的保险,保险公司一般保障的都是发生概率极其小的责任,不会免费提供发生概率相对高的责任。意外死亡事故是个概率很小的事件,时间越短,发生的概率就越低。保险公司一般设计这样的产品去免费赠送,目的就是获客。如果理赔太高了,这样的产品是很难通过精算的。

老实说,恕我孤陋寡闻,我至今没有听说过,有哪家保险公司给客户免费赠送的产品,可以报销意外医疗费用,还能给付住院一天100块钱的住院津贴,而且还保障一年。

当然,编剧胡编乱造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胡曼黎营销有手段,因为她最终是要拿下客户的儿子那个大客户。

但是,这样胡编乱造的设计也只有不懂保险,不懂销售的人才敢这样胡编。

六、千万大单到底怎么成交?

胡曼黎给客户理赔了几千元之后,随后就给客户做出了一份年交3000万的寿险保单。从几千块钱的理赔到3000万的保单,这个跨度真的是石破天惊,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做一份增额寿险的保单?难道不经过客户的需求分析,就可以贸然做这种大额保单吗?

剧中没有丝毫展现胡曼黎设计这种保单的依据,也没有展示是如何说服客户的。

稍有点保险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同样是胡编乱造,经不起推敲。就是初入职场的小白,也不会有这样无知又无脑的神奇操作。

之后的情节就更加离谱,让人瞠目结舌。

胡曼黎把3000万保费的计划书做好以后,不是亲自当面给客户讲解,而是派她的一个小助理送达,而且特意叮嘱,客户看计划书的具体细节,要及时反馈。看起来好像很精明,其实是让人贻笑大方。

我的天呐,这又是颠覆了我的三观。通常如果遇到这样的大客户,一定是准备又准备,必须亲自出面讲解。有时候还要领导,帮助讲解。可是,胡曼黎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不但自己不出面,竟然派一个狗屁不懂的小助理去送达,这是什么样的构思?只有那种不长脑子的人,才会编出这样脱离实际的狗血剧情!

剧中胡曼黎还说,她以前做了最大的一个单子,保费800万,是因为帮别人捉奸完成的。

听到这句话,我简直是五雷轰顶,茅塞顿开。原来我没有做成大单,是方向不对,我没把心思放在捉奸这些正事上呀。

总之,在这部《蛮好的人生》里,我没有看到一个保险大咖是如何成长的,更没有看到一个保险大咖是如何展业的。从胡曼黎身上看不到一丝正能量,看到的是不守规矩、没有底线、为人不齿的行业败类,一个十足的反面形象。但是,却被无知又愚蠢的不入流编剧塑造成了一个所谓的保险大咖。

我从业这么多年的经历里,坦率地说,也见过一些不太好的保险代理人,但是,像胡曼黎这样毫无底线、为人所不齿的行业败类,我还没有见过。

还好,在剧中,胡曼黎被辞退了。可惜,她不是因为一贯的违规行为被辞退。剧情说的是她是遭人陷害。但实际上,这样的行业败类早都被清退了,根本不用别人陷害。

总之,从这部剧里,我看到的是一个不了解保险是什么,也不了解保险是怎么销售的不入流的编剧,胡乱编造的一部粗制滥造的狗血剧。

而且价值观也极其错乱和错误。编剧把一些明显错误的保险价值观,通过胡编乱造的胡曼黎的形象,呈现给观众。我由衷地想问一句编剧,生活中如果有这样的人,你会对她有好感吗?就别说她要卖保险给你了。你见到的保险精英有这样的吗?

我在想,这么恶俗的电视剧,怎么会在央视播出呢?不过,还好,这是在央视的八套播出,这也说明央视还是有分寸的。

最近,我看网上还有人说,这部电视剧给保险代理人正了名。这纯属无知的胡说八道。如果你现实中遇到的是这样的代理人,你会愿意跟他打交道,把保障交给他吗?

在我看来,这部电视剧就是一个不入流的编剧,绞尽了他那只有0.001毫升的脑汁,闭门造车,胡编乱造,硬生生编出的一部狗血剧。就是对几百万辛辛苦苦为千万客户竭诚服务的保险代理人的丑化和歪曲。

我觉得保险现在就是个唐僧肉,是个妖魔鬼怪都想吃上一口。

因为保险有流量,所以,很多人都喜欢蹭这个流量。但是,你真要蹭,能不能认真点,把它了解了再来蹭?像这样的恶俗编剧编出这样的恶俗剧,就是很不负责任的,就是误导大众,遗害无穷。

套用一句片名,《蛮好的人生》其实是一部蛮好的丑化、歪曲保险的恶俗狗血剧。

发布于 2025-04-29 20:43
收藏
1
上一篇:小舍得热播引发热议,国产剧如何再次“打脸”观众期待? 下一篇:惊!一天内收视暴跌至2.9,年度最烂国产剧悬念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