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见这么烂的国产剧了。
今天在豆瓣开分3.1,很快跌到了2.9。
这分数绝对不虚,因为打分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
目测还有下降空间。

评论区满满的一星差评。
惨不忍睹。



微博上,愤怒的短评字字扎心。

骂得最凶的是在B站。
影视区疯狂吐槽,游戏区更是直接抱团抵制。

一部剧,惹恼两拨人。
这剧到底是有多奇葩。
今天,鱼叔就来给大家说说。
《你微笑时很美》

简单来说,《你微笑时很美》是一部以电竞为背景的恋爱偶像剧。
将主角的职业设定为电竞选手,自然是为了蹭一波电竞的热度,吸引电竞爱好者的眼球。
很可惜,这么做不仅没拉拢好感,反而激起了整个电竞圈的抵制。



整个故事基本用几段话就能说清楚。
程潇饰演的女主叫童谣,是一个怀揣电竞梦的新人。
她加入了一个知名战队,成为职业选手,誓要证明女生也能打好电竞。
在这过程中,她和队长陆思诚(许凯饰)逐渐产生了感情。
接下来不用多说,大家都能猜到走向:
男女主一边谈着甜甜的恋爱,一边不费工夫地迎来了事业的成功。

与绝大多数职场向的国产烂剧相似。
职业就是一块悬浮的背景板,真正的内容是用毫无营养的工业糖精,来堆砌虚无缥缈的做作浪漫。
只不过这回,他们碰上了充满荣耀感极强的电竞人。
「电竞」这个原本最被看好的卖点,成了最被唾弃的黑料。
显然,主创团队压根就对电竞行业一窍不通。
所以在整部剧里处处显露着自己对于这个行业的误读。
首先是一些基本常识性的错误。
比如,刚开场的一段戏,就贻笑大方。
女主的操作轻柔缓慢,根本不像是个高手水准。
而且看游戏界面,明明是一款手游,选手却是在用电脑和键盘。

再往下看,女主成功加入职业战队。
但年龄遭到了广大竞友的质疑。
因为电竞行业对于反应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职业选手出道时大都在15岁左右。
而剧中的女主此时已经是23岁,这几乎是要退役的年龄了。

而且她一加入就是主力队员,这更加不符合现实。
即便是水平再高的业余选手,在进入职业圈后,都得先做上几年替补,充分适应职业比赛的节奏和强度,才有资格成为主力。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场景发生在职业比赛中。
开打之前还来个倒计时「三二一,开团」。
要知道,游戏里的战局瞬息万变。
每一次的战斗爆发,都是发生在一方失误或者大意的瞬间。
根本不可能会有事先准备好,一齐喊口号的机会。
等你喊完「三二一」,估计你早就凉凉了。

游戏常识不对,游戏状态也不对。
电竞比赛的过程中,选手往往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与台下环境完全绝缘。
结果这部剧里,简直拿职业比赛当儿戏。
选手一边在台上比赛,一边还能望见台下的前女友,结果受到影响选错了英雄。
这当是在网吧娱乐开黑?

还有更荒谬的。
正在比赛的选手,看到坐台下的女友被欺负,居然直接放弃了比赛。
慢慢走下场潇洒地抱走了女友,留下四个懵逼的队友和无数面面相觑的现场观众。
这种幼稚可笑的情节,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当然,本剧的下限绝不止于此。
它不仅是用自己的无知误解电竞,更是用满满的偏见丑化电竞。
先是从角色上进行丑化。
剧中有个电竞选手,便是在影射英雄联盟电竞第一人Faker(李相赫)。
这位无论从技术能力还是职业操守,都可以称得上圈内楷模的选手,在剧中却被刻画成一个小肚鸡肠、十恶不赦的毒瘤反派。

黑完职业选手,这部剧还拿「体育精神」当玩笑。
在一次比赛结束后,童谣的前男友对着她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第二第三局可以继续送,就当给你补个礼物。」
打假赛?
电竞「打假赛」是禁忌中的禁忌,一旦发现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
而这样的话,竟然在剧中当玩笑一样拿来说,毫无疑问引来了电竞爱好者的愤怒。

自从2019年,电子竞技被正式列入国家体育项目后,电竞得到官方正名。
它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打游戏」,而成为了一个值得人们尊重的体育项目。
真实的职业电竞选手为了赢得比赛,都要付出常人不可想象的艰辛和汗水。
他们每天封闭式训练长达十几个小时,根本没有任何心思顾虑其他。
要忍受着手伤、肩伤、腰伤等各种职业病,忍受着单调而枯燥的生活,进行一次又一次集训。

也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紧绷着每一秒的神经,完成一场又一场高强度的比赛。
他们会因为一丁点失误而陷入深深自责,也会因为一场失利而抱头痛哭。
电竞这条追梦之路,一点儿也不轻松。

而在剧中,这一切的艰辛和坎坷全都化为乌有。
只剩下男女主轻飘飘的不务正业的甜宠恋爱。
两人一天到晚闲扯聊天,没事就逛逛超市,甚至在比赛前一晚还亲密接触,依然能在第二天轻松拿下比赛。
仿佛告诉大家,电竞选手的生活原来这么滋润的?

