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转,心路历程,关于一年又一年的那些感悟

《一年又一年》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变迁的电视剧,它通过讲述一个家庭在不同年代的生活故事,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以下是我对这部剧的一些感触:
1. 家庭情感:剧中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让我深感温暖。无论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扶持,还是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都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2. 历史变迁:通过这部剧,我看到了中国农村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包容的历史变迁。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
3. 时代精神:剧中人物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奋发向前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奋斗上,也体现在集体奋斗上,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中国农村不断向前发展。
4. 社会责任:剧中人物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为改善家乡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社会责任感令人敬佩。
5. 文化传承:剧中展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间艺术。这些文化元素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 生活百态:这部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田间劳作到家庭琐事,从婚丧嫁娶到节日庆典,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7. 人物塑造:剧中人物形象鲜明,

相关内容:

一直都想用一个相对整块的时间记录下这些感触,却总是被各种事情绊住没有整块的时间。今天得以有一部分完整清净的时间写下这些文字。

《一年又一年》是一部编年体的电视剧,一集是一年,一共21集,讲述了从1978年到1999年这二十年间的历史大变革,以两个家庭为主线,回首二十年老百姓谈人生寻常事,是一部向国庆五十周年和新世纪的献礼片,上映于1999年十一前。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是它刚上映的时候,那时候我才上初二,剧中有很多情节只是看个热闹,很多情节,那些人物的经历和情感交织着那个时代在我当时的那个年龄并不能完全看懂,更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即便如此,这部电视剧依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它很真实,那些故事就是寻常百姓,就是会真切的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所以在我大学毕业走向社会以后,我依然记着这部片子,几乎是每隔几年就会把它翻出来看一遍,现在的我,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再次看这部剧的时候,已经非常能够理解剧中的人物,和那个时代了。最近几个月,我陆陆续续又看了第N次,数次的感受叠加在一起,很想把它记录下来。

关于那个年代

整部片子记录的二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年,是新中国最蓬勃向上的年代,是无可替代的黄金时代,片头中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片子中尤其到90年代那几集中经常出现的城市建设的航拍配合着朝气蓬勃的交响乐不禁让人振奋,那是一个以梦为马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年代,那是一个一切都处于上升期的年代。从平反昭雪、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到下海经商、出国热潮、股市股民、下岗再就业的时代巨变中,让我不禁感慨沧海桑田,时代的车轮让你来不及思索便滚滚向前。从刚开始那集中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的振奋,到小平同志南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外资的引入,经济体制的逐步活跃繁荣,让我想到我的小时候,从出生以来,家里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空调……后来这些家电还在不断的迭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每次看的时候,看着片中呈现出的那些大气恢弘的变化,听着1990年那集北京亚运会时韦唯唱的那曲《亚洲雄风》,我都会激动的热泪盈眶。

关于剧中的人物

剧中的人物跨越了二十年,那种感觉就像是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见证了他们情感的变迁,见证了他们的悲欢离合。

陈焕和林平平

我想剧中最让大家意南平的莫过于陈焕和林平平了吧,导演真是非常会选演员,年轻时的许亚军和原华将陈焕和平平的角色刻画的有血有肉,他们的形象带着人物所应有的底蕴。

陈焕对于平平的爱,让我第一次深刻地了解到,也理解到,爱一个人原来是如此的深沉,爱一个人原来可以如此的不求回报。陈焕爱平平可以爱到尊重她的一切选择,可以爱到把她的照片挂满房间每天只是看着嘴角就会露出笑容,可以爱到为了成全平平而和她离婚,可以爱到得知她回来后只要知道他们在一个城市各自安好却不去打扰,可以爱到为了守护这份这种爱的感觉一直没有再爱别的女人。

陈焕和平平的爱没有坚持到最后,也是在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引用一个概括的非常好的影评:“八十年代后期,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越来越多的北大同学选择出国,平平受到影响,她对自己毫无成就感的工作感到厌烦,决定自费留学去美国。而陈焕沉浸在学术研究和金庸小说中,直到最后一刻,平平摊牌,他才意识到问题。”

我非常理解平平的不甘和野心。有人追求安稳,进国企、拿福利,在生活里打滚,沾上一身的油烟和酒气;而有人一生致力于实现个人价值,她有情怀有理想,不喜欢那种将人生一眼望到头的感觉,希望挑战能带来机遇和惊喜。

