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香港佳艺电视台拍摄电视节目《射雕英雄传》颤动全港,火遍大江南北。这部武侠剧的登场,为武侠戏剧世界打响了“开头炮”。

在七、八十年代,同为电视台的亚洲电视与无线电视,均抓住了这个武侠市场,打造出了一系列武侠作品,《天蚕变》、《书剑恩仇录》相继登场与观众见面。即便佳艺电视台如流星陨落,但武侠世界的戏剧构造,早已完成。
九十年代,古装武侠港剧频出,无线电视不断翻拍同名电视剧,剧集《射雕英雄传》分83版、94版等,同样,《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经典影视作品均被翻拍,且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可。

可近年来,许多影视IP进行翻拍,但剧集阵容刚官宣,便惹来不少争议。随着剧集播出,无论是内容还是演员阵容,都无法达到一致好评,高收视、高评分的地步。
那么问题来了,早期翻拍剧青出于蓝,为何如今翻拍经典剧却频频扑街?带着这个问题,汤粉以武侠剧为例,浅谈这些年来,翻拍剧的内容、质量与变数。
起点
虽说佳艺电视台在七十年代打造了许多经典武侠剧集,但这个电视台的寿命并没有太长。反观无线电视与亚洲电视,两家电视台抓住了古装武侠剧的“风口”,迅速砌起观众心目中的武侠世界观墙砖。

八十年代,改编自金庸小说作品的TVB电视剧频出,无线电视与亚洲电视的武侠剧输出,将观众从书中幻想,构建到荧幕上,让观众的想象力有了质的飞跃。
到了九十年代,TVB、ATV剧集多元化发展,不仅在武侠、古装上进行输出,就连职业剧、科幻剧等题材,均多有触及。

时至2000年左右,武侠剧仍处于风口期,但穿越、宫斗等题材剧集均齐头并进。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香港武侠剧出现下滑之势,直到如今,武侠港剧已消失匿迹,基本上没有触及。
早期翻拍剧为何青出于蓝?
在九十年代,TVB翻拍了不少同名电视剧,而且还收获了不俗的口碑与收视,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回忆,明明82版《天龙八部》、83版《神雕侠侣》更早登场,为何偏偏大家却都记住了94版,青出于蓝?
这些翻拍剧能够超越前者,并非巧合、运气,反而是实力使然。

在那个时代里,无论是无线电视还是亚洲电视,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艺人训练班”以及“香港小姐”、“亚洲小姐”,在那港剧鼎盛的时代里,无论是主角位还是配角位,都是人力资源充足的。
在那个年代里,艺人们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拍戏,更别谈当上主角位了。
艺人邓萃雯、黎耀祥等人曾在采访提及,当时的拍戏均有试镜一说。
试镜符合形象需求,主角位是必然能够登上的宝座。倘若试镜不成功,便是配角位,甚至是路人甲,可谓是“不成功便成仁”。

九十年代的花旦小生,高颜值有演技,没有所谓的网红脸。配角位也不逊色,有台词有发挥,起到一个推动剧情的作用。这样的阵容设定,拍戏起来,自然符合观众需求。
再来说说剧本与场景设定。
虽然许多观众都得知,许多港剧中的武侠剧集、古装剧集大多采用了棚拍模式。但胜在剧情够给力,能够引人入胜。
九十年代的翻拍与八十年代播出的剧集相比,除了科技器材上质的飞跃,还有在剧本内容上的下苦功。

要知道,早期的港剧曾沿用了香港电影工业模式,也就是“飞纸仔”。但剧本内容不会太懒散,主角与配角的人物契合度较高,配角有发挥却不会掩盖主角的风头,主角的表现没有强大的主角光环,反而多有波折。
正是这样的种种设定,造就了翻拍剧的新颖,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典回忆。
如今的翻拍剧为何不受待见?
但,近年来许多经典IP进行翻拍,结果往往不如人意,不受待见。高大上的服化道,大气磅礴的外景,再加上有颜值的小鲜肉、小花,为何许多网站的评分,仍然跌倒了谷底呢?
翻拍剧的优势
在高清时代来临之后,许多剧集都开始以鼎盛的姿态进行制作、拍摄,服化道的精细,再加上优质的场景,都是现如今翻拍剧的优势等等。
高清镜头的拍摄,意味着粗制滥造的道具、场景被淘汰,否则便会被眼神犀利的观众诟病。现如今的剧集,精致场景的结合,配合高端的技术效果,在荧幕的呈现上自然不会太差。

影视产业的成熟,也同样意味着剧集的翻拍难度减少,经典作品招牌早已形成,其影响力深远。翻拍成为“新版”剧集后,自然会吸引到新老观众的视线。
只是,以上优势,并不足以让逆转它的劣势。
翻拍剧有优势,也有劣势
虽然技术成熟,高清画面能够让观众对作品有更大的吸引力。但对于近年来翻拍剧集,尤其是翻拍武侠剧而言, 没完没了的翻拍,容易让观众产生抵触。
同样的内容,只会让疲劳感迅速增加。
再加上雷剧频生,部分制作方追求流量而忘了质量,以至于内容质量不可恭维。甚至,有出现翻拍的剧集,在内容上对原著、原作进行大量改编,不尊重原创的情况下进行“魔改”,以至于让观众有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感受。
采用有颜值,但演技不在线的演员,演员没有信念感,也是致使剧集进入低分状态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翻拍的内容尽管不断造势、屡登热搜榜,但播出的内容不尽人意,消磨观众的耐心是必然的。
要知道,电视剧的受众群体是观众。“劣质产品”只会让观众摒弃,最终被淘汰。雷剧、不切实际的剧情,再加上内容杂乱,这样的剧集,又怎能登大雅之堂?扑街,是难免的。
这些,均是翻拍剧“扑街”的主因。
结论
综上所述,早期翻拍剧能够获得成功,获得观众认可,无非是视觉呈现效果比前者较好,内容不单薄。即便拍摄场景、服化道并没有如今的优势,但胜在剧情内容足够丰富,人物构造合理化。

反观现如今翻拍剧条件拍摄够好,内容上却力有不逮。演技不足的演员搭配雷人的剧情,难免让观众给其打低分,甚至出现吐槽的现象。
想要翻拍经典IP、影视作品,并不是不可能,但想要获得大众认可,还得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