可见,这部剧只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偏见,继续加深了观众对电竞的刻板印象。
因此在所有的电竞爱好者眼中,成了彻头彻尾的灾难。


如果你以为这部剧只是侮辱了电竞爱好者,那就大错特错。
就算是完全不懂电竞的观众,恐怕也根本看不下去。
整部剧充斥着国产烂剧的各种老毛病:
故事悬浮,演技尴尬,情节降智,恋爱戏恶俗……
不仅是电竞爱好者看了会愤怒,普通观众看了更是糟心。
先说男主,几乎全程只会高冷、耍酷。
许凯在之前主演的剧里,就总被说是面瘫式表演。
这回的角色,干脆就被设定成一个AI人设。
无论遇到任何情况,脸上都只有一种木讷表情。

打游戏是这样,谈恋爱也是这样。
兴奋是这样,生气也是这样。
也太敷衍了。
好歹这是一部电视剧,可不是什么模特写真。
再说女主,全程只会撒娇、卖萌、犯花痴。
所有的表情浮夸而又空洞,只看到躯壳的扭动,看不到灵魂的共鸣。

两人的对手戏,更是每一处都尬得人头皮发麻。
比如,男女主在电梯里的第一次偶遇。
女主手里抱着东西,按不到楼层按钮。
这时她想得不是把袋子放下来,而是进行各种降智型操作,包括但不限于踮脚、用手肘……
手里的袋子仿佛无价之宝,死活不肯放下。
主动让自己陷入「男主不帮忙自己就困电梯」的困境。

果不其然,男主主动伸手帮忙按了电梯。
你以为到这就结束了吗?
还没有。
女主道过谢之后居然开始解释:
我按不到不是因为矮,只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

蛤?难道不是因为自己蠢吗?
可怕的是,在编剧眼里,这样尴尬的初遇就是两人爱情的开端了。

更糟糕的是,剧中还存在丑化女性的嫌疑。
众所周知,电竞职业选手里女性十分稀少。
这部剧显然想借助这点,为女性电竞选手正个名。
初衷是好的,但是实际行为却是反向操作。
女主最后的成功,似乎并没有多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来获得。
集训期间每天早上悠闲地吃早餐、刷剧。
训练中不时摸鱼偷闲玩纸牌。
最后想当首发居然全靠撒娇,卖萌。

显然,在主创心里,电竞圈的女性依旧只是迎合男性的花瓶。
谈不上实力,作用就是吸睛与卖萌。
显然,在主创心里,电竞圈的女性依旧只是迎合男性的花瓶。
谈不上实力,作用就是吸睛与卖萌。

恋爱戏烂俗,电竞戏幼稚。
这种剧成为千夫所指的笑柄,一点儿也不意外。

其实,国产偶像剧不顾实际情况浮夸造作,在我们看来早已见怪不怪。
但这部剧却用自己的偏见、傲慢,处处表现出对于电竞行业十足的轻视和有意无意的污名化,一而再地挑战电竞爱好者的底线。
相比之下,去年同样题材的电竞剧《穿越火线》就要做得好很多。

无论是角色设定,还是场景还原,都很接近现实中的情况。
更让人惊喜的,是各种独属于电竞人的「怪癖」小细节。
从「键盘越斜,操作越猛」,到窗帘擦嘴……都能让人觉得用心十足。

不仅如此。
它还拍出了当时电竞遭受社会抵制,治疗网瘾产业化的现象。

这样的情节显然不可能来自悬浮的空想。
在创作之初,导演和编剧就明确了创作态度:
「如果你对他们不了解,你就去拍摄电竞题材的电视剧,这既不尊重你要描绘的这个行业,也不尊重你自己的行业。」
为此,编剧团队在一个电竞俱乐部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既然是描写一个行业,就应该好好把一个行业摸清楚。
优秀行业剧的秘诀莫过于此。
比如,专讲公关危机的英剧《公关》,讲律师的美剧《傲骨之战》,聚焦医生的韩剧《机智医生生活》等。
都是同类题材中有口皆碑的杰出作品。
尽管行业不同,但它们在制作上都一个相同的特点——
真实感。
整个剧集从头至尾,都对行业相关情节有着严格考究。
不一定跟现实中一模一样,但至少会让角色真实可信。

如此简单的道理,在国产剧中却成了难能可贵的一件事。
我们也拍公关,但却是豆瓣5.6的《紧急公关》。
我们还拍翻译,却只有豆瓣5.5的《亲爱的翻译官》。
专业水平、精进业务没看到,只看到满屏幕的无脑恋爱。
这样的「伪行业剧」,我们大可不要。

想拍好行业剧,首先就得对行业有足够的尊重。
只有尊重了行业,才算是真正尊重创作,继而尊重观众。
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只知道向流量妥协,敷衍了事。
更可怕的是,他们还肆无忌惮地彰显着自己的偏见与短视。
不仅惹恼了一大批从业人员,还让无数观众觉得自己被当成了傻子。
照这样子下去,国产行业剧只会越来越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