“你想做什么,我永远不会阻拦你。”陈焕对平平的爱始终是无私的。1986年,平平一个人飞往美国。三年后平平放假回国,开始diss北京的一切:“北京的污染太厉害了!”“这种车怎么能拉人啊?在美国只配拉货的。”她津津乐道美国生活,憧憬拿到绿卡,进入中产阶级,开小汽车,住大house:“在金钱社会,如果你想过好日子,有地位、受人尊重,只有不断赚钱拼命赚钱……这就是American.”说完来一个美国式的耸肩。她夸夸而谈时,陈焕就坐在一旁,微笑但一语不发。平平要求陈焕和她一起去美国,而陈焕认为自己更适合留在国内。两人出现分歧,平平独自飞回美国。1991年,陈焕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他发现平平从谈吐到思维方式都在模仿美国人,追求物质,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他理解她在美国受到的冲击,毕竟……从八十年代的中国去到美国,那样高的物质和生活水平,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自卑和羡慕混合的心态,以及强烈的占有欲。平平是变了。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之下,这种变化是必然的,它令你无奈,但你无能为力。在环境面前,初心的力量渺小得不值一提,无论你有多想坚守。

印象很深的一个情节,陈焕说道“她就像一个出远门的亲人,思念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这种不去打扰的爱让我不解,同时也让我觉得惋惜。陈焕说自己喜欢的,这一生都不会轻易改变。他对她的爱是克制的,最后的最后,人到中年,他们再次牵手时谁都没有开口说我们重来。1998年,平平离开北京,临行前她留下一封信给陈焕:“我一直在寻找真正的感情,寻找那种全身心爱一个人的感受。有几次我已经接近成功了,但结果还是不行。我为对方献出一切的时候,我要求对方也这样对我。这就是那道无解的难题。我要判断对方是否真的爱我,唯一的参照物就是你。可今生今世再也不会有人像你那样爱我了。但我不能给你相同的东西。并不是说我不想爱你,爱是不需要说出来的,它要用行动来证明,可我恰恰不知道该做什么。”

每每看到剧中的这些情节,我都感到深深的意难平,为他们感到惋惜,为陈焕对平平那克制而又深沉的爱而落泪,剧中的陈焕和平平到今天也是60多岁快70的老人了,不知道他们现在都找到属于他们的另一半了没,还是依然执着埋藏在心底的对方。

他爱上她,就再也无法爱上别人,她被他爱过,就再也无法满足别人的爱。他们曾经亲密无间,终将印刻在彼此的生命中。





林一达和群英

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婚姻,林一达出身于高干家庭,是林平平的哥哥,在插队时认识了食堂工人群英,群英在那种环境下给了他温暖,当时的他也没想到之后还能再回北京。由于两人巨大的差距让群英觉得不被尊重,她渴望被尊重,而不是金钱和物质,她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在90年代鼓励个体经营的背景下开了一家饭店并毅然决然的提出了离婚。从她身上也映射出一部分渴望独立女性的影子,从90年代到现在,女性的地位和觉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快速的提高,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不甘做附庸,做最好的自己,才值得被更好的尊重与爱。


而林一达的故事则是以经济浪潮为主线,从机关下海经商,倒批件,炒股票,银行贷款再到破产后承包房地产工程重振旗鼓,无不透着那个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的缩影。

何大海和陈青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寻常百姓的坚毅,质朴和勤劳,互相扶持,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也在这二十年间相互扶持,一路相伴。

亮子和小欧

饰演小欧的演员是我非常喜欢的北电98级的何琳,那时的她满脸的胶原蛋白透露出年轻的活力,每当看到她的出镜,总让我感觉到年轻真好,她喜欢的费翔,哼唱的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让我找到了儿时的回忆。唯一让我惋惜的是她和亮子那段朦胧的感情,因为亮子的不自信而无疾而终,其实小欧从内心是喜欢他的,但是或许这也是最好的结局。

关于剧中的电影

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也是中国人民文化生活飞速丰富起来的年代。剧中陈焕的父亲在电影院工作,也是以陈父的工作为线索,串起来了这二十年我国电影事业的巨大变迁。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火烧圆明园》《牧马人》《少林寺》《庐山恋》到《追捕》《焦裕禄》《高山下的花环》再到《大撒把》《红高粱》《真实的谎言》《廊桥遗梦》《小花》最后到《甲方乙方》《泰坦尼克号》结束,让我回想起小时候我和我爸爸一起在家乡的光明影都看《泰坦尼克号》的场景,那时国外大片刚刚引进中国,每场都是座无虚席,一晃竟也过去了快三十年……

关于剧中的很多很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洪流推着不断向前,时间的流逝让我们无法抗拒,我们一边怀念着过去的美好,一边又憧憬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一年又一年,我们又何尝不是剧中的主人公,我们在不断地遇见,经历着、感受着、回忆着、憧憬着,在这过程中皱纹慢慢的爬上了我们的眼角,我们已不再年轻,但我们依然向往青春,向往美好,渴望那个美好的时代。

最后一集结尾,镜头逐年闪过1978到1998的画面,就像一个人回忆起自己的一生。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背影已远走

再回首,泪眼朦胧……

那样漫长的二十年,回看时却如同二十集电视剧一样短暂,弹指一挥间。


发布于 2025-05-04 11:53
收藏
1
上一篇:新一年又一年揭秘,要没有这部剧,真不知道许亚军曾演过如此经典的年代剧! 下一篇:剑谍,揭秘惊心动魄的谍战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