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及电视剧亮剑观后感(五),英勇无畏,铸就辉煌

《亮剑》观后感(五)
《亮剑》这部电视剧自播出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观看这部作品,我深深地被李云龙的英雄形象所折服,同时也被剧中展现出的民族精神所感动。
李云龙,一个普通的中国军人,却以他独特的个性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了民族英雄。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在剧中,李云龙带领着他的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敌人,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宁。
李云龙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勇敢、果断、有谋略,同时又充满人情味。他对待敌人,毫不留情;对待战友,情深似海。他身上的这些品质,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真正的军人。
《亮剑》这部电视剧不仅展现了李云龙这个英雄形象,还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在剧中,我们看到了无数无辜的百姓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看到了美丽的家园被战火摧毁。这些场景让我深感痛心,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观看《亮剑》,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在民族危难时刻,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勇敢地站起来,保卫我们的家园。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明白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

相关内容:

不知为何都说李云龙原型是王近山,但李云龙还真扯不上王近山,二人的经历也没有多少贴合之处。王近山红军时期就是师长,已经是高级将领了,远不是李云龙这种中级将领可比的。书中写的李云龙抗战时期事迹也跟王近山没什么牵扯。

书中李云龙的毕业论文谈的是特种作战,这比较符合实际,电视剧改编的就扯淡了,剧中李云龙在军事学院跟同学们大谈亮剑精神,但什么是亮剑精神?就是两军相逢勇者胜这么一个气概,就这么点事根本没什么可论证的,所以根本写不出那么多让他夸夸其谈的内容。属于硬扣主题,牵强附会。

丁伟的原型据说是钟伟,姑且不论真假,但丁伟在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中提出要防备苏联,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个年代竟然有人敢提出来防备苏联?胡说八道嘛,当时有的干部(比如大连市委书记刘顺元)因为对苏联顾问一些局部错误做法提意见都被批判,还有人敢把整个苏联老大哥当成假想敌?这不是疯了吗?更奇特的是刘伯承还允许他大放厥词,要知道刘伯承虽然不是教条主义者,但确实有教条主义思想,对苏联推崇备至,那时正是中苏蜜月期,根本不可能有人往那方面想,而他竟然还敢公开说出来?剧中刘伯承没说什么,但要在生活中他这么说绝对要受处分的,那时“反苏”可是一个大罪名。其次,这种关乎国家战略布局的事,根本不是一个没多少文化的将军能想到的,丁伟只能算个战术家,而这种关乎国运的思路就他所处的时代和地位根本不可能想出来,完全脱离了历史。能提出这种见解的人得了解国际国内大势,预测未来,得有相当的理论功底,丁伟根本做不到。人的思维只能产生于他所在的时代和地位,不可能超前。他要思维那么超前,还会在乎一个少将军衔?这绝对是作者穿越历史用后人视角才能编出来的。

楚云飞是被作者着意美化的角色,作者对国民党的腐败只是概念化的批判,却没有有血有肉的深入描写,对共产党的错误,却非常详细深刻的写了三分之一篇幅,让人看后能得出什么结论不言而喻。前些年有一部果粉写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也是把共军写的一塌糊涂,而把国军写的文明礼貌温文儒雅,都是那个年代公知掌握舆论的结果。作者对国民党的描写始终是尊重的,甚至有时美化。人都是这样,历史越是离得近,缺点越是看得清楚,历史离得远反而只看到轮廓,容易产生美好的想像。比如人们对古代帝王很宽容,比如人们对外国社会想象的很美好,而对当前对眼下则很苛刻。其实你如果站在上帝视角向下俯视,你会发现,现在比古代美好的多,不管是经济水平还是社会面貌,甚至人权水平,现代社会都进步得多。所以,他对于不了解的国民党政权从远处看,只看到大概而看不到细节,于是就忽略了国民党时代的对内残暴,对外卑躬屈膝,制造贫穷,没有人权,等等。而对身边发生的错误,则会不自觉的夸大。导致不能客观评价历史评价现实。

发布于 2025-05-04 12:43
收藏
1
上一篇:抗日佐罗与我的士兵兄弟共鉴阜阳颍州西湖光影拍摄之旅 下一篇:小说及电视剧亮剑观后感(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