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先锋王喜炼成记,铁血征程,铸就战场传奇

“特战先锋”王喜炼成记
一、初露锋芒
王喜,一个普通的中国青年,从小就怀揣着成为一名特战队员的梦想。在高中时期,他就展现出了过人的体能和坚韧的意志。为了实现梦想,他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特战训练。
二、严格选拔
王喜在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参加了特战部队的选拔。选拔过程异常严格,包括体能测试、心理测试、技能考核等多个环节。在选拔过程中,王喜凭借过硬的素质和坚定的信念,成功通过了层层考验,成为特战部队的一员。
三、艰苦训练
进入特战部队后,王喜开始了艰苦的训练。每天早晨,天还没亮,他就起床进行体能训练,如长跑、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白天,他还要进行射击、格斗、战术等技能训练。晚上,还要进行夜间行军、野外生存等实战演练。
四、突破极限
在训练过程中,王喜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一次,他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突然晕倒在地。但他并没有放弃,在队友的鼓励和帮助下,他重新站起来,继续训练。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在特战部队中逐渐崭露头角。
五、实战检验
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王喜终于迎来了实战的机会。在一次跨国反恐行动中,他所在的特战小队深入敌后,成功

相关内容:

武警湖南总队永州支队机动中队特战班长王喜。

王喜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

红网时刻永州8月9日讯(记者 周纯 实习记者 郭婳)入伍7年,他忠诚使命,超越自我,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生动诠释了习主席好战士的价值追求和时代担当,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6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17年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他总是说“小战士也应该有大作为”,在这样的信念下,他从一名初中失学的打工青年成为了部队公认的“特战先锋”,他便是现任武警湖南总队永州支队机动中队特战排一班班长王喜。

训练中的王喜。

王喜参加训练。

磨砺

王喜是云南文山人,彝族, 1991年10月出生,2011年12月入伍,18岁和19岁体检时,都因身体原因与军装失之交臂;20岁那年,是他当兵的最后一次机会,经过层层筛选,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入伍通知书,圆了当兵的梦。

由于文化底子薄,柔韧性、灵敏度等身体素质也比其他人差了一大截,初入军营的王喜无论是学习还是训练,他都比别人慢半拍,很多时候还拖了班里的后腿。

“你可能想象不到,他才来部队的时候,写个请假条都会错好几个字,而且又不善于跟别人交流,就像根木头一样。”曾担任王喜指导员的王卫平说。

和王喜同期入伍的老乡杨兴福告诉记者,王喜刚到部队的时候,连普通话都说不流利,跟战友交流的时候往往还要把他叫到边上当翻译。

底子薄、基础差并没有成为击垮王喜的拦路虎,反倒成为了他强军路上的“兴奋剂”。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军事素养,王喜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放在床头,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去查,时任指导员王卫平送给他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也被他反复翻看,光学习笔记就记录了好几本,在他的努力下,他的文化水平突飞猛进。

为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王喜每天比别人提前半小时起床,推迟半小时休息,连节假日也要和训练场较劲:跑步,他系上沙绑腿、穿上沙背心;做俯卧撑,他在背上绑两块砖头;练单双杠,他在枪管吊上装满水的水壶,第一个端枪最后一个放下……新训结业考核,王喜拿下三个第一、一个第二,并被表彰为“训练标兵”。凭借着坚强、信念和担当,王喜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坚持了下来,后来还通过考核成为了一名特战队员。

战友们形象地说,看王喜脸庞变黑的速度和胶鞋磨损的程度,就知道他付出了多少。

王喜与队友参加反恐演练。

王喜与队友一起进行射击训练。

成才

王喜的父亲是当年老山前线担架队的一名民兵,打小王喜就听父亲讲述军中革命先烈的故事,在他的心中也有了要当兵的梦想,入伍后,“当兵就要当一名有出息的兵”成了王喜心中不变的信念。

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表了系列讲话,尤其是强军目标的提出,似春风荡漾在座座军营,滋润着每一个青年官兵的心田,这也让王喜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入伍以来,王喜先后多次参加打黑除恶、解救人质等险难任务,用铁血担当书写了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奋斗青春。

2014年10月8日,永州市珠山镇中心小学,一名歹徒劫持一名女生作人质,与警方对峙,并咆哮着要将人质从3楼扔下去,情况万分危急。

“一枪击毙歹徒容易,但孩子们看到血腥场面,可能会留下心里阴影。”考虑再三,支队领导决定索降突袭。可教学楼没有适合索降的支撑点,为避免歹徒发现也无法使用保险绳,而且稍有不慎就会触碰到楼旁的高压线,难度超乎想象。

“谁有把握完成索降?”正当支队领导为难之际,王喜果断地站了出来:让我上!

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就在歹徒企图将人质推下阳台的瞬间,王喜用力一蹬4楼阳台外墙,利用惯性突入3楼阳台,两脚死死夹住人质,顺利将歹徒和人质分离。与此同时,抓捕队员飞身扑向歹徒,将其制服。

2013年,义务兵服役期满,王喜第一个递交留队申请,参加预提士官集训,转改为一名下士,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16年,王喜被武警部队表彰为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荣立一等功。由于学历偏低,无缘提干,许多战友建议他趁热打铁,早点回家找工作。他笑着说:“我的荣誉都是部队给的,本事都是部队教的,不能只讲索取,不念恩情,当干部也好,士兵也罢,只要组织需要,我就一定在部队好好干下去!”服役期满后,他再一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留队。

王喜与家人合影。

王喜与战友一起训练。

印象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王喜非常节约,平时训练完以后,我们都会相互请客买饮料喝,但王喜从来没有去买过,也没看到他平时给自己置办过好的衣服,可没想到的是,他从2015年开始一直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说起班长王喜,武警永州支队机动中队副班长宋长龙感慨万分。

“王喜班长非常的关照我们,在一次训练过程中,我的膝盖受伤,当时是班长送我到医务室就医,而且在就医的过程中一直陪着我,开导我,让我感到了亲人般的关怀,在训练中,他的吃苦耐劳和不畏艰辛让我们不得不服。”武警永州支队机动中队战士邱季一直把班长王喜当成心中的榜样。

“在训练中他太拼命了,我在训练中有不懂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向他请教,平时他也会主动向我们讲解训练的要点,在我们新毕业的排长当中,他也是我们学习的标杆。”武警永州支队机动中队排长陈书凯这样评价王喜。

训练玩命、敢于担当、乐于助人这也成为了王喜在战友中的普遍印象,也正是凭着这种品质,王喜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2014年7月,王喜的妻子董艳娇通过朋友介绍与王喜相识,2018年年初,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战友们都笑王喜,你一个初中都没读完的人能讨上一个大学毕业的老婆,是走了大运了。但董艳娇则说,学历不代表一切,丈夫王喜身上的优秀品质才是吸引她的关键。

王喜告诉记者,当兵入伍,是部队点亮了他的梦想,也是部队成就了他的一生,强军思想引领了他的成长,只要政策允许,他希望能一直留在部队,当一个有出息、不服输、能打仗、有情怀的兵,在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他将继续用热血和青春奋斗。

武警永州支队支队长黄炜铭说,从山区留守儿童、失学打工青年到屡建奇功的“反恐尖刀”“特战教头”,王喜生动地诠释了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特战先锋”的艰辛历程,永州支队也会继续从多方面对王喜这样的好战士进行栽培,力争让每位战士都能成才。

发布于 2025-05-03 12:13
收藏
1
上一篇:特战先锋集结2015上海车展,购车盛宴号角吹响 下一篇:跨过鸭绿江热播引关注,卢奇11岁孙女徐砡饰演李敏获